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化
泉州是福建七省之地。历年出土的西周礼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两三千年前泉州土著古闽越人的原始舞蹈风格。
中唐以来,中原人南迁至泉。唐五代时,城外东湖不仅有宴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永久歌舞厅。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十大洲人”的“富庶洲”和“幸福州”。
政府甚至不得不列出一个“不要贪玩,不要看百场戏”的人员名单。
明清时期,泉州地方戏曲和民间歌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泉州的传统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大成戏和“嘉里”戏,其中南音戏、北关戏、梨园戏和“提线木偶”比较有名。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泉州的宗教很多,有道教、佛教、景教(古代天主教的一个分支)、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祆教)、日本、拜物教、犹太教等等。其宗教传播历史悠久,历史遗迹丰富。
唐初,* * *教传入泉州,泉州是* * *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泉州建有七座* * *庙。
仍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泉州景清寺,建筑风格为* * *;还有著名的* * *宗教遗迹——灵山圣墓;有近300方石雕被誉为国宝。
景教(古代天主教的一个分支)、摩尼教、印度教都聚集在泉州。
19年底,基督教和天主教再次传入。
南宋著名思想家朱游览泉州时,感慨“此地古称佛国,圣人辈出”,是对泉州宗教最好的诠释。
古民居
泉州古建筑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筑,尤其是贵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阶层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宅邸规模宏大,形式精美,造型、格局、技艺、材料都蕴含着某个时代的文化气质。
千百年来,民俗的传承与演变,让泉州民居建筑有了自己的自然魅力。
有红砖白石双坡弧形燕尾脊的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中式古建筑,有“手巾”的竖屋,有商住一体的骑楼式建筑,有与山村环境十分和谐的“吊脚楼”(木质建筑)。他们就地取材,很简单但很独特。
还有一种住宅,四周有高大坚固的防御墙,适应大家庭共同居住的土楼特殊形式。叫做“洋楼,番子楼”。
代表性景点:蔡故居、杨阿妙故居、故居、李光地故居、故居等。
古寺
泉州有“全南佛国”、“闽南蓬莱”之称。
这些宗教不仅在泉州建造了大量的宗教活动场所,还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宗教人士和专家学者。许多高僧道士受到朝廷的尊崇,许多著作成为珍贵的宗教经典。
同时还有大量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其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
各种宗教的传播对泉州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民情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泉州的宗教文化丰富多彩,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世界罕见的奇迹,说明泉州人思想开放,兼容并蓄。
代表场所:开元寺、承天寺、景清寺、天后宫、曹安等。
古街巷
泉州老城区的古老街巷,像一条条脉络,活在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之外,从历史深处延伸至今。
走在古老的街巷古色古香的石板路面上,让人回到城市永恒的记忆中。
土门街、南郡巷、状元街...这些名字让你立刻体会到历史积淀赋予这座城市的优雅,它们都写在斑驳的砖瓦上,写在庙宇的残柱间,写在老房子的院落里,甚至那些千年老树的枝叶,都仿佛记住了泉州学子读过的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
代表场所:中山路、南俊巷、状元街、西街等。
土门街位于泉州市中心,东起温岭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这是一个集商业、贸易、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繁荣地区。
在这条只有1,000米长的街道上,有无数的“海斯”文物,有13宋元文物——景清庙、孔庙、通怀关悦庙、东关西台、祖鲁苏、大错、棋盘花园、东麓巷等。
土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元时期泉州的繁华。
改造后的土门街继承了泉州闽南古建筑风格,并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
土门街是泉州最商业、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中国首批“购物街”。
泉州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东北角,北临清源山,东临灵山圣墓,南临城郊村落,西临商业街。这里是被称为“鲤城”的鲤鱼珠所在地,也是泉州十大景点之一“星湖荷香”的所在地。
安平桥是中国古代现存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如此桥长”的美誉。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大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路,故名。因为这座桥长约5李龙,所以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中国古代连续梁板扁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十四年建成。
明、清两代多次重修。
这座桥是中世纪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石桥。
1961年,安平桥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蔡故居位于福建泉州南安官桥村。蔡家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其昌及其子蔡老爷子于清同治年间至三年间修建。
完整的宅邸共计16座,是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多为斗式木结构。主楼是一座五开间的建筑,坚硬的山上有燕尾脊,左右两边是卷棚小木屋。单体建筑多为三开间或两开间、五开间的布局。
前后座之间铺有10余米宽的石堤,山墙之间设有2米宽的消防通道。
建筑上有很多晚清文人的题字。
