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胖子是哪个?
卞绍,字孝,东汉人。他很有学问,弟子有几百个。但是这个胖子有白天睡觉的习惯,虽然儒家有白天睡觉的传统:孔子的高才杀了我的同学,喜欢白天睡觉。孔子骂他,他却因为口才把我打死,孔子也说服不了他。按理说,老师骂学生白天睡觉,学生批评老师会很困惑也是理所当然的。但边小贤门下,空气很民主,弟子也敢说老师。弟子编了一首歌取笑老师:“孝为先,腹为便便。”懒读书,但是困。”这首歌就是成语“大腹便便”的由来,尽管在今天,这个词几乎是孕妇专用的。
这个可爱的弟子忘记了两件事。第一,白天睡觉可能只是假寐。第二,白天睡觉的人一般都很能言善辩。比如白天睡觉的老祖宗宰了我,连孔子都承认自己的口才在孔子中名列前茅。
这一次,边小贤警觉了,一听,嘴更快了,马上配道:“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但是我想睡觉,想事情。梅和一起做梦,荆和孔子都同意。可不可以笑老师,写何典?”
胖子为自己的大肚子辩护,说那是五经,里面全是学问。胖人并不胖,而是经典的见解。肚子越大,他们的知识就越多。他用自己敏捷的思维证明了一个道理:胖子除了体重保证,还有质量保证。后来很多学者都自称大腹便便,或者被吹捧为知识渊博。相比之下,苏东坡的《大腹便便》“不合时宜”,更为真实。
但这也揭示了一个客观真相,给不想减肥的爱美人士敲响了警钟:“但是困”和“肚腩”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姓名:卞少
头衔:东汉学者
肥胖指数:★★★
总体评价:胖而有创意(五经的造型),胖而自信。
2、灼脐直抵董卓
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董卓的贡献比罗贯中更大。没有董卓的专制权力,孙家族能在哪里脱颖而出?没有董卓的残暴和无能,哪里能凸显三国英雄的英雄品质?
何进下诏董卓带领凉州兵马进京杀宦官。他没想到董卓称霸京城,废了皇帝,杀了很多无辜的礼仪,败坏军纪,纵容士兵杀平民。外军进京的结果真的很可怕。难怪北宋政府宁愿养80万皇军在北京自救。
董卓多行不义必自毙,一发展就死。最后王允造反吕布,杀了董卓。董卓暴毙的第三天,董卓很胖,肚子里全是肥油。看守们在他的肚脐上拧了一根,当蜡烛烧,居然亮了一夜,让人怀疑他到底有多少脂肪。
姓名:董卓
标题:东汉太师
肥胖指数:★★★★
总体评价:充分发挥余热烧肚脐达舒。
3.减肥失败的王胖
那个胖子姓王,他爸爸是个帅哥。至少王的父亲,王吉,认为他帅到天怒人怨。在小侄子韦杰身边,他只觉得“珠联璧合,自惭形秽”。韦杰以他的美丽而闻名。据说他英年早逝时被“看死”。韦杰身材瘦削,给人“无敌于再续前缘”的美感,而王胖子却恰恰与这位表哥相反。况且除了魏表兄弟,还有裴表兄弟,都是新生代名人,都比较胖儿子。王爸爸觉得很尴尬,就想儿子这么胖的原因。
王绩,王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奢侈品狂热者,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和奢侈的西晋。他是晋武帝的女婿。有一次请岳父吃饭,皇帝觉得女婿家的乳猪特别好吃,就要了秘方。答案是“蒸人奶”。现在,皇帝也吃了它。这表明王基家的烹饪是细致和有营养的。
王姬认为儿子胖,就是营养太好,就命令儿子只吃麸皮。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变胖了。吃得像猪,怎么看起来不像猪?
据史书记载,王姬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卓,次子叫王虞,次子将来要娶公主为妻。估计公主不会嫁给一个胖子,那个胖子应该叫王卓。但如果真的是娶了公主的大胖子,那也是为父报仇:王姬虽然是女婿,但他娶的公主又瞎又凶又善妒。
王胖吃麸皮减肥失败。两百多年后,另一个胖子试图减肥。他的名字叫萧子龙,是一个温和的南齐王子,他吃的减肥药叫“陆如丸”。本来我有一个愿望,想深入研究一下这个减肥古方,想弄清楚“陆如丸”到底是什么,但后来我在书上看到了“无用”二字。唉,萧隆之也失败了,于是我的兴趣大减。
在1000年前的低医疗水平下,王力可胖子想减肥,但这只是一个笑话。
肥胖指数:★★★★
总体评价:喝水也增肥,割肉也难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