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比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辑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迹等活动。
我在教学的时候,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戊戌历史剧,让学生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
演绎当时惊心动魄的历史变迁。
学生的潜能在活动中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遗迹”和“历史场景”,他们对祖国的灿烂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学习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越来越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背景下,中学历史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一直被视为“辅修”科目,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往往要到高中甚至高三才能唤起学生,这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是非常令人费解的。
初中的历史就更可怜了。在一些地区,它被排除在中考科目之外,成为“门外汉”,因此常常被学生认为“可以学,也可以不学”。
学得好和学得差都无所谓。
我们认真反思当前初中历史“差”的原因,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子曰:“善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对你所学的材料感兴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初中生年龄还小,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意志力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
所以,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是走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契机。
但是,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上好初始课,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一半。
“历史是副科”,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有这种认识。他们以这样的心态学习,怎么提高?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
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工作。
事实证明,教师如果能把最初的课堂讲得精彩、有趣、寓教于乐、赏心悦目,就一定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系住,使他们带着无限的期待和欲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在我的课开始时,我经常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学生们了解的历史人物,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和评价。然后我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追根溯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不是死记硬背”。
所以,一堂精彩的公开课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学习从思考开始,思考从怀疑开始。
学习新知识,其实就是设疑解惑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觉得没有办法重拾疑虑,进而鼓励他们寻求“另一个前途光明的村庄”。
比如《中国边疆的危机与中法战争》一课讲到中法战争时,我让学生回答“镇南和南关第一战结果如何?”学生回答:“老将冯子才带领军民走向胜利。”我又问:“下一场仗是什么?”当学生们兴奋地回答“中国在战场上占据主动,导致法国人鲁菲力的覆灭”时。
我语气沉重地说:“但最后的结果是,中国不败,战败,法国人无敌。”同学们都吓了一跳,我马上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无法理解的结果?”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立即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了个人的见解。
最后大家在思维中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法国战败,法国胜利,是清朝盲目妥协和背叛的结果。”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清朝的腐朽本质。
所以,只有学生对所学有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思考热情,巧妙的质疑和提问,才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
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的学科,内容丰富,趣味性强。
它包括一定的时间。
人物和事件在某一地点、某一条件下的发展。
所以它有情节,有过程,有善恶,有是非,有悲欢。历史本身包含了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
初中历史课本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提纲挈领,如果老师照本宣科的话。
一节历史课全是大一大二的,而且是1,2,3。如果只有条条框框,没有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无聊。
初中生性格活泼,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
根据这种兴趣,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把历史知识揉进故事中,用故事讲述史实,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插入一些与课本相关的典型的短小有趣的故事,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境界。
比如我在教《春秋五霸》的时候,就插入了一些“老马认路”、“退三舍”、“尝胆”之类的成语故事。我在讲“戊戌变法”的时候,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禧太后的追杀”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学生们的兴趣相当浓厚,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些内容。
4.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阔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比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辑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迹等活动。
我在教学的时候,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戊戌历史剧,让学生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
演绎当时惊心动魄的历史变迁。
学生的潜能在活动中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遗迹”和“历史场景”,他们对祖国的灿烂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学习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组织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研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探索历史的热情,改变初中历史教学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