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是指
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指的是莆仙戏。
莆仙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剧。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起源于唐代,形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至今仍保留了宋元时期南戏的诸多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的音乐属于杏花戏,以“南北歌”和古歌为主,吸收了道士歌、李湘歌谣和民歌而成。莆仙戏有五千多个传统剧种。
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南戏的艺术特色和中国戏曲的早期表演形式。2006年,莆仙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演变:
莆仙戏起源于南宋。清代莆田学者关在《闽中杂记》中记载:“兴化戏发源于宋,盛于明。”南宋莆田诗人刘克庄(1187 ~ 1269)在南宋端平年间(1234 ~ 1236)在家乡看过莆仙戏的演出,曾写过一首描写当时盛况的诗:“脱下枷锁。
民国时期,京剧和闽剧相继传入莆田。京剧的武打表演和侠义剧目,闽剧的机构设置和表演技法都对莆仙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背景伴奏也从原有的二胡、板胡、琵琶、三弦、扬琴、大提琴等简单乐器中吸收了一些“十音”、“八音”的乐器,使莆仙戏的音乐形式更加多样、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