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热妮·葛朗台主要讲些什么?

《欧热妮·葛朗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这部小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初法国大陆的生活,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别是刻画了一个狡猾、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巴尔扎克“最完美的描写”之一。

小说的中心人物葛朗台也是法国西部小城索默的富豪。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他只是一个富裕的合作者。然而,他善于获取利润。在政府时期,他低价买下了当地最好的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和几块种子田。以产业为后盾,他出现在政治舞台上。见风使舵成了* * *和党员,成了索多玛区的行政委员,利用职务之便发了大财,成为拥有百万资产的索多玛首富。复辟王朝时期,葛朗台虽然失去了官职,但并没有停止积累财富。他狡猾地制造了一个骗局,让索默城附近的葡萄农和中小业主憋着不卖酒,自己却偷偷找了一个急的外国商人,高价成交,让酒价下跌,害了大家。像老虎和蟒蛇一样,他“卧蹲,长时间窥视猎物,然后猛扑;他打开钱袋的口,倒了许多硬币进去,然后安详地睡去;静如蛇蝎,无动于衷,循序渐进,慢慢消化。“葛朗台通过控制市场,以牺牲他人为代价哄抬物价,使他人破产的致富过程,是当时大资产阶级财富的缩影。但是,资产阶级犯罪史从来没有被作家们注意过。巴尔扎克注意到了这一重要的社会现象,并以其深刻的观察和分析,在小说《欧热妮·葛朗台》中揭示了这一内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说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描写资产阶级崛起的过程中,着力塑造了这个人物的小气性格,从而暴露了资产阶级的一些本质特征。马克思指出:“巴尔扎克对各种贪婪都作了透彻的研究。”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笔下最成功的吝啬鬼形象之一,是法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典范,长期以来广受欢迎。

作者选择了一系列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他吝啬的性格:葛朗台家阴暗的老房子连楼梯都被虫蛀坏了,他舍不得花钱修理;葛朗台亲自分发每顿饭的面包和其他食物,以及每天的蜡烛,一点也不多;他不想给老婆零花钱,让买家多给她钱。反过来,家里所有开销都由她来出,直到刮光为止。亲戚来了,他不肯加菜,最后让房客打几只乌鸦煮汤;当他的妻子卧床不起时,他的第一个想法是向医生要昂贵的钱。

葛朗台的吝啬与他对金钱贪得无厌的追求紧密相连。在他心目中,金钱高于一切。“没钱,一切都完了。”他半夜被锁在密室里,看着沉甸甸的金子。甚至他的眼睛也变得像黄澄澄的眼睛一样闪着金光。他侄子查理知道他父亲去世后痛哭流涕,他觉得这孩子把死者看得比钱还重,真的不值钱。他以为别人一看到钱就会开心,就算病了也会马上好。因此,当他的妻子害怕生病时,她就抓了一把金洋撒在她的床上。妻子去世后,葛朗台非常害怕自己的一部分财产被女儿瓜分,于是赶紧和女儿和好,不让她继承母亲的遗产。他被风吹瘫后,坐在独轮车里,整天被推在卧室和仓库之间,怕有人偷。直到去世,他都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子上,盯着看很久,让他觉得心里暖暖的。他最后一句话是让女儿打理好一切,去冥界买单。

巴尔扎克真正暴露了资产阶级爱钱的本质。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不是为了钱而存在的,甚至他们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他们不知道除了快速致富还有其他快乐,也不知道除了金钱的损失还有其他痛苦。”葛朗台是典型的资产阶级。

