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的变迁及其影响分析
现状和特点:
京杭运河每一段的流向、水源、蓄水条件都不一样,非常复杂。流向一般概括为四节点五流:
节点1天津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海河)向南流动;东平湖节点1和节点2之间的南运河和鲁北运河向北流动;长江(清江)节点2和节点3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和李运河向南流;长江以南丹阳的节点3和节点4之间的河段向北流动;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①通惠运河。历史上可航行的河道。由于清末实行“停罐改折”政策,以及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运输的发展,货物转入陆路运输,水资源不足,航道年久失修。到20世纪50年代初,只有少数船只有间歇性航行。目前该河在北京主要作为排水渠道,已经不能通航。
②北运河。长约180km,汇水面积5.110000平方公里,从天津流入海河。除瞿家店至天津段15km可进行船只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段均不通航。
③南运河。又名雨荷,全长414公里。从思奴寺到临清的一段叫魏运河,长94公里。天津至思奴寺航道狭窄弯曲,底宽15 ~ 30m,水深约1m。现有杨柳青、刘度、北陈屯、安陵四座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水库蓄水,河道两岸农田灌溉,年久失修,现在处于停工状态。卫渠底宽30米,水深约1米。有四女庙、朱公屯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岳城水库蓄水,切断水源,特别是党微运河扩建后,航道形势骤然恶化。
④鲁北运河。也被称为巍山和临清运河,原来的河段已经淤塞。1958选新线,长度104 km,但未开挖。1960至1968,根据引黄要求,开挖了周颠至尚店76公里的渠道,但两河段尚未开挖。
⑤路南运河。从郭娜到凉山的一段被称为东平湖西水道,长20公里。虽然在1968疏浚,但河道淤积严重,水深不足,无法通航。凉山至王楠段全长33.8公里,航道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王楠-集宁段长27.1公里,底宽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只有6个月可以通航,是季节性水道。济宁至二坝段78.1km,航道顺直。枯水期水深1m以上,底宽50m,可供100吨级船舶航行。
⑥中运河。从副坝到大王庙的路段,以前走韩庄和台儿庄。1958,江苏省新建南四湖西水道和不老河段,使河流穿过徐州市北郊,在大王庙与中央运河汇合。大王庙至淮阴段仍沿原河道向南,长163 km。徐州以下河段近年来分段加宽,一般底宽45-60m,水深3m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吨级拖轮船队。是徐州煤炭南运的主要通道。
⑦李运河。全长169公里,其入海口原在瓜州,1958改为六尾河。经过近几年的反复整治,航道底宽一般为70米,水深3米以上,可供1000吨的拖航船队使用。年货运量约为15万吨。
⑧江南运河。从长江南岸的谏壁口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王萍到杭州。其中,从王萍到杭州有三条航线,即东、中、西航线。如果按东线计算,全长323.8公里,大部分底部宽20米,深2米。一般40 ~ 100吨的船舶可以通航,年货运量达到16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使其重新发挥了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水等多种作用。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连通了江海,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京杭运河连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的水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