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第二医院的历史沿革

唐山是中国北方的一座重工业城市,有着百年的工业历史。特别是解放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大,产业工人数量不断扩大,在1955达到10万人以上。发生了多起工伤、骨伤,就医与住院的矛盾日益突出。据开滦医院和当时的市第一医院统计,骨伤平均住院人数达450余人,平均门诊骨伤人数达8500人。由于当时床位严重不足,很多骨伤患者不得不去天津等地就医。因此,许多骨伤患者因延误治疗而造成不良后果。

有鉴于此,时任唐山市人民政府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白云同志经过认真调研,提出了在唐山建设骨科医院的设想,以解决骨伤、骨病患者的就医问题,并得到了河北省卫生厅的批准和支持。

当年,唐山市卫生局根据省市决定,及时抽调精干干部组成筹备组,进行选址、征地、预算、设计方案编制等工作。当年第四季度完成建筑设计,开始施工。到1957中期,主体建筑工程和内外装修基本完成。

1956调动胡显贵、春丽、高晶莹、王保志负责医院筹建工作。行政人员和医务人员基本准备好了。医务人员的主要骨干来自市一医院和唐山工人医院,其余来自医学院校和护理学校的毕业生以及退伍军人中的医务工作者。为适应骨科专业技术的发展,医院派出部分医务人员到相关医院进行骨科进修,其余医务人员参加了医院举办的骨科医师培训班,并进入护理学校学习。同时组织了部分技术骨干购买、安装、调试医疗仪器和各种设备。门诊工作准备就绪,医院于唐山解放纪念日1957 12正式开诊。

建院之初,编制床位120张,实际开放床位39张,主要面向骨病、骨伤患者。当时为了照顾附近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设置了普外科、内科和儿科门诊(内科和儿科应该不是急诊)。为了加强技术力量,在医院成立之初就抽调了擅长工业创伤救治的全国著名骨科专家陈敏教授,成为唐山二院的骨科带头人。陈敏先生不仅是医院的创始人,也是唐山市骨科学术事业的奠基人。当时医院职工99人,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

由于广大医务人员的认真工作和技术过硬,医院很快呈现出良好的局面。1958第一季度日均门诊量113,其中骨外伤患者占60%,月均住院人数221。随着患者的增加,开放床位逐月增加,一季度末开放床位45张,二季度末开放床位155张,大大超过原设计容量120张。当时医院分三个病房,一般分为创伤、小儿骨伤、骨结核、骨科。同时设有内科和儿科门诊,还承担院外医疗预防保健工作。

1960,取消内科和儿科门诊。

60年代中期,医务人员潜心向上海六院青年医生陈忠伟学习,在我院正式建立了手病房(含下肢),于是开展了断肢再植。这是唐山市第二医院在医疗技术上迈出的重大一步,弥补了唐山地区骨科的一项空白。

1971根据毛泽东院长提出的指示精神,我院50名医护人员十年下乡落户,使医院床位与医护人员的比例大幅降低到1: 0.3左右。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丰南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医院建筑整体被毁,住院病人17人遇难。医院员工中,包括技术副总王崇勋在内的32名同志遇难。大地震和人大在当时是响亮的口号。在医院党支部书记安立民、副书记袁昌明、冯等同志的领导下,我院广大幸存职工开始互相帮助。在余震的情况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挖出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并从倒塌的病房楼中救出了许多病人,其中包括24名住院的儿童。在废墟中挖出可能用到的药品和器械,为抢救受伤群众、搭建帐篷、建立简易病房、修复破床、恢复工作秩序、开始救治伤员创造了条件。地震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在解放军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医院职工齐新齐心协力,自己动手搭建了200多间半简易病房,为患者创造了相对舒适的治疗和疗养环境,为医院重建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1977年7月,我院被上级表彰为唐山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党支部副书记袁昌明同志被评为抗震模范,并出席在北京召开的抗震英雄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79年秋,经当时的唐山市革命委员会批准,开始规划恢复建设第二医院。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1982 65438+2月竣工投入使用,医院于2008年2月20日从老院址迁至新院址。12年2月28日宣布接收住院患者,第二天中央和省市媒体就报道了这个消息。

