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安徽历史

古代

古安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该省发现的“和县猿人”距今约35万年。根据科学研究,“和县猿人”的出现时间应该不晚于“北京人”,甚至与“蓝田人”相当。[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本省潜山县薛家岗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痕迹,后来本省多处发现了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隋唐(16世纪-11世纪)以前的开国君主汤,曾短期总部设在安徽。战国末期,前278年,楚国都城(今湖北荆州)被秦国攻占,于是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前224年,楚国大将项燕被秦国王建的60万大军击败。前223年,寿春失陷,楚国灭亡。221前,秦国完成了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计划。安徽大部分属于九江县(寿县),北端属于泗水县、党县。秦末楚汉相争,项羽在安徽灵璧县的丽霞之战中败给刘邦,在乌江(安徽县)自杀。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武帝时,东瓯全国迁至庐江县(皖西舒城地区)。汉末,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根据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不久就病死了。寿春属于军阀曹操(博州,三国时曹魏的实际先锋)。南北朝时期,从4世纪开始的接下来的300年间,来自塞北的几个游牧部落入侵中国北方,相继建立军阀政权,而南方则维持着汉朝。皖北地区成为南北对峙的前线,战争仍在继续。383年,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是最重要的战役之一。隋唐统一使安徽摆脱了五代十国时期“南北对峙”主战场的困局。隋文帝开创的黄凯统治使江淮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很好的恢复。经过杨迪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到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的短暂混战,唐朝统一天下,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和平统一。安史之乱期间,皖北淮河地区战火纷飞。唐朝末年,875年,王献之、黄巢起义,从河南渡江到皖南,到闽粤,再经安徽攻打长安。天下大乱,藩镇独立,唐朝很快灭亡。宋末元北宋,北晋崛起。1127之后,皖北淮河再次成为南北对峙的前沿,战争灾难连年不断。1161年,晋代海陵王完颜亮出兵伐宋,于指挥的被安徽马鞍山采石矶打败,史称采石大战失败。1234年,金死于蒙古帝国。1276年,蒙古军攻陷南宋都城杭州。安徽全境属于元朝。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现在江苏省和安徽省是中央六个部门直属管理,称为“直隶”。地域横跨长江、淮河南北,首次将经济文化差异极大的广大地区,包括皖北(今安徽北部)水患频发的朱元璋故里凤阳府、皖南多山的徽州府(今黄山市)、苏南以富庶著称的太湖流域,都划归同一行政区域管辖。洪武二年,明太祖建都林好府(今皖北),明代称中都。洪武八年迁都天府(今南靖),但凤阳府(原府)已近完成皇陵和皇宫的建都(皇陵和皇宫毁于明末张,宫墙毁于文革)。明代安徽共有七郡,其中四郡位于江南:徽州府(6郡)、宁国府(明初曾称宣城府、宣州府,但最终定名为宁国府、6郡)、太平府(3郡)、池州府(6郡);三个位于江淮之间:安庆府(7郡)、泸州府(4郡,1郡)、凤阳府(5郡,13郡);淮河以北没有政府,整个淮河以北地区都属于凤阳政府。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原直隶地区改名南直隶。1635年底,李自成叛军攻占凤阳府,烧毁皇宫和皇陵。1645年,清军攻陷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1667年,江南省被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江南左布政,驻应天府后移驻安庆管理安徽民政的省城,长期驻江宁府(今南京),直至1760(乾隆二十五年),也移驻安庆。至此,安徽省边界基本稳定。清末,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皖南是其主要的粮食和军事基地。在曾国藩的湘军与陈玉成的太平军的拉锯战中,皖南人口损失巨大,经济凋零。战后,河南、湖北等地居民迁居皖南,文化习俗发生变化。同时,捻军也起源于贫穷、土匪猖獗的皖北地区。李鸿章在泸州府附近的江浙一带招募淮军作战。太平天国之后,淮军成为清朝的一支重要力量。清代安徽境内有两条路,分别是皖南路(先在安庆府,后迁至芜湖县)和皖北路(在凤阳府)。

摩登时代

民国成立后,安徽省设芜湖路、安庆路、槐泗路(在凤阳)三路,省会变化很大。1912津浦铁路通车,蚌埠崛起。1912~1926,安徽李白、倪思冲、、马连佳、、、陈负责人。1926年底,陈向北伐国民革命军投降。1937全面抗战爆发。安徽成为日伪军、国军、中共新四军势力盘根错节的地区。1940皖南事变,安徽发生国共冲突。从1947开始,蚌埠脱离凤阳县,设为安徽省第一个省辖市。从1948到1949,安徽是国共内战时期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新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曾分为皖北(在合肥)和皖南(在屯溪,今黄山)两个行政公署(省级),合并为1952。省界略有调整:为了更好地治理洪泽湖,将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入江苏。作为交换,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在1959-1961的困难三年期间,安徽省非正常死亡人数达500-600万,[3]占灾前人口3446万的18.37%,居全国各省之首。时任省委书记的曾希圣被调离。1978 165438+10月24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秘密将自己的土地公开化,实行统包统分,创造性地推行土地到户、自负盈亏的做法,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结果,1979年的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了6倍,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5年的粮食总产量,农业获得了大丰收。与此同时,安徽省肥西县、来安县也开始试行包产到户。1982 1月,中共中央总结经验,下发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了安徽的做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安徽农民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安徽城市风光(32张)1978,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安徽的农村和城市改革逐渐开始。在农村,实行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放开农村市场;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提出了“科技兴农”的方针,乡镇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兴未艾。从65438年到0980年,全省开始实行企业经营责任制,改革工资制度和奖金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企业吃大锅饭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善。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安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