文赋寺,又名付雪,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百源川池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唐代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初(976-981)迁至此址。
它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寺庙宏伟。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其建筑风格在中国现存文庙中实属罕见。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
该寺始建于唐二年(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被命名为莲花道场。武周三年(692)授为兴教寺,唐神龙元年(705)改为隆兴,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
宋代有100多个分支,元世祖为元二十二年(1285)大开元万寿寺。
崇武古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凸出部分,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崇武半岛南端,惠安县城东南24公里,濒临台湾省海峡,又称“莲花岛”。始建于1387,是集滨海风光、历史遗迹、民俗风情、雕塑艺术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天然画室”、“南方的北戴河”。
崇武古城是我国唯一完整的明代石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较为完整的历史遗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它位于洛阳河口,距泉州市区5公里。它是北宋祐帝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 ~ 1059)泉州知府蔡襄所建。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桥长834米,宽7米。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基”和“牡蛎种植法”是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设的技术创新,被称为“北方的赵州桥桥、南方的洛阳桥”。
“永春牛姆林,素有闽南西双版纳生态旅游区之称,位于福建泉州市以西永春县下洋镇,距县城70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西北部的蓬莱山。创立于北宋,曾受中国百仙之一的清水教。它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闻名中外的朝圣地。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北郊,俗称“北山”;它也被称为云起山,因为山峰之间经常有云和云。
占地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市区3公里。
清源山是福建中部戴云山脉的残余矿脉,峰峦起伏,怪石遍布,是一处自然风景区。
清源山海拔572米,山脉20公里,象形岩石,形态多样。有“渤海蓬莱第一山”的美誉,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南门天后路1号。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坐落在城南的锦江之畔,“外国船只和旅客聚集之地”。
这座宫殿是中国东南沿海莆田梅州妈祖庙分陵寺内早期、大型的妈祖庙。
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天后路。一直被认为是国内外建筑规格较高的大型妈祖专用寺庙,也是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妈祖庙内地为数不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金海岸度假村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石狮市永宁镇,占地6000亩,海岸线12km,与台湾省隔海相望。
闽南黄金海岸度假区分为海面、海岸线、陆地三个区域,包括海岛世界、民俗文化村、东南亚缩景园、大观园度假酒店(三星级)、游乐园(占地240亩)、高尔夫俱乐部、游艇俱乐部、沙滩、实弹射击场、商业街、别墅区、直升机场。
黄金海岸风景秀丽,四季如春,已成为旅游内涵丰富,集游、吃、住、购、娱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是福建省十大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北部,紧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总面积100公顷,水域面积82.28公顷,陆地面积17.72公顷。
自1999起,市* * *投资2.3亿元,在市西北区建设滞洪排涝工程。神湖湾,美丽的晋江小镇,泉州十八景之一,素有“金狮”之称。
深沪湾,全长6公里,位于晋江东南沿海,从石狮永宁到晋江丫口、深沪形成一个美丽的海湾,犹如一条银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
海滩前面有蓝色的波浪
沙滩金黄开阔,景色壮观。
沙滩上全是细沙和纯沙,如银屑,坡度细,沙软而平。
沙滩床很宽,伸展开来,潮水淹没了沙滩,海浪的声音很柔和。
海水洁净,水温适中,是海滩休闲、冲浪和海上各种沙滩活动的理想场所。
仙公山,又名“双髻山”、“凤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家乡,距泉州市区约25公里。
南北朝时,因供奉“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
其主峰海拔758.5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
是一个集宗教朝圣、观光、休闲、学习、度假为一体的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泉州十八景、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代县瀑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赤石口。
溪水从山峰缺口处落差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水雾形成的彩虹雾,让你觉得山岚在攻击人。
代县瀑布被誉为“华东第一瀑”。发源于牛山赤石溪,经过雄伟的飞仙峰,落差1.39米。它分为两条溪流,东边的代县瀑布和西边的漏油瀑布。
两个地方相得益彰,特别壮观。
代县瀑布是我省最大的瀑布之一,位列“泉州十八景”。
永春雪山岩始建于唐朝光年间(公元885-888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雪山岩位于永春山脉的始祖雪山上。因山顶凹湖宽阔、舒适、平坦,故古火山口凹区四周有五个山包,形似五瓣莲花。它被命名为闽南最高和最具特色的佛教寺庙。
戴云山,也被称为薛莹山,海拔65,438+0,856米。它雄伟、险峻、壮丽。被誉为“闽中屋脊”,是福建省第二高峰,与台湾省阿里山相望。
也是戴云的主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