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有哪些名人?
墨子
明斋是战国时期山东人。墨子出身于工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身于劳动人民,为劳动人民呐喊的思想家。墨子是个有学问的人,创立了墨家。他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提出了“兼爱,不攻,尚贤与尚同,节财,节葬,不劫”的思想,其主要思想和成果集中体现在《墨子》一书中。墨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力学、数学、光学等方面的一些独到见解。与现代科学的原理几乎一模一样,后人尊墨子为“科学之圣”。
鲁班
鲁班,姓龚伯,同名。因为他是鲁(今滕州)人,“象”和“班”是谐音,在古代很常见,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祖祖辈辈都来自工匠世家。
鲁班发明了很多东西。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如《明珠记》、《万物起源》、《古史考》等。,认为木匠使用的许多工具和器具都是他创造的,如角尺(也叫鲁班尺),传说墨斗、刨子、钻、凿、铲等工具也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将工匠从当时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民用技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后来,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大师,人们把他视为中国民间工匠的始祖。
奚仲
任姓顾(今滕州市)。相传黄帝之后,的大臣,擅长造车,被薛封为异姓诸侯。奚仲生活在初夏,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他非常热爱科学和技术。再加上他的聪明和勤奋,他在年轻时就成为了有名的工匠。
滕文公
战国中期,滕国(今滕州市)的国君是滕的儿子。周宪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去了楚国。途经宋国时,两次拜访孟子,向他请教治国之道。文公是孟子教的。加强了滕国作为善国的治理。滕文公称帝后,按照孟子的意见,对内实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学校,改革税制。不久,滕文公出名了,文公被远近的人称为“贤士”,源源不断的移民自愿来到天恩。几年后,滕国人口繁盛,国富民强,君贤,好国之名远播。
毛遂
战国时期,薛(今滕州市镇)是、赵的客人。三年不作为,默默无闻。公元前257年,秦国的赵浩棋出兵围攻赵国的首都邯郸。赵浩棋·程潇派平原君去楚国寻求帮助。在他离开之前,平原君打算挑选20名公众嘉宾陪同他。其中选了19,还缺1。这时,我自愿和平原君一起去。到达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举行会谈,并要求他派遣军队帮助赵。半天过去了,会谈还是没有结果。毛遂手里拿着剑爬楼梯,陈奇很感兴趣。毛遂的话让楚王连连点头,于是他和结盟,决定联合楚、赵对抗秦国。到了赵国后,平原君视毛遂为上宾。死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原滕州官桥火车站)。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移至官桥站以西,葬地犹存。相关典故:都说楚辞和谐,毛遂自荐,楚辞和谐,真人难识,三寸不烂之舌鹤立鸡群。
孟尝君
田,田婴之子,战国四君子之一。郭雪(今滕州市张旺镇)出生。田文继位后,鄙视物质财富,广纳贤人。很快,中国就有了3000多名食客,6万多人。公元前298年,秦昭国王得知孟尝君的才能,被聘为国家的宰相。后来,他听信谣言,囚禁了孟尝君。孟尝君用“偷狗”和“鸡鸣”的技巧逃脱了。后来,孟尝君被齐敏聘为齐襄王。他在任期间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赵,发展联合力量对抗秦,使齐国声名大噪。有一年,看门人冯谖去雪地里为孟尝君讨债,比试“窃你性命,债与民。因为他烧了他的券,人民称之为万岁。”他还说“我是部长,所以我为城市主持正义。”后来,因同姓田家抢劫王敏,被诬告。孟尝君病愈归来,说:“百里行前,民扶老携幼,迎君到路中间。”孟尝君死后葬于薛城东北角,现墓址犹存。相关典故:关风元恪,高枕无忧,狡兔三窟,合浦还珠,鸡鸣偷狗。
舒孙通
郭雪(今滕州)生于汉初。秦末,在项梁加入起义军。汉高祖第二年(公元前205年),蜀率领100多名儒家弟子在彭城向刘邦投降。叔叔孙同聪明、机警、善辩、审时度势,为刘邦所赏识。看到刘邦担心群臣无礼,蜀召集儒生,参照周秦礼仪和汉初实际情况,拟定了汉朝的臣子。孝文帝时,蜀又被任命为侍中,并制定了《太庙礼仪法》。蜀不仅帮助刘邦整顿朝纲,还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他的一生对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司马迁称蜀为“汉儒”。
匡衡
子桂芝,西汉著名经学大师,东海县成县(今滕州)人。匡衡年轻时渴望学习并努力工作。据《西京杂记》记载:“读书不点烛,邻居捉不到烛,恒便戴烛引光,以书映光读之。”匡衡不仅刻苦学习,还说《诗经》有独到的见解。当时有句话:“不说‘诗’,就来这里。匡说,“诗”帮助人们理解。担任了几年的晚辈傅,多次给皇帝讲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学习和讨论国家大事,据经对答,深得元帝的信任。赵建三年(公元前36年),出任宰相,封安心,辅佐皇帝,担任宰相处理国家大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匡衡与同事疏远,被弹劾,被贬为庶人,回到家乡,没几年就死在了家乡。
贺敬之
何敬之1924 11.5出生于山东易县(今滕州)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流亡湖北四川。诗歌发表于1939 (15岁)。65438年至0940年赴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学习工作。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收录在后来出版的诗集《乡村无冬无夜》中。1943后创作了《南泥湾》、《翻身道情》、《七朵花》等歌词和《种树》、《周子山》(与他人合作)等秧歌剧。1945年,丁毅等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华北解放区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笑》、《朝阳花》和秧歌剧《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