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隍庙中的古北京城隍庙
据记载,寺内还有一块碑,上刻“永世长存”,立于同治十一年(1872)十二月。碑上用阴字镌刻了一副对联。
传说中的城隍神作为城市的守护神降临,原意为城溢。古代说,城沟有水者为池,无水者为锔。在《周礼》中,蜡像祭祀的第七位神——水庸,并被后世奉为城隍。城隍说由来已久,南北朝时就有城隍庙。明太祖曾经下过一道圣旨给人间之神,州府、州县城隍之神,只有祭司才可以祭祀,清朝沿袭。这座寺庙随即被称为大兴县城隍庙。
在1985的调查走访中了解到,过去每年农历四五月份都要举行城隍大会,也就是城隍出巡,或者长时间不下雨甚至阴天晴天的时候,当地百姓抬着城隍的藤条神像,所谓“赶车”后面就是百姓伪装的牛头。一些虔诚的男男女女扇着风祈求下雨或阳光,游行队伍从大兴胡同的西入口出发,一路敲锣打鼓,缠上香烟,绕过路口返回,将城隍神像放回原处。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1937的调查报告显示,该寺共有5名道士,负责人为牛明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建为住宅楼。寺内原有建筑基本保留,山门紧闭,改建为居民楼。外面的石对联还留着,没有纪念碑等文物。
北京城隍庙这座古老的寺庙位于西城区闹市区北部的方成街(原名城隍庙街)以北。它原本是金中都城外的一座古庙。元十七年(1280)重修,田丽二年(1329)正式更名为都城寺。明清两代,重修数次,颇具规模。正殿叫大围岭殿,后面有一个睡殿。两堂是十八师。因为首都城隍是世界城隍的首席,所以在卫门前有十二尊中国各省城隍的雕像。在明朝,中国有十三个省。因为首都南京位于江南省,所以这个省的城隍庙里有一座独立的庙。
首都城隍庙的庙会一直很有名。它西起庙门,沿城隍庙街向东,三里到达老刑街。庙会市场异常繁荣,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城隍庙香火鼎盛。除了享受人祭,还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一接受大兴、宛平两县的城隍祭祀,称为“城隍巡”。光绪初年,该寺毁于大火,此后日渐衰落,接受朝拜的地位也为江南城隍庙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