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文物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了新石器时代以来各个朝代与丝绸有关的历史文物,特别是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汉唐织物、北方草原的辽金器物、江南地区的宋代服饰、明清官制产品、旗袍和景物的织物等。此外,还有许多民族文物和现代文物。代表藏品北朝的丝绸衣服:这个展品是北朝的文物。长192厘米,宽72厘米。这件连衣裙是棕色的,有交叉的领子和喇叭形的袖子。面料是素丝,捻线染小黄点。绞缬,又称扎染,在北朝时开始流行,但如此完整保存的北朝女装并不多见。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唐纹蓝蜡绸:这件展品是唐代文物。长78厘米,宽51厘米。看来蜡缬草的来源不在中国。新疆民丰尼雅东汉墓出土的一件蜡染棉布,充满异域风情。蜡缬传入中原后,已发展成为与唐代的绞缬、夹缬齐名的三缬之一。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唐历石宝锦:这是一件唐代文物。它长46厘米,宽29厘米。花圈中的动物图案创作于唐初,被称为陵阳贡香,是从西域传入的动物图案与中国审美花卉图案相结合的典型产物。此件织锦采用辽式纬锦,图案具有自由写实风格,应是晚唐陵阳图案的典型代表之一。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清末红绸绣肚兜:此展品为清末文物。它长62厘米,宽45厘米。中式胸衣挂着银链,绣着一只小船,船上有一男一女。这个主题在其他器物上也出现过,一般认为是“夫妻双双归家”的故事。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清逸:这个展品是元代的文物。衣长119 cm,袖长224 cm。该服装有一个正确的衣领,窄袖和宽摆,并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肩部有一个开口,热天可以通过这个开口伸出手臂,两个长袖可以扣在衣服后面。所以这件袍子在离领子14 cm的背面钉了一个扣子,两袖在离袖口16 cm处有一个扣子。袍子背面右开衩长33厘米,便于骑行。袍的左右肩部有刺绣图案,采用的针法是钉金高绣,即在里子上钉金刺绣,最后形成凸起的图案。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紫罗兰马面裙:此展品为清代文物。裙子长105cm,腰部宽95cm。这条裙子的面料是紫色球型深色丝绸。裙摆和马脸采用几种不同的蕾丝钩纹,底边采用蓝色缎面,有细褶。腰部用白色棉布,寓意白头偕老。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元那仕丢靴六鹫花裤:此展品为元代文物。这双靴套面料是失落面料的金锦,一个循环有三行花纹。裤腰上有四个蓝丝做的环,裤腰右半部分有皮革留下的痕迹,说明当时裤子的裤腰可能是用皮革做衬里的。腰带也是蓝丝做的,上面有一条蓝丝带系着靴套。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清末十组袍服玩缎绣:此展品为清末文物。服装长90cm,袖长116cm。草绿色以百蝶纹和深色缎面为底,五彩绣花、仙鹤、孔雀、蝴蝶纹和十团巢打出人物故事图案。上衣形式为圆领双排扣上衣,两边开衩,衩上饰有如意云。领子、开叉、袖子都绣着白缎,图案也是花、鹤、孔雀。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