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宗教景观看文化差异
中国汉族最早接触佛教,一般认为始于汉明帝时代。因为明成祖晚上梦见自己是金人,就派蔡澄等18人西天取经。到了大岳国,遇到了卡耶摩顿和朱发兰两位法师,把他们迎到洛阳,安置在白马寺,翻译了四十二章经,藏在兰台的石室里,这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后来,一些佛教经典总是从西域传入。与此同时,一些印度僧侣来到中国。一些来自中国汉族的和尚去西天取经。不是从西藏传入的(当时原始宗教苯教盛行,佛教未入)。
佛教最早于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中原在唐朝。所以佛教传入中国比较早。(藏传佛教曾经中断过一次,所以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
此外,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北传佛教)也是不同的。虽然都是大乘佛教,但藏传佛教主要是中派和密宗,是与西藏本土文化相结合后形成的。这个教派的传统和汉传佛教很不一样。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所以在基本教义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作为藏传佛教的同宗,有很多相似之处。有些和汉传佛教差不多。比如信徒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宗旨,认三皈依四法印。依法部规定持戒,抑恶扬善,净化社会,取经戒、定、智,自觉而不迷,正而不邪,清净而不污,六度修财智,成就佛的色、法二性,以“无二正见”破除三界烦恼障碍,改正错误,完善人格,自觉觉自己有二益。但不同的是,藏传佛教是一个完整的佛教流派,有四大秘法,都是以龙树为中心,在事物和见解上与汉传佛教有很大的不同。在饮食起居、法律法规、塔堂佛像造型风格、信仰习俗、祭祀方式、信徒心理素质等诸多文化内涵上也与汉传佛教有所不同。由来已久的政教合一制度。旧时寺院经济基础雄厚,经院的设立和管理制度所支持的对象的名称、类别和形式都各具特色。此外,藏传佛教还有忍不住吃肉的饮食习俗,这也是与汉传佛教不同的。
第一,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佛教,所以都具有与佛教相同的特点,如认四法印,皈依三宝,四弟子都是按法部规定受戒,慈悲为怀,抑恶扬善,以正见解脱三界烦恼,追求解脱苦难和痛苦。
第二,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属于大乘佛教。所以都有大乘佛教相同的特质,如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脱离佛法,六时修财智,成就佛的二体色法,以无二正见破障碍,追求与大乘佛教不同的两边涅槃。
但它们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异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藏传佛教是佛教、菩萨、佛教三位一体的教派,汉传佛教是大乘佛教。唐代虽然翻译了一些秘籍,但都是部下秘籍,早已绝迹。有人把净土宗归为密宗,但这种观点从教义角度恐怕很难站得住脚。藏传佛教有四大秘法,但藏传佛教独有的秘法是无上秘法,所谓身成佛的方法也只有无上秘法才有,因为下三秘派有很多成功的法门,但都没有虚幻身轻识的法门,甚至佛的产生也离不开这两个双运成就。
