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家用车之王轩逸你了解多少?
历史或许会轮回,但终究不会是巧合。日产轩逸由蓝鸟车型演变而来。从早期的达特桑时代开始,每一代蓝鸟车型都尊重不同时代家用车消费者的需求,在性能和驾控水平上不断进化升级,传承了一个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车系精神。
20世纪50年代末,日产汽车公司的前身达特桑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蓝鸟”的家用小型车。它的体格在今天显得特别娇小,但在当时已经完全满足了四到五个成年人的出行需求,内部空间相比同型号有了明显的提升。310系列蓝鸟搭载四缸发动机,采用前后驱动的设置。
1963年,蓝鸟推出第二代410系列车型。在这一代的设计上,日产引入了欧洲著名设计师为其操刀,将“四眼大灯”的元素带到了日系车上,整体线条变得圆润流畅。动力水平方面,410系列搭载1.0L和1.2L发动机,机动性远高于310系列。
60年代末推出的510系列可以说是蓝鸟历史上最经典、最精髓的车型。蓝鸟510至今有大量追求者。不仅出现在日本,还畅销欧洲、北美甚至更多国家和地区。
510系列中有1.2L、1.4L、1.6L、1.8L发动机可选,还包括双门轿跑版、四门三厢版、旅行版,可见丰富程度。此外,动力水平的提升使得蓝鸟汽车系列首次加入SSS高性能版,基于其打造的汽车也肩负起了将日系车带到全球拉力赛的重任。时至今日,蓝鸟510依然是日系改装爱好者最喜欢的车型之一。
610系列的蓝鸟可以说是轿车系列中最具变革性的一代,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日系车的认知。当时正好赶上日系车模仿美系车的时代。就像同期KPGC110代的GT-R一样,蓝鸟610也改变了美系车企宽大的车头和狂野的溜背造型。当然,除了学习美系车的豪华之外,它“激增”的重量也影响了它的运动性能。
随后,蓝鸟又带来了两款从1977到1983。由于石油危机等因素,这两款车型的生产周期较短,在设计和工艺上没有太大的改进。直到第七代蓝鸟-U11的诞生,人们对车系有了新的认识,整个蓝鸟车系也因为外观而在品牌中有了更明确的定位。
整个80年代,在提倡实用功能的同时,蓝鸟也顺应时代将前后驱的驱动布局调整为前驱车,降低了成本,巩固了家用车的高效地位。当时这款车也是以进口的形式大量引入中国,成为了蓝鸟最早的记忆。此外,日产也正式停止在U11上使用老款达特桑车标,完成了日产车型的品牌整合。
已经发展到U12代的蓝鸟,已经是车系第八代车型了。这款车已经具备了90年代初日系车的圆滑风格,而在运动性更强的SSS-R车型上,蓝鸟甚至还有赛车的改进,后轮随动转向甚至同时配备了与GT-R(BNR32)相同的四驱系统。可以说,蓝鸟U12是继510系列之后,运动特性突出的一代。
随后,90年代推出的第九代车型被引入当时的中国。整车电子设备相当丰富:电动车窗,甚至还有电动后视镜调节等高级功能。从这一代蓝鸟开始,我们不难发现,车系虽然从未被定位为豪华轿车,但却始终走在汽车科技的前沿,这也巩固了车系乃至品牌在受众中的卓越影响力。
经历了十代不温不火的车型,日产终于在21世纪初带来的第十一代蓝鸟产品上,打上了今天的“轩逸”的烙印。车尾的海外版“蓝鸟轩逸”正式给半个世纪的蓝鸟起了轩逸的名字。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这款车型也出现在国内市场,并以日产SUNNY命名。
2006年,在全车系列几乎淡出人们视线之后,东风日产推出了轩逸,你也可以认为是蓝鸟的第12代车型。当时随着这款车型的推出,人们对整个家用车的定义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多年来该级别车的不断改进,轩逸一经投放市场便获得了一致好评。
6年后,换代车型重出江湖,2016年,外观和配置升级换代。2018年,为了迎合当今汽车市场的新能源理念和趋势,轩逸推出了续航里程超过300km的纯电动版,完善了未来汽车出行方式的新布局。
轩逸的前身经历了14的变化。
