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国内最好。世界上最好的。湖南本土文化急!!
世界上最轻的丝绸面料——平纹纱蝉裙,出土于长沙马王堆。重量只有49克(48克),现代科技无法模仿,因为精细。
世界上最早的印花织物——印花丝绸被套,出土于战国楚墓。看中国古代印染。
世界上最早的毛笔——长沙左家公山出土,战国时期制作。
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西汉《五行占》和《天文气象杂占》。
长沙窑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釉下彩瓷器,因此长沙窑被认为是釉下彩的发源地。
世界上出土竹简数量最多的——长沙走马楼出土的654.38+0.4万余枚吴简,超过了历年出土竹简数量的总和。
与江永相邻的道县玉蟾洞遗址发现了陶器和三种完整的米粒,其中较早的一种是野生稻,较晚的一种是栽培稻,还保留了野生稻、籼稻和粳稻的综合特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栽培稻标本。
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是中国绘画的源头之一,西汉彩绘漆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油画。它孕育了易元吉、张一尊、齐白石等艺术大师。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其出土文物极为珍贵。如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可能早于《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该书记载了52种疾病,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处方280多张,用药240多种。这是现在国内能看到的最早的药方。《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长沙杨家山出土的泗阳方尊中国最早的钢制品——春秋晚期钢剑;
中国最早的性医学著作——《马王堆汉墓本》由《十问》、《人间正道谈》、《阴阳调和》六种内容组成。
中国最大的商代铜钹——宁乡出土的商代大象纹铜钹,重220.76公斤。
中国最大的商代方尊——宁乡出土的泗阳方尊,高58.3厘米,重约34.5公斤。
中国最大的商代青铜花瓶在宁乡出土。身高62.5 cm,口径58 cm,腹径89 cm,体重55 kg。
中国最早的金属称重货币——1959年宁乡出土的商代铜质大章,内有224把青铜小斧,具有货币功能。
中国第一个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
民间习俗
在中国正在发生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在城市中越来越不常见。比如上世纪80年代,湘潭人在春节期间自发组织舞龙舞狮,端午节在湘江举办的龙舟赛也有很多队伍参加,吸引了大量观众。传统的湘潭花鼓戏、湘潭湘剧、皮影戏在电视电影时代面临生存威胁。现在仍然流行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三月三、清明节、端午节、七月三十、中秋节、小年等等。春节期间,流行送春、送收财神。保留三月三“菜煮鸡蛋”的传统;七月半(即中秋节),在农村把祖先的灵位接回家,供奉贡品,烧纸,俗称“七月半接老客”。
长沙最重要的特产是“长沙三绝”,即湘绣、中国紫砂、菊花石雕。湘绣起源和发展于长沙,是四大名绣之一。长沙也有一个湘绣博物馆,用于研究、参观和销售。中国红瓷最早出现在1100年前的晚唐长沙窑,但包括后来出现的瓷器都不是纯红色的。1998年底,殷在长沙开发纯紫砂,并在长沙龙坪高科技园区建立中国紫砂工艺园。菊花石产于浏阳大溪河底的岩层中,天然有白菊纹。它的雕刻是长沙的一大特色。
浏阳有“烟花之乡”的美誉,其烟花销往中国和世界各地。
长沙庆祝了汉族的所有节日,其中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在某些日子也有许多独特的民俗。陶公庙会是庙会的一大特色。农历三月初三,长沙人有用当地菜肴煮鸡蛋的习俗。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这种习俗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但在郊县依然存在。长夏有从长夏开始吃日本饭的习惯。惊恐中,农夫在黑暗中点了一盏灯,用石灰疏散了房子和潮湿阴暗的角落。孩子们点燃鞭炮,扔到墙角的墙根下,喊着“寒蛰吓得虫蚁直跳”。湘剧,过去流行于长沙,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戏。如今湘剧缺少了一个年轻人主导的市场,正在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