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红茶的主要品种
湘鉴1号、湘鉴2号、湘鉴3号的主要区别在于所用原料的嫩度不同。香鉴1号、香鉴2号由一、二级红茶压制而成,香鉴3号主要由三级红茶压制而成。香鉴1号外观润泽,本质清香,口感浓郁,汤色橙黄,叶底黄褐色。湘鉴2号外观黑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略呈橙黄色,叶色深黄褐色。湘鉴3号外观黑褐色,香气平淡,略有焦味,味微涩,汤色黑褐色,叶底粗糙老气。
湘剑茶主要销往陕西,尤其是关中地区,同时也畅销华北各地。“花砖”由历史上的“花卷”茶演变而来,因一卷茶与1000两的旧秤重叠,故又称“千两茶”。以前花卷的加工方法是以湖南安化高马希尔的优质黑茶为原料,用棒锤打造成圆柱形,高1.47厘米,直径20厘米,做工精细,品质优良。历史鼎盛时期年产量达到3万多件。
花砖的形状虽与花卷不同,但内部物质基本相似,成为红茶的新品种,取代了历史上的花卷茶,受到了销区的欣赏和欢迎。
“花砖”之名来源于:一是由卷状改为砖状,二是砖面四面有花纹以示与其他砖茶的区别,故名“花砖”。
花砖茶的制作工艺与黑砖茶基本相同。以前花砖茶的原料都是撒上面茶和裹茶,差的茶压在里面,好一点的茶压在外面。60年代中后期,白沙溪茶厂再次进行技术改造,在提高面茶和茶叶品质的同时,不分面茶和内茶,进行混合压榨。压瓦的同时,面茶和内茶混合压制。压制瓷砖的原料组成,大部分是三级红茶,少量是降级的二级红茶。总茎含量不超过15%。生茶进厂后,必须经过筛选、粉碎、堆放等工序,制成合格的半成品,再进行蒸压、烘焙、包装。工艺与黑砖茶相同。
花砖茶销售区太原,原是中心,转卖到山西东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茯砖茶大约在1860年前问世。早期称为“湖茶”,因在福田加工,故又称为“福茶”,因原料送往泾阳造楼,故又称为“泾阳砖”。茯砖茶集中在湖南益阳和湖南白沙溪茶厂,年产量约2万吨。上世纪80年代初,湖北省浦阴县娄东茶厂采用湖南制茯砖茶的方法,获得成功,年产量约500吨。特种茯砖茶全部采用三级红茶,而三级红茶只占40-45%,四级红茶占5-10%,其他茶叶占压制普通茯砖茶原料的50%。
茯砖茶的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汽沤制、压制成型、烘发、成品包装等工序。茯砖茶为长方形砖,尺寸为35× 18.5× 5cm。特福砖砖面呈深褐色,香气纯正,口感醇厚。汤色红、黄、亮,叶底深褐色。普通茯砖砖砖面颜色黄褐色,香气纯正,滋味醇厚,香味浓郁,汤色红色,色泽黄亮,叶色深褐色。每块砖净重2公斤。从1986开始,复转砖的规格逐渐小型化。制作饮品时,茯砖茶要求汤汁不浑浊,香清不稠,口感不涩,口感浓郁,耐冲泡。特别要求砖中的金霉菌,俗称“金花”,学名为冠子囊菌,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对人体极为有益。金花越茂盛,品质越好。大颗粒,干闻有黄花香味。
由于其独特的工艺和特殊的品质,茯砖砖具有良好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茯砖茶主要在边缘销售,其营养价值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日本的重视。经过对茯砖茶长达十年的跟踪研究,茯砖茶的进口和消费数量大幅增加。“千两”茶,即花卷茶,是历史上安化刘氏家族秘而不宣的神秘产品。1952新中国成立后,引进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独家生产。到1958,生产48550件,产品全部按国家计划调拨,主要销往山西、宁夏、陕西。花卷茶的制作过程全部由手工完成,加工技能强,难度大,耗能多,效率低。
1958后,湖南白沙溪茶厂用机械化生产花砖茶代替了花卷茶。65438年至0997年,为满足市场需求,湖南白沙溪茶厂恢复了传统的揉捻茶生产。
韩娟茶采用的优质红茶原料和简单的加工方法使其具有特殊的饮用价值。喝韩娟茶能让你感受到茶味十足,纯正的内在香气或松烟香气,色泽橙黄,滋味醇厚。揉捻茶中的儿茶素和黄烷醇的氧化产物是复杂的生理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如增强人体血管壁的韧性、抑制动脉硬化等。它们具有与维生素P相似的功能,抑制人体内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的能力是维生素的5 ~ 10倍,可延缓衰老,有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从而防止亚硝酸铵等致癌物-硝基化合物在人体内更新。喝花卷茶能使你感到茶味十足,甘甜醇厚,提神解闷,活血助消化,对缓解腹胀、止泻有明显效果。并且具有抑制肥胖的作用,因此花卷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生产的“白沙溪”牌花卷茶有三种规格,分别为36.25公斤/棒、3.625公斤/棒、362.5克/棒。国内主要销往广东、香港、台湾市场,国外主要销往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由于红茶原料粗老,为避免因水量不足而杀不均匀,除雨叶、露珠叶、嫩芽叶外,都要按10: 1的比例喷水。均匀洒水,使水均匀、彻底地被杀死。
手动固定:选择直径80 ~ 90cm的大口径锅,炒锅以30度左右的斜面斜嵌在烤箱内,烤箱高70 ~ 100cm。准备一把用稻草杆和油桐树枝做成的三叉炒茶叉,每根长16 ~ 24厘米,柄长约50厘米。一般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 ~ 320℃,每锅叶量4 ~ 5公斤。鲜叶入锅后立即双手翻炒,趁热用炒好的茶叉摇抄,称为“亮叉”。蒸汽出现时,右手持叉,左手持草柄,将炒好的菜叶卷起来煨,称为“卧叉”。亮叉和叉交替,持续2分钟左右。当茶叶软粘时,颜色转为深绿色,暗淡无光,草香消失,香气出现,浓稠时不易破碎,且均匀一致,即固色适中。
机械杀青: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时,即放入8 ~ 10公斤鲜叶,根据鲜叶的鲜度和含水量调整锅温炒或煸炒,杀青适中时出机。烘焙是红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红茶的独特品质,即油黑和松烟香,是通过烘焙形成的。干燥方式是用猛火烘烤松木,不避烟味,层层堆积湿坯,长时间干燥,与其他茶叶不同。
红茶在七星炉上烘干。散柴在灶口地面燃烧,散柴横放,火力保持均匀。火的温度被风力均匀地渗透到七星洞里,火的温度均匀地蔓延到灶面上的烤帘上。当烘幕上的温度达到70℃以上时,撒上第一层厚度约2-3cm的茶坯。当第一层茶坯干至六七成时,第二层撒上稍薄的叶子,使其逐层加至5-7层,总厚度不超过烤框高度。当顶部茶坯70%至80%干燥时,进行退火和烘焙。用专用铁叉翻烤,把干透的底层翻到上面,没干透的上层翻到下面。继续升火烘烤,直到上中下三层茶叶干到中等程度,即下一步烘烤。干燥的标准:茶梗易断,叶片可用手捏碎,干茶油黑,松烟闻香适中。
烘干后的毛茶摊放在烘干芦苇上烘干至同样的室温,然后装入时装袋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