吉林古建筑装饰有哪些艺术特色?
1.吉林古建筑装饰具有地方特色。
吉林地区是清代满族的故乡,也是清朝的发祥地。在过去的300年里,建筑一直在不断发展,并且由于汉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的杂居,在建筑上相互影响,增添了很多内容。清朝时,吉林有个将军,是最高统治者。有了资本,各有运营。因为政治原因,增加了经济繁荣,所以给吉林的建筑带来了首都的风格。与其他地方相比,当地的建筑保留了一些地方特色。寺庙建筑大多建于清代,与清代北京的建筑风格相似。除了家乡的传统,古民居还具有北京四合院的一些特点。现在保留下来的房子,大多是当地乡绅、宦官回乡养老后修建的住宅。因此,这些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吉林古建筑在建筑装饰色彩的运用上具有地方特色。色彩的整体应用丰富,与当地寒地植被长期研究的吉林省古建筑单调的装饰艺术色彩形成明显对比。它突出了建筑的美学功能。
2.吉林古建筑装饰的等级观念
建筑中的等级观念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儒家思想中的“礼”制度的核心是宗法和等级制度,强调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形成一种等级的人伦关系。在建筑上表现为:有意识地在建筑形式上区分人的等级,以维护阶级社会的秩序。传统建筑的空间、装饰、色彩都有严格的规定,要符合礼仪制度,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工匠、艺术家的设计基础。吉林古建筑装饰中的雕塑和色彩不仅提供了功能和审美,还向人们展示了封建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1)屋顶和动物的等级
屋顶的数量体现了等级观念,多脊的建筑等级更高,最高的是九脊。在角脊上,有一排被称为野兽的动物形状的瓷砖雕刻。清代对动物的等级、大小、胎次、数量、顺序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用三、五、七、九的单数,奇数谐音吉祥。等级越高,数量越多。吉林现存古建筑中的动物大多来自寺庙建筑,但民居很少使用。最多五个动物,如吉林文庙大成殿,吉林观音古寺正殿。至少有一个,比如吉林文庙的东、西苑门;还有的用三,少则四,如吉林文庙大成门上的三兽。
(2)建筑色彩的等级
建筑上的色彩也被赋予了阶级内容。明清时期,建筑的色彩等级非常严格分明,琉璃瓦最高,其次是绿色,还有蓝、紫、黑、白,用途各不相同。皇家建筑的白色桥台,红墙黄瓦与蓝天绿树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原色对比。暖色的建筑和屋檐下冷色的绘画构成了冷暖色的对比,形成了瑰丽的色彩风格。民居建筑的白墙灰瓦绿栗梁与自然环境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表现出民居建筑自然、朴素、美观、典雅的风格。吉林古建筑的色彩风格继承了清代的色调,寺庙与民居有明显的色彩差异。
(3)建筑装饰彩画的等级
河西彩画是清代以来彩画模式的最高水平,以龙凤为图案,象征上面的皇权。吉林市龙潭山关帝庙彩画将改变河西彩画的格局,是河西彩画应用于民间的退化变体。民居彩画源于官方金线苏州画,以蓝、绿为主色调,大量运用沥粉、贴金等技法,庄重中透露出浓郁的气息。
3.吉林古建筑装饰具有传统的民间文化。
中国人善于在建筑中表达一些思想,在建筑装饰中有很多传统的民间故事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在装饰建筑时,往往借助于象征和隐喻,用一些吉祥图案来暗示人们的设计意图,许多吉祥图案的制作在建筑装饰中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以这种方式传播民俗文化具有很大的深度和广度。
以吊鱼装饰为例,吊鱼是装饰在建筑物山墙顶部的装饰物件。它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形象符号,是一种对官员廉洁行为具有示范作用的形象模式,高悬于衙门主楼之上。有人这样解释:木结构怕火,上面挂着一条鱼。有鱼就有水,水可以灭火,所以挂鱼是水的象征。在历史文化层面上,这种解释虽有道理,但与后一种典故相比,略显肤浅。挂鱼的故事讲的是东汉有个太守叫杨戬,他的属下傅澄曾经给他鱼吃。他没伤傅诚的面子,杨旭也就不动声色地收下了,但他不吃这套。而是把这条鱼挂在大庭广众之下,作为不要再送钱送礼物的活告示。后来演变成建筑装饰,放在衙门主楼顶部。它不仅是官员崇尚清廉的象征,也是人民对官员的象征。吊鱼是吉林古建筑装饰中最常见的,但被后人装饰在其他建筑上。口口相传的故事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古建筑文化也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吉林古建筑的装修,只是建筑中的一滴水。在中国古建筑的大河中,仍然有许多蕴含着中华文明千年基业、气势、神韵、神韵的精神空间和艺术语言,其中有许多被后人所用,被用在当下的建筑和其他艺术设计中。在服装设计中,一些设计师使用建筑装饰符号。由中国服装设计师胡设计的“漂浮故宫”以故宫建筑为元素,展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传统和风采。有很多艺术家将这种高度精神化的文化传播到海外,比如吉祥文化、风水文化、塔文化、牌坊文化等。传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一些欧洲国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传统文化。她在带给我们骄傲的同时,也诠释了当代人的审美幸福,表达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发展回归东方的姿态。
4.吉林古建筑代表:长白灵光塔、长城、吉林文庙等。
更多吉林传统文化,吉林传统文化百科> & gt&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