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的代表分支——安徽池州傩戏介绍
池州傩戏是皖南傩戏的一个分支,在祭祀、祭神等特殊节日演出。剧目分两种:一种是以舞蹈为主的,一种是以歌唱、对话、故事为主的戏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傩戏文化。
池州傩戏起源于图腾崇拜意识,主要流传于中国九华山脚下100公里外的贵池、石台、青阳三县(区),尤其是池州市贵池区的刘杰、梅捷、毛坦等乡镇数十户最受欢迎。历史上说“无傩不成村”。
它没有专业的俱乐部和艺人,仍然以宗族为表演单位,以祭祖、驱邪、娱祖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色。只有在祭祀和拜神的时候,他们才在每年的正月初七和十五表演两个晚上,有的在十日和十三日唱四个晚上。其表演形式一般分为傩舞、戏剧和“过年斋戒”三个层次。
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傩戏等形式。整部“剧”演的是一部既有戏剧情节和表演节目,又有脚色、舞台搭建等戏剧特色的“剧”。它是口耳相传的,是氏族代代相传的。每年都有春节和中秋节。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七(人民日)至正月十五,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平时没有演出。
池州傩戏剧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舞蹈为主的小戏,用于娱神,如舞伞、舞棋、舞背、童子拜观音等。另一部是这部戏,有五本书:刘的《考》、的《寻夫》、的《六甲》、的《卖花》、的《卖花》。
傩戏曲调有两种:曲牌和板腔。伴奏乐器有:大锣、大钹、小锣、小钹、小堂鼓等。和无缝弦乐器。
池州贵池各村每年正月初七至十五,仍按老的程序和规范表演傩戏。至今有句话叫“无诺不成”。1987年2月,在贵池召开了傩戏这一古老而稀有的剧种的学术研讨会。同时还举办了池州傩戏剧本、砖瓦、面具等史料实物展。与会者观看了刘杰乡傩戏的现场表演。会后,《安徽日报》刊登了相关信息。2006年5月20日,池州傩戏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