第二,藏传佛教的所有派别都侧重于从龙树的观点。虽然各派对这两个真理和意义的理解有很多不同,但都不尊重唯一的认识者。认识论的研究只是从反面去看,而唐玄奘是从认识论的宗派学来的,所以推动东土认识论的研究,对唐以后的汉传佛教影响很大;六祖坛经的解释符合中观。但是到了后期,禅宗的学者鄙视经学,虽然强调道理,但是不学经学,很难说得出什么样的道理。现在汉族佛教大部分是净土宗。净土学者认为,深入解释真理是非常困难的,利用佛的力量去净土是很容易的。所以他们不学只知中观的理论,只念经念佛名求死。由于这些原因,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对这两个真理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
3.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由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信徒生活状况、风俗习惯的不同,在饮食起居、法规制度、佛塔大殿佛像造型风格、信仰习俗、信徒心理素质等诸多文化内涵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总的来说,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虽然有这些区别,但既然都是佛教,根本教义上没有区别,也就是说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是在非本质的表面现象。
藏传佛教拜佛。
1.拜佛的方式就是手不合适:
双手合十放在胸前表示内心的自我反省,观察自己的内在本性。一切都和诸佛一样。为什么还在生死之海徘徊?拜佛的时候,想象一下手里拿着一个许愿宝。如意朱宝代表了信佛者的自我意识。当自心全是为了大众的福祉,没有私心的时候,就是菩萨的行为,一切请求都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帮助。
2.拜佛的时候把手放在头上:
意思是说,在这一生中,我们要学习诸佛的慈悲与愿力。在我们生命的最后,要直接投胎到西方净土,直接拜阿弥陀佛为师,快速直接修行到和阿弥陀佛一样的境界,然后再回来帮助大众。不要在生死轮回中痛苦。
3.拜佛的第二步是用手摸额头、嘴唇和心脏:
意思是洗去你做过的,说过的,想过的。并把自己所做、所说、所想的善言善行的功德,献给你的上师和诸佛菩萨,感谢他们永不停息地教导大众如何做事,带领我们的心一步步走上更高的境界,从凡夫到佛。
4.拜佛时的第三步,弯腰双手在地上滑行,直到身体贴地:
此时,信众观想菩萨修行的十个阶段,即十个地方。四肢代表“慈悲”、“爱语”、“利益行为”、“同事”的菩萨,转化众生的心态、智慧、方便。额头触地,表示立誓以上述四种行为完成菩萨十处的修行,达到诸佛所证绝对十一处“完全光明”的境界。
5.当你起床时,想象你的四肢:
意思是“善良、悲伤、欢乐、遗弃”。愿一切众生皆有欢喜快乐,愿一切众生皆无苦乐,愿一切众生皆无苦乐,愿一切众生皆远离怨、爱、恨,大平等地生活。
汉传佛教拜佛:
1,双手(手指并拢)并拢(斜向上)为胸,站在蒲团前,双脚呈八字形。
左右脚跟距离约两寸,脚趾距离约八寸;
2.右手手掌放下,按在蒲团中央,左手手掌保持不动,跨膝跨在蒲团上;
3.左掌压在蒲团前;
4.将右手手掌在蒲团前由中央向右移动,两手掌相隔六寸;
5.把头压在手掌间的蒲团上;
6.掌心向外翻,掌心朝上(意为双手托住佛脚,故称头接足)
7.用两个手指翻过来,仍然压在蒲团原来的地方;
8、头离伏离蒲团;
9.将右手掌移至蒲团中央;
10,左手手掌离开蒲团,像手掌一样放在胸前;
11.用右手掌托起(双膝同时离开蒲团),放在左手掌上作为胸部。这是一种崇拜,至少是三种,大部分是增加三个数字,比如六、九、十二。
拜完之后,还有一个仪式,比如世俗的鞠躬,叫质询。刚拜完,双手合十为胸时,合十的双手微微下弓(到时候了),放在腹部附近。之后将右手掌放在左手掌里,折成拳头,从下往上慢慢抬至眉水平(到时候就是直鞠躬)。然后,慢慢放下双手,双手交叉为胸,掌心向上,右手叠放在左手上,两拇指相连。这是大三摩地印(托米的印是左手叠在右手上,其余和三摩地印一样)。这是拜佛仪式的结束,你的头要稍微低一点,这样你的手就会
藏传佛教寺庙可分为藏式、藏汉式、汉式三种。在西藏及其周边省份,几乎都是藏族:在内蒙古,藏汉混合风格最多,汉化风格也有少数;北京、承德、五台山的喇嘛教寺庙,多为中式或藏汉混合式。
