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坦克手为什么不戴坦克帽?

首先说明坦克乘员佩戴的坦克帽在坦克被击中时并不起到保护作用,提高坦克乘员的生存能力,而是在坦克越野行驶和因地面不平而颠簸时起到保护作用。仔细观察二战时期的苏联坦克乘员帽,其实是以皮帽为基底,用皮革包裹并固定一长条海绵(块)在上面。它的作用只是防止碰撞,对枪支和炮弹没有保护作用。

其次,早期的德军坦克乘员还配发了坦克帽(如图一、二层的图片),可以发现帽子的顶部非常厚,因为顶部和四周填充了厚厚的海绵内衬,也起到了防止碰撞的作用。但由于这种帽子类型对戴耳机使用车内通讯系统的影响很大,以及后期坦克设计的发展,在1941中被彻底去除。

第三,后期德国坦克后面不使用防撞罐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德国坦克减振性能优异。二战中后期,德军坦克的主战坦克多为重型坦克,其负重轮几乎都设置了交错式双排大直径负重轮,每个负重轮都有独立的悬挂系统。相比苏联坦克的单排负重轮和美英坦克的扭杆悬挂系统的小直径负重轮,减震效果非常出色,即使在非常颠簸的地面上行驶,车体也能保持非常稳定,乘员与坦克车体几乎没有碰撞。第二,德国坦克在制造时,在车体内部容易与乘员身体发生碰撞的部位铺设了厚厚的保护层,不仅起到了保护作用,还有助于坦克乘员穿上薄衣,在炎热状态下汗液蒸发,避免了戴皮油箱盖的闷热感,长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第三是坦克战术的影响。因为二战时期坦克的观察瞄准系统比较原始,火炮没有射击/发射角度稳定器(现代坦克和火炮都使用双向射击/发射角度稳定器),只能短暂停顿射击(行驶中发现目标,停止瞄准射击)。因此不同国家采用了不同的坦克战术,如苏联坦克采用高速接敌、高速脱离战术甚至高速冲击战术。德军坦克依靠其重装甲防护,采取慢接敌、快停、精确射击的战术。另外,车体的巨大重量限制了坦克的速度。所以德军坦克的速度普遍较低,不可能出现苏联T-34坦克飞离地面的疯狂驾驶场面,其坦克乘员也不会像苏联坦克乘员那样在车内像乒乓球一样左右颠簸。所以基本不需要特别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