此时,唐山市第二医院已有完整的行政部、临床部和医技部。临床科室已由震前的4个病房建成设备齐全、布局合理的6个临床科室,床位由震前的180张增加到250张。到2007年底,床位数量增加到600张,最多有750张开放式床位。2005年成立股份制分公司,床位99张,最多开放床位170张,骨科床位700张,实际开放床位900张。从而形成了一个医疗、教学、科研、康复的学院,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力。2002年,医院成为华北煤炭医学院非附属骨科医院和华北煤炭医学院骨科研究生培养基地。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完善,河北省创伤骨科中心、唐山市骨科研究中心、唐山市创伤外科治疗中心、唐山市交通伤治疗中心、唐山市康复治疗中心、唐山市足底反射治疗中心、唐山市关节镜治疗中心、唐山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唐山市足踝外科研究所、唐山市司法鉴定所等均设在唐山市第二医院。医院骨科学科齐全,人才济济,技术水平高。设有分院,19临床科室,14职能科室。全院职工939人,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4.01%,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14,占16.4%。

2007年,住院病人13000人,出院病人12580人,门诊病人110000人,急诊病人35000人,危重病人193人,成功率93.3%,完成手术15653例。近年来,医院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对放射科和CT室进行改扩建,先后添置了CR、C型臂、步态分析仪、呼吸机、核磁共振振动器、椎间盘镜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更换了手术台和无影灯,进一步满足了临床需求,使二院医疗设备在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6年9月开工的门急诊综合楼、后勤综合楼、地下停车场,是建院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大的。预计投资654.38+0.2亿元(其中政府担保银行贷款6000万元,自筹6000万元)。在医院建设直升机停机坪,将在省内率先开辟空中急救通道,成为国内少数几家具备空中救护功能的医院之一。

医院领导班子本着医院要发展、职工要富裕、患者要满意的理念,以十年左右的时间把二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骨科医院为目标,坚持办患者满意医院、诚信医院的宗旨,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河北省三星级文明服务单位等荣誉称号。荣获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AA级价格信用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医院坚持把培养名医、建设名科、建设名院作为科技兴院的重要内容。

一是注重学科建设。医院对重点学科、优势项目、新技术给予重点支持。近年来,医院各学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许多专科形成了自己的优势项目,保持和发展了其他医院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保证了各种骨科伤病的专业化治疗。交通伤救治中心功能不断加强,同时承担了全市大群体伤病救治任务。医院与荷兰合作建立唐山康复治疗中心,设备和治疗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是注重人才培养。医院注重中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和使用,创造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条件。一是积极引导和鼓励中青年骨干攻读硕士、博士,对重点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实行灵活适用的人才引进和聘用机制。目前已经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二是重视科研投入,积极引进新技术项目,每年邀请国内著名骨科专家来我院进行示范手术、专题讲座和会诊讲座,促进了我院新技术项目的开展。三是医院不断加大奖励制度和奖励科技人员力度,出台了科技工作管理办法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待遇规定。近年来,医院获得省、市(厅)科技进步奖47项,国家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660篇,主编医学专著10余部。6人担任过省级以上专业学术组织的主席、副主席、常委、委员,3人担任过国家级专业期刊编委。作为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骨科医院硕士生培养基地,该院9名专业技术人员被华北煤炭医学院聘为硕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硕士生。

第三,重视医院管理。为推进人事、分配、后勤改革,医院在医院管理机制改革上下了很大功夫。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以全员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内容。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实行了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分配形式。在实施绩效考核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加强了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在后勤改革方面,后勤工作逐步由行政管理向经营管理和社会化管理转变。

医院逐步完善并落实了《医院管理实施方案》、《员工奖惩条例》等规章制度。全面引进国际先进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使医院管理一步步走上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唐山市第二医院名称自2月1957+12开业以来一直使用,9月30日变更为唐山市骨科医院,1989。1997 65438+10月22日,唐山市卫生局决定恢复原唐山市第二医院为第一名称,第二名称为唐山市骨科医院。65438+2007年2月,唐山市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