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纤维的历史

由纸浆中的纤维素聚合物制成的“人造纤维”最早出现在19世纪后期。1890出现了湿法纺丝“人造纤维”技术,是将纤维素分子硝化改性,然后溶解在乙醇或乙醚中制成溶液,再通过喷丝板挤出成丝,在凝固浴中凝固。在1905中,进一步改进为将纤维素分子直接溶解在碱性二硫化碳溶液中,然后湿法纺丝的技术。这种纤维叫做粘胶长丝。然后出现了铜氨溶液技术。纺丝技术和以二硫化碳为溶剂的铜氨溶液技术一直应用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但由于所用溶剂的环境污染而逐渐被淘汰。20世纪80年代初,欧洲出现了一种能溶解纤维素聚合物的新溶剂“N-甲基吗啉氮氧化物”。这种溶剂无毒,可回收利用,因此在90年代初开发出了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粘胶长丝”新工艺并工业化生产。中国的绿色粘胶纱技术(莱赛尔)从2000年开始逐步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