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钟声?
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编钟兴起于西周,兴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编钟由挂在木架上的几个大小不同的钟组成,以形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不同的音高。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同,但编钟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产地:
早在3500年前的商朝,中国就有了编钟,但当时有三套编钟。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在古代,编钟多用于宫廷演出,但很少在民间流传。每当有战役、出庭或祭祀时,都应该演奏。
编钟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多为三五成群,能奏出旋律。商代编钟造型独特,呈椭圆形,编钟表面饰有简单的动物面孔。
历史发展:
西周中晚期,编钟已由三五个发展到八个,能发出相隔三度或三度音程的两个音。当时,钟常被用于宫廷宴会,被称为“钟鼓之乐”。到春秋晚期,增加到九人或十三人一组。
秦汉以后,历代宫廷音乐所用的编钟多为圆形,形状变化很大,每个编钟只能发出一种乐音。经历了500多年的黄金时代,由盛转衰。
隋唐时期,编钟不仅用于“雅乐”,也用于隋《九曲》、唐《十曲》中的“清乐”、“西凉乐”,很少在民间流传。在他的作品中,唐代诗人曾将编钟的声音描述为响亮、铿锵、悠扬。
从宋代到清代,编钟铸造技术知之甚少,钟乐逐渐被淘汰。清代宫廷铸造的编钟不仅形制不同于传统编钟,而且音律也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