西藏的喇嘛庙可分为两种:建在平地上的和建在山脚下的,后者占大多数。平庙往往采用规整对称的方式,以正殿为构图中心的形象最为突出;山麓布局风格自由,没有总体轴线,也没有事先规划,依然遵循一些布局规律。比如寺庙多为北面山坡,南面平地。后面高处摆放着一座大而华美的佛寺和一座活佛大宅,三面围着大量低矮的院落,是普通僧人居住的地方。一座大寺庙,大多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完成的。
拉萨的大昭寺是平地的代表。它建于公元7世纪,在成为一座寺庙之前,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扩建,一直保存至今。
寺门朝西,正对八角衔。八角街环绕着大昭寺,每天信徒们沿着它右转(顺时针),以示对佛陀的敬意。
穿过有玄关的门楼,中间隔着一条干佛廊,就是大昭寺的正殿。觉康殿平面呈方形,四层环绕,分隔成小佛寺。中轴线上有一座佛寺供奉着文成公主放生的牟尼雕像,还有一座佛寺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人尺尊公主的雕像。在中心,有一个平顶的高通三层楼大空间。第四层,每侧中间有一个镀金的铜屋顶,形象模仿自汉代建筑。每个角落都有一座平顶建筑。
寺正门外有一个小院,内有柳公主、唐蕃联盟碑、劝人接种碑。大昭寺入口、干佛廊、觉康殿,与大昭寺入口外的小院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对称轴的空间系列,退入凹形的入口在寺前形成了一个小广场,这是系列的起点。千佛廊是露天的,走廊很宽,而觉康堂内部封闭压抑,形成对比。觉康堂的金色穹顶很有特色。它沿着一个大的方形外墙的顶部排列着短檐,以束缚整个大厅。短檐伸出四个金顶殿,就是金顶殿,使每个金顶看起来都是一个重檐。再加上炮塔的衬托,形象特别丰富华丽。
夏鲁寺,位于日喀则东南部,始建于1087年(宋代)。“夏禄”意为新的嫩叶,可能含有佛教复兴的意思。原寺毁于地震,13(元朝)末重建。大雄宝殿底层中间,下鲁腊康是一个方平面的大经堂,中间部分顶部凸出,光线从高低平顶部之间的天窗进入。这种布局后来被称为“港督法式”,在明清以后被广泛使用。大殿的左、右、后三面密密麻麻地围着若干佛寺,外面还加了一圈回廊,僧人可以在这里按正确的方向念经。
二楼四周是四座纯汉式寺庙。根据西藏古代文献记载,夏鲁拉康是请了很多汉族的能工巧匠来修建的,形成了早期的藏汉混合风格。
65438+5世纪初(明初),青海僧人宗喀巴在西藏进行宗教改革,创立格鲁派,又称黄教。此后其影响力逐渐强大,不仅在宗教上,在政治上也逐渐占据优势。建有黄教六大名寺,也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如拉萨甘丹寺(1409)、哲蚌寺(1416)、色拉寺(1465438)。都建在山麓,可以拉卜楞寺为代表。
拉卜楞寺坐落在一个椭圆形的盆地里,南边有一条河。主要建筑位于北山山麓。整个寺庙的中部靠近山脚,建有高大的建筑,如祈祷殿、佛堂、活佛府等。僧人一般居住的小院,面积最大,被他们从东、南、西包围。外面有500多条祈祷走廊,像一条丝带,从三面环绕着整个寺庙。整个寺庙点缀着小巷,像一个小镇。
拉卜楞寺以最大的司文学院为中心。司文学院由一个大门、一个前厅、一个有门廓的大厅和一个沿纵轴从前到后站在大厅旁边的后大厅组成。
大厅内圆柱呈方形网格排列,密集的横梁是平顶的。和夏鲁寺一样,中部平顶上升。整个后墙上都有壁龛,左右墙壁背面附近有碗柜,其他墙壁上有壁画,地下有织物,有圆柱和平顶,到处都挂着唐卡(一种有佛像的丝绸卷轴画)和经幡。殿内光线昏暗,空间低矮幽深,大气厚重而微弱的酥油光闪烁在金色器皿上,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你可以从大厅后墙爬上台阶进入后大厅。后殿分为许多房间,分为佛像、历代活佛遗骨的佛塔和护法造像的狰狞像。深度不大但很高。前墙突出于大殿天花板之上,高窗,光线只照射到佛像的头部和胸部,气氛更加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