巴尔扎克不仅拍摄了葛朗台的日常生活,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守财奴形象,而且写出了葛朗台关于商品流通和投机的诀窍,突出了时代特征。例如,债券投机是一种新兴的金融投机。在法国大陆,人们相对封闭保守,不相信炒债券能发财。葛朗台不仅懂,而且非常精通。在复辟王朝时期,投机公债成为他的主要活动,他的财产翻了一番,死时达到1.7万。他也知道“债券是商品,是有市场波动的”,但他装聋作哑,不自己出面,而是利用别人的嘴和手来获取自己的利益。葛朗台不仅是大土地资本家,也是金融资本家。他的《所多玛城》越来越受欢迎,反映了法国19年代土地和金融资产阶级实际上主宰一切的社会现实,而这正是葛朗台的典型意义。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是贯穿全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描写也相当精彩。

这部小说围绕着葛朗台的女儿欧也妮的婚姻,展开了一幕幕勾心斗角的场景。小说中,克罗克苏斯家族是一方,格拉辛家族是另一方,为争夺欧也妮的巨大家具而争斗。这两个家庭都是当地的小康家庭,两者互有影响,完全对等。在欧也妮生日那天,两家都准备了礼物去拜访并进行比赛。然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欧也妮的表妹。克罗斯和格雷欣对这个年轻的巴黎人的来访深感不安,担心他会把欧也妮从他们身边夺走。格雷欣太太利用她经常去巴黎的机会,熟悉巴黎的气氛,所以她假装风骚,引起查理的注意,并试图在和查理谈话时诋毁欧也妮。克罗旭夫妇一时联系不上,他们对格雷辛太太的所作所为反应冷淡。在这里,罗旭和和格雷欣的失态被生动地写了出来。欧也妮把她父亲留给她的金币给了查理,查理也给了她一个金色的化妆盒。于是引起轩然大波,上演了一出“没有毒药、匕首和流血的资产阶级家庭悲剧”:葛朗台发现女儿把金币送人后暴跳如雷,他把欧也妮锁在房间里,只允许她吃冷面包,父女关系一度消失;当葛朗台看到金化妆盒时,他像老虎一样扑了过去。《生产者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撕掉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这一论断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所有的财产,克罗索斯把她包围得更紧了。每天晚上,她都是满满的朋友和赞美,就像一个女王。至于查理,他在外面待了七八年,卖黑人,卖中国人,卖小孩,变得残忍贪婪到了极点。“我就是想为了地位和财产而结婚。”他想起了葛朗台家的寒酸景象,认为葛朗台没有多少钱,就毁约了。在这种情况下,欧也妮答应嫁给彭风先生。彭风先生跪在她面前,听她宣旨,反复说“我愿做你的奴隶”“赴汤蹈火”。他想结婚,把这笔财产据为己有,于是他和欧也妮约定死后互相遗赠财产,结果弄巧成拙:他先死了,人财两空。他死后,另一个家族,像克罗克斯家族,开始围绕着这位富有的寡妇。巴尔扎克在他的小说中一针见血:“金钱对法律、政治和习俗的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小说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无情的金钱关系。就像* * *生产者党的宣言一样“资产阶级使人除了赤裸裸的利益和无情的现金交易,没有任何联系。”

欧热妮·葛朗台的出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样一部深刻揭露资产阶级发迹过程、本质特征和金钱邪恶作用的小说,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七月王朝是由金融资产阶级统治的。巴尔扎克发现七月革命被大资产阶级出卖了,中小资产阶级连革命成果都分不到一杯羹,从而对七月王朝的现实感到极大失望。他对七月王朝的阶级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表达了对一个自上而下充斥着侵蚀和污秽的社会的深仇大恨。《欧热妮·葛朗台》揭露和批判的尖锐性也明确指向现实,表达了作家对金融资产阶级统治的愤恨。小说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随后他写了《高老头》。巴尔扎克的名声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

从艺术角度来看,欧热妮·葛朗台展现了巴尔扎克在描写环境、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等方面的精湛技巧。巴尔扎克的小说写作风格在这部小说中基本成型。

