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的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隶属于雍、梁,旧称“雍、梁之地”。

西周时期,秦人的祖先定居在本省东部,也就是今天的水一带,开始了从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而游牧生活仍占主要地位。

秦朝时,公元前688年,秦国在被征服的栾荣和吉荣地区建立了郧县(今水麦积区以南)和蓟县(今甘谷县),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县。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已经到了甘肃的东南部。320~314年前,秦国多次征服伊曲,平定了西方军队。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建立陇西郡,九年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建立北帝郡。

秦国统治全国,建立了36个郡。甘肃仍属陇西县、北地县。

西汉元寿二年(前121),在陇西郡、北地郡的基础上增加武威郡、酒泉郡,管辖甘肃西北部。丁原三年(前114),增设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丁原六年(前111),武威县划归张掖县,酒泉县划归敦煌县。元朝六年(81年前),从天水、陇西、张掖分出两县,建立金城郡。此后,甘肃设十县。

东汉行政区划大体为州、郡、县三级制,沿袭西汉建制,增加张掖归属州、张掖居延归属州两个少数民族行政区,隶属凉州。

三国时期沿袭了东汉的建制。大部分地方属于曹魏,南方部分地区属于蜀汉。

西晋时期,它属于凉州,周琴和永州。西晋末至十六国时期,跨境或在甘肃境内建立的割据政权先后有:后赵、前秦、后秦、梁倩、西秦、侯亮、南梁、北梁、西凉,各占今甘肃一部分。

南北朝时期,甘肃是北魏、西魏、北周的统治地区。这一时期南北对峙,国家分裂,郡县众多,政权更迭频繁,行政编制混乱。北魏时,甘肃有8州35郡91郡。北周时有22州56郡104郡。

隋统一中国,吞并郡县。全省16县,76县。

唐朝时郡县改为道,行省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山南道,* * *辖22州。“安史之乱”时期,河西走廊被吐蕃控制了890年。

北宋时期,西夏统治河西时,有甘肃军分区(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甘肃最早的名字。

元朝设立甘肃省为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两州,黄河以东陕西省兴元路。

明代改行省设司,省域分属陕西布政司、陕西布政司、陕西银行,所辖地区大部分继承元朝。按照明的定制,位于边境和重点地区的驻军和银行均设一个师,各省设一个师。卫戍区是一个军事机构,但后来它也负责边境地区的民政事务。

清朝时设陕西省右布政司,后改甘肃省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常工(现在的陇西县)移到兰州市,兰州现在管辖着甘肃、新疆、青海和宁夏四省的部分地区。光绪十年(1884),新疆分离。

1912年,全省分为宁夏(原朔方)、西宁(原海东)、蓝山、靖远(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梁(原河西)、安苏(原边关)。辖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外蒙古西南部和宁夏。

1927年,撤路为省,1929年,青海、宁夏分为两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内陇东属于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关中。

1949年8月26日,甘肃行署成立,下辖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临夏、庆阳、天水、平凉、武都11个地区(特区、市)和73个县(局)。甘肃行署隶属西北军政委员会(后改称西北行政委员会,1954年撤销)。

1950 65438+10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辖今甘肃及内蒙古西部。

1954年,根据内务部通知,撤销的宁夏省并入甘肃省。

1957年,在1929年原宁夏省行政区的基础上,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的名称自元代以来一直处于同一时期。

1958年,3个特区(自治州)和19个县市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

1962,专区增加到13,分别是兰州、白银、庆阳、平凉、天水、武都、定西、临洮、武威、张掖、酒泉、临夏、甘南。

1965中,* *有12个特区(自治州、市),81个县,32个区办事处,1559个人民公社,88个街道办事处。

1975年,全省共有12个地、市、82个县。

1985年,全省有14个行署(地、市),辖86个县(自治县、市、区)。至此,甘肃省行政区域已经形成。

2004年,全省现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86个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