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县的历史沿革
221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西汉武帝建元年间(140-135年前),羌道仍属陇西郡。
汉武帝开国大典第六年(117),李广西征,在羌道初设武都郡(这是广汉西部的一个校尉),治所在今舟曲西关。丁原六年(111),汉朝开放西南,在罗瑜设武都郡。羌道属陇西县。武帝改行到岳县。
东汉建武九年(33),马成破河池,遂平武都。长岛县属于武都县的西部。
三国魏黄初中,魏以陇南为西武都代理,治羌郡。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蜀国宰相诸葛亮攻打魏国,派陈石攻占武都和尹平两县。羌岛县隶属凉州武都县(今舟曲西属尹平县)。后来诸葛亮、姜维为了谋求中原,多次出兵甘肃,扩充实力。舟曲西部和南部曾是蜀将姜维屯田的中心地区。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司马燕统一全国,羌道郡废,地属武都郡。
西晋末年,北方战乱不断,部分汉族贵族和少数民族的割据势力日趋激烈。以白龙江流域为活动中心,狼群的强智分支——党昌羌,勤劳忠诚,自称王者。西晋怀嘉元年(307),称宕昌国。从周武帝到元年(566),今天的舟曲疆域属于宕昌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宕昌国时期是秦永的武都县,周琴的武都县和丘迟县。北魏时期,它位于周琴南部和宜州武都县东部。天合六年北周武帝灭砀昌后,将砀昌立为砀州,并设砀州总经理,也辖砀昌县。舟曲属于甘松(怀道)和宕昌县。
隋开帝四年(584),停郡,郡归国家统一。今天,舟曲属于当州。杨迪大业元年(605),砀州改为宕昌县,今舟曲仍属宕昌武都县管辖。
唐初废县立州,州领县。汉高祖武德元年(618),建立陇右道的当州、解州(梧州)。当州辖怀道、梁公、和谐,舟曲属怀道县、富锦县。民国二年,当州划归周琴总局。四年来,它属于周敏综合管理办公室。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当州、怀道迁至今舟曲以西。第三年(629年),退出河戎,入怀道郡。唐玄宗二年(714),任命我驻陇右公使,现在舟曲属陇右当州。天宝元年(742),砀州改为怀道郡,辖怀道郡。安史之乱后,肃宗去德三年(758年甘源元年),怀道郡改为当州。肃宗上元二年(761),当州怀道郡陷吐蕃。晚唐到五代,舟曲还在吐蕃的势力范围内。
北宋初年,河湟地区吐蕃纷争的罗建为地方政权,现在舟曲在其控制之下。宋徽宗郭靖元年(1101),王绍接管岷、党、洮河、叠河四城,今舟曲属路捷府富锦县,秦风,宋朝。
绍兴二十年,今舟曲为富锦县老城,辖平武、滩、风铁下寨。
蒙古汗国至元朝第三年(1266),元帅王派穆尔镇守西固。
从元世祖忽必烈到元八年(1271),富锦郡被废弃,并入冀州,隶属陕西常工大将军,舟曲归冀州管辖。至元二十六年(1289),西古城军民户千余户。次年,樊汉军民千家万户进行改革。元惠宗二十七年(1367),迁至西固,住有数千户兵、农、汉,属阶州。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在常工府西古城设置了数千户房屋。十一年(1378),周敏凌薇西固军民千户(共四个军民千户)。十四年后改名为西古城军民守备千宅,隶属陕西都司。次年改为西固城,保卫军民千家万户,利宾府卫民指挥所直接管辖。万历六年(1578),西固分郡县。民政和军事是分开的。
清顺治二年(1645),迁至西固守备乾宗。顺治十二年(1655),西固太学与千宗府合并,建立同州。雍正三年(1725),西固里公长福。七年,黑玉土司改土为流,西固统治。因西固番人仰慕,编四里平民户,削西固守备,设傅仪相知。乾隆元年(1736),西固府邑同治被削,仍置通州,直隶州为州,有李令。
民国二年(1913),西固县由西固迁至龙南路。后来改成了渭川路。16 (1927)废弃道路由西固县织里改为省内村。民国27年(1938),西固县被列入第一个行政监察区。1944,划归第八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武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行省、地(市)、县(市、区)三级地方行政体制。1949 12 10,西固解放,西固县人民政府成立,划归武都区。1954年,宕昌县(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与西固县官厅、沙湾、富平乡及岷县东南部分离,在西固县设立舟曲行政委员会,隶属甘南自治区。
65438年至0955年,甘南自治区更名为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辖舟曲管委会改为舟曲县。境内有白龙江,藏语叫舟曲,因水得名。
195565438+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属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碌曲、玛曲三个行政委员会的机构,分别设立舟曲县、碌曲县、玛曲县。舟曲县所辖区域为:宕昌县(原西固县)凤蝶区、武平区、城关区、向洋乡,岷县罗达乡、关峨乡、大河坝乡、武都县平牙乡,这些区域调整为3个区、25个乡。县人民委员会设在原西固县。4月9日成立。
1959年,65438+10月,舟曲县改名为隆德县,1962年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