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特点之一是对环境进行细致的描写,以反映时代风貌。“欧热妮·葛朗台”一打开,索莫城的景色就历历在目。葛朗台府的寒酸破败景象,更像是它吝啬的主人。小说中对环境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19年代法国外省的生活:虽然保守,但资本主义的气息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小说成功地反映了“整个法国历史”的一段,再现了典型人物可以活动的舞台。巴尔扎克一直强调细节的真实,认为细节构成了“小说的价值”。巴尔扎克所谓细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环境描写。他认为,一个典型的环境可以反映整个社会的面貌,就像动物的化石反映一部生物史一样。巴尔扎克明白环境和人物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看到社会环境可以对人物的思想、感情、爱好等等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巴尔扎克非常注重环境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各阶级关系的变化,能够深刻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真实地再现现实。

《欧热妮·葛朗台》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结构紧凑,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从欧也妮生日的叙述开始,这部小说介绍了一场争夺女继承人的斗争。查理的到来引起了新的风暴,第三线出现了;葛朗台在这种复杂环境中的活动是第三线。这三根电缆相互交叉,相互连接,看似跌宕起伏。以上描写约占小说的2/3,但组织严密,无分支。作者侃侃而谈,文笔如滔滔江水,笔法流畅,抒情意味浓厚。然后家庭纠葛是小说的高潮,然后很快写到查理奸诈急转,小说结尾回味无穷。整部小说基于非常精炼的素材,总能紧紧抓住读者。

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这是小说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最奇妙的是葛朗台的语言。他的话完全符合他的性格,例子数不胜数。比如女仆奈,差点摔倒在虫蛀的楼梯上,差点把酒瓶打碎。葛朗台看到她的脸色变得苍白,就说:“好吧,既然今天是欧也妮的生日,而你又差点摔倒,那就请你喝杯果酒,抑制一下震惊吧。”看起来他好像很大方,其实说明他一直很小气。至于他抱怨家里“挑不到一个踏实的地方住”,露出一副守财奴的嘴脸就更奇妙了。再比如查理在房间里为父亲的死难过,不想吃饭。奈说这会损害他的健康。葛朗台回答:“还是省下我的粮食吧。”葛朗台太太要见戴孝。他说:“你只知道想出花钱的东西。戴孝在乎的是他的心,而不是衣服。”三言两语,把守财奴的口吻刻画的淋漓尽致。不仅葛朗台的语言非常个性化,其他人物的语言也各不相同,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格兰瑟姆夫人一生都生活在丈夫的傲慢之下,说话总是吞吞吐吐。欧也妮用天真的语气说话。查理的语言反映出他是一个没什么经验的花花公子。公证人罗旭是一个伶牙俐齿、狡猾的人。罗旭神父的三句话与他的神学生涯密不可分。格雷欣是一个自以为是的银行家,并不聪明,他的妻子善于处理局面,表现出了她的急切。这些人物的语言充满了个性,他们读起来就像看到了他们的人民,听到了他们的声音。

当然,《欧热妮·葛朗台》也反映了巴尔扎克对欧也妮的同情。欧也妮早年是个善良天真的女孩,对爱情充满幻想。她的父亲似乎对她没有影响。相反,她的行动往往无法与葛朗台的思想合拍,屡屡引发冲突。欧也妮在衬托葛朗台的卑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说的结尾,巴尔扎克还描述了欧也妮继承了父亲精明的商业技巧,而且“逃不出人类利益的算盘”,金钱也忍不住用它冰冷的光辉污染了她。然而,巴尔扎克形容这样一位富有的女继承人有一颗“只知道温暖而不知道其他的高贵的心”。她“超越了一切”,赞助了许多家庭,做了许多好事,“以一系列的善行走向了天堂”。心灵的伟大抵消了她卑微的教育和早年的习惯。”这些描述揭示了作者试图克服人类欲望与宗教的交叉流动的错误观点。

小说中的女仆Nanon被写成一个感激主人的奴隶。“她像一条忠诚的狗一样为葛朗台工作”没有任何不满或反抗。之所以这样,与巴尔扎克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看待主仆关系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