今天,全新一代日产轩逸来到了消费者面前。它由内而外传承了一种全新的装扮,借助日产CMF平台,完成了五大价值(结构、空间、科技、配置、性能)的提升。可以说,新轩逸虽然还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家用车,但在此基础上,借助平台优势,在品质和实用性方面完成了高水平的升级。
全新轩逸在外观上完成了从头到脚的换装,沿袭了日产最新的V-motion 2.0设计语言。很明显,新轩逸没有了前两代的圆滑风格和姿态,反而让一款以家用为主的车变得激进而运动。
整个车头看起来和全新天籁一模一样,但我们还是能在全新轩逸身上发现一些惊喜,比如中网下的主动式进气格栅,可以通过数据检测自动开闭叶片。打开时可以帮助发动机尽快达到高效的工作温度,关闭时也可以减少空气阻力,进一步降低油耗。
车身比例是这一代轩逸在进化道路上创新的又一重大突破。尺寸方面,新轩逸与上一代相比,车身高度降低了56mm,宽度加长了55mm,整车重心降低了17mm,从而使车身长宽比更接近1.254,覆盖了黄金区间。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辆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同时赋予新轩逸更好的车身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再加上棱角分明的线条和细节化的设计,似乎这款打造了半个多世纪的家用车又恢复了蓝鸟510的运动基因。
车尾的“小鸭尾”也是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一部分。当然,这个概念在常规家用车中并不那么常见。
让我们回到创造全新轩逸的CMF平台。雷诺-日产联盟研发的全新平台可以将新车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发动机舱、驾驶舱、前底盘、后底盘以及整车的电气架构。CMF平台可以做到目前最高的零件共享比例,85%左右,可以说是业内首屈一指。那么,转换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上面提到的五个方面全面提升全新轩逸的各方面品质,达到跨越式的水平。
内饰方面,新轩逸营造出一种战斗风格强烈的状态。中间的三个圆形空调出风口可以说是整个内饰结构“扁平化”布局中的点睛之笔,也唤醒了人们对一辆家用车运动特性的诉求。
仪表盘内部,两个枪管之间的7英寸TFT液晶屏提升了全新的科技感,这也是CMF平台赋予的同级优势。
这款孔众的8英寸屏幕内置了日产CONNECT系统。通过车管家的APP,车主可以远程查看车辆的油量等重要信息。
舒适性方面,相比上一代,轴距上的12mm肯定会给后排乘客带来更好的腿部空间。此外,多层人体工程学座椅也确保了日产的舒适乘坐,由于CMF平台,乘客可以获得更深的坐姿,并以软座椅换取座垫厚度。
1.6L第三代HR16发动机应用于全新轩逸,最大功率102kW(139Ps),最大扭矩168Nm。这款全新的发动机包含了镜面喷钢孔技术、TCV多级扰流板控制技术、EGR废气再循环系统等多项新技术,以进一步降低油耗,达到4.9L/100km的混动水平。
在过弯行驶过程中,得益于CMF平台的优势,全新轩逸车身的扭转刚度比现款提升了34%,由此带来的驾驶安静性和安全驾驶操控性得到了显著升级。
在14代车上,在这样一辆家用车上实现了大量的主被动安全配置。包括七大安全技术和三大驾驶辅助功能,可为驾驶者提供最便捷轻松的驾驶体验。
编辑点评:在中国市场,日产轩逸可以算是一部始终以平衡的方式诠释家用车的代表作。而且全新轩逸上市时,上一代车型将命名为轩逸经典,延续两代同堂的销售理念。在这款车系列的第14代中,人们从CMF平台打造的产品中看到了由内而外的整体进化,刷新了消费者对“家用车之王”的认识。
相关内容回顾:
新一代轩逸哪个配置值得入手?
一张图看上市:东风日产轩逸14代来袭。
先试驾全新日产轩逸,敢于和b级车一较高下。
新轩逸再次定义了“家居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