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经济大潮中该如何面对?
奈的观点和看法很有趣,但不排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近举行了“265438+20世纪论坛”,讨论经济全球化问题。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慧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刘季也对全球化做了类似的划分。但值得指出的是,各个层面的全球化并不是同时出现的,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最早,是各种全球化的基础和先导。
全球市场
据说“经济全球化”一词最早是由T. Levy在1985中提出的,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许多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参加“265438+20世纪论坛”的专家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市场统一。在全球市场分离的情况下,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有其内在的、本质的动因。他们指出,经济全球化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90年代达到高潮,这是不可避免的。冷战结束后,曾经占世界市场1/3的“东方集团”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一个完整的全球市场诞生了。
国际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世界经济整体来看,1978年世界贸易占世界GDP的比重仅为9.3%,而1998年上升到24.3%,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与日俱增。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和载体,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据统计,跨国公司产值占世界产值的40%,国际贸易的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1999指出,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中国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陈文静指出,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子公司,不仅可以绕过诸多壁垒,快速把握当地市场需求,有效利用当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内部贸易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促进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球化,使经济全球化成为现实。
“新经济”的出现催生了经济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知识形成的第三种技术储备在通信、计算机、网络领域不断释放,体现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革命和数字革命已经发生。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连接了各个国家和机构,人类在这个全新的基础上进行生产、贸易、科研、学习、各种社会活动和文化交流,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瑞典爱立信集团董事长拉尔斯·拉姆维斯评价说,互联网和数字通信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地球村成为现实,构成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机遇和挑战
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融入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说,以1990-1996为例,亚洲“四小龙”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9%以上,而大多数东盟国家为6%-8%,这种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他认为,这与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多年来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关。
中国成功参与经济全球化受到了与会许多专家的称赞。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说,自从邓小平先生在1978年宣布新经济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中国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于去年6月165438+10月与美国达成协议时,它向世界表明,它正在采取重大步骤将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网络。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斯文·桑德斯特伦表示,中国有效利用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刺激了自身发展,减少了大量贫困人口。中国的经验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澳大利亚前总理弗雷泽说,中国通过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保持人民币不贬值,稳定了金融市场,防止了亚洲金融风暴的进一步蔓延。他认为中国货币的稳定是亚洲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经济全球化也不例外。它给所有国家带来好处,但也对它们产生巨大影响。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国内市场,大大增加了一国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贫富差距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埃及经济学教授图巴尔、印尼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学者优素福·万南迪、泰国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维拉蓬·拉曼君等中国专家学者在发言中披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大到目前的60多倍,贫困国家的债务超过其国民生产总值的80%。全球超过6543.8亿人每天收入不到654.38+0美元,28亿人每天收入不到2美元,而全球最富有的20%人口享受着全球85%以上的产品和服务。富国和穷国的人均收入差距很大,前者是后者的200多倍。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继续增加,从10之前的36个增加到5年前的42个,现在增加到48个。在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也在扩大。以美国家庭收入为例。最富有的(20%)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65438美元+037500,而最贫穷的(20%)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65438美元+03300。两者相差多达10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康德苏最近评论说,“贫困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速度刻不容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已经成为一个爆炸性的问题,从根本上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和平生活。”
态度和对策
发展中国家谴责或回避全球化趋势是没有用的。许多专家强调,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积极措施,趋利避害,谋求发展。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表示,要加强自身发展进步,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包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积极与国际接轨等。泰国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维拉蓬·拉曼军(Veerapong Ramanjun)建议建立新的经济和金融秩序和体系,以防止或减少世界经济和金融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并考虑在区域层面建立区域货币基金和改革亚洲开发银行。更多的专家建议,国际组织应该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强团结合作,维护自身利益,推动改革旧的不平等的国际规则和体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