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人陆游:我爱国如家,我这辈子不知道放弃是什么意思。
作者:杨爱梅
1
“死袁知万物空,我却悲看九州。
因此,当伟大的宋军队伍重新夺回中原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你们举行一次主场宴请仪式,别忘了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人生有多少无奈,尤其是死的时候!陆游一生有九千多首诗,唐宋时期再无第二位如此伟大的诗人。他的诗里有很多不如意,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尤其是中年以后,他的诗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感情直白。临死前写下这首《示子》诗,更是感人至深,令人难忘。
这是陆游的杰作。临终之际,我依然记得女真贵族占据的中原疆域,热切期盼国家的统一。他把遗愿写在一首诗里,语重心长地告诫后人:国家统一了,别忘了告诉我。
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是多么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啊!难怪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都会被它感动,尤其是在外敌入侵或者祖国分裂的时候,更是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即使是老马,陆游坚强的心也没有死。他渴望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做一件与伊、鲁一起报国的大事。陆游八十二岁(1206)时,韩侜议抗金,仍跃跃欲试。
“不如临死前看到鲁之死,发泄一下怒气和怨气。知道吕霄惭愧,就把王师推荐到了洛阳!”1234年金朝被蒙古灭后,南宋政府从淮西移兵至开封,从开封分兵收复洛阳。刘克庄以为陆游后人会遵从他的意志,把喜讯告诉乃翁,写下这首诗作为安慰。
2
陆游一出生就很失意。同年生,北宋灭亡。我家南逃到东阳,开始逐渐定居。那时候陆游才四岁。在动荡的年代,他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忧国忧民。祖父吕典,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职尤成。他的《春秋列传》和《尔雅·易欣》是陆家族研究的重要经典。他的父亲陆宰,精通诗歌,有节操。他在北宋末年做官。母亲唐是北宋宰相的孙女。
“小时候我尽量避开胡兵,我敢完我的一生。九岁的时候,他越来越健康,眼睛依然明亮。
小坞深动,清溪水平。安德鲁渐行渐远,他听吹笙?"
这首《戏寄故人》道出了陆游内心的几许悲凉与无奈!生于宋朝的陆游,小时候被迫颠沛流离,过着不稳定的生活。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影响,年轻的心灵感受到炽热的爱国热情。陆游师从毛德昭、韩有公、陆延元等人,十二岁就能写诗。少年时,陆游有如下表述:“上马攻狂胡,下马草军。”陆游在考上功名的时候,就想立下赫赫战功,用自己的才华实现理想,实现报国的宏愿。但突然受挫,因为考官陈子茂阅卷后把陆游列为第一。陆游和秦桧考的是同一科,秦桧怎么会让他的孙子到陆游的名下呢?于是大怒,要惩罚考官。第二年,陆游再次参加礼部考试,秦桧威逼考官不录用他。他得罪不起秦桧,所以才会被陆游冤枉,从此仕途失意。啊,秦桧,一个大叛徒,真讨厌。不会死,可想而知鲁会有多惨。也许当我获得第二名时,我就不会处于这样的境地,我会和秦桧和平相处。陆游想想就很郁闷,很不解。
四
陆游等了又等,直到秦桧去世。他深吸一口气,叹道:你终于死了!上帝开了眼,我终于有了光明的未来。“山河无道疑,又有一村。”秦桧死得很好。陆游这样想。陆游的事业终于看到了曙光。陆游现在三十多岁,正直成熟,正是一个男人的黄金年龄。仕途顺利,心情自然舒服。终于可以报效国家,上前线,洒热血了。但他为人刚正不阿,总是弹劾别人,还专门得罪自己碰不得的权贵。太好了,降职官员一次又一次被降职,最后干脆被免职。
“衣尘杂酒痕,游方处处消。
这个身体是诗人吗?细雨中骑驴入剑门关。"
陆游写这首《剑门路的雨》的时候,很沮丧,正走在贬官的路上。心里有千般烦恼,无处诉说。浩渺古道只伴诗酒,才子只自嘲。陆游很想上前线,热血沸腾。陆游在大三关有过军旅生活,这是陆游一生中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试图实现其爱国抱负的军事实践。虽然这种生活只持续了八个月,但却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小小年纪,天下难容,中原看起来气若山河。楼里一夜雪,铁马里秋风散。
塞上长城,许下空洞的诺言,镜中的鬓角早已褪色。先实名,一千年谁比!"
写这本书的时候,陆游已经62岁了。从惜春第七年开始,他被罢官六年,挂在家乡的一条空街上。岁月无涯,壮志未酬,先睹为快。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国的土地之旅,日日夜夜令人心碎。陆游不仅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自负的军事家。可惜我这辈子没能展现出优秀的才华。“不可轻待秀才,上马便可击贼”,“万里永在心中,捧葛王前辈”是他刻骨铭心的心愿。自称“在长城上”是他一生的志向。
《长城上》是《南史》的正典。南宋时,文帝杀了大将谭道济,谭临死前怒吼:“坏了万里长城!”陆游虽然没有像谭道济那样被冤杀,但却因为主张抗金而被贬谪多年。“长城”只能是一个空洞的期望。这种惆怅和一般没有才华的读书人的感觉很不一样:爱国情怀!
“我不为自己感到难过,但我仍然想着保卫国家。
黑夜将尽,我躺在床上听着风雨的声音,在梦中发呆,骑着铁甲战马跨过封冻的河流去北方战场。"
这首《11月4日的暴风雨》最感人。他深刻地表达了陆游光复祖国、报效祖国的志向和“老而弥坚”的矢志不渝的精神,赤胆忠心。《睡孤寨不自哀》描写的是陆游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想着保家卫国》是对《不自哀》精神状态的阐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这几个字描述了作者此时的惨淡处境。“老了,病了,经常卧床,生活孤独,不仅住在偏僻的地方,而且情绪低落,没有知己。陆游卸任回国后,处境孤独而尴尬,笼罩在一种悲凉的气氛中。辛弃疾曾拜访陆游,两人畅谈国事。辛弃疾看过陆游的蜗居,多次提出要帮他修建田舍,但被陆游拒绝。“不自怜”这个词的语气急转直下,表现出一种乐观大胆的精神。陆游并不为自己的处境感到难过,贫病交加也没什么可难过的。志存高远,热血报国,征战沙场,是陆游的理想。被他的“乐谈光复”和抗敌热情反复打击,最后被罢官隐居。作为一个既无责任又无义务的70岁老人,仍有“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让人肃然起敬,慷慨解囊。相比之下,那些忍辱投降的达官贵人,那些苟且偷生的达官贵人,那些承担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辟国家的达官贵人,就显得渺小和可鄙了。”夜深人静躺着听风雨”后面紧跟着两句。因为“想”,晚上睡不着。如果我睡不着,我可以更真实地感知大自然的风雨。从大自然的风雨中,我想到了风雨飘摇的国家。从那个风雨飘摇的国家,我自然会想到战争的风暴,想到我风华正茂的军旅生活。就这样边听边想,辗转反侧,幻化出一个特别的梦《铁马冰川》。”做梦”反映了当时政治现实的悲哀。陆游想报国却被拒绝了,不能杀敌。保卫敌人的感觉只能在梦里形成。”《铁马冰川梦》是陆游日夜思索的结果,生动地表达了他的英雄主义。这也是一代仁人志士的心声,是南宋的民族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