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为什么选择朱高炽?
在正常情况下,这个问题早就解决了,因为王子一直是唯一的候选人,也就是朱高炽,而且从未改变过。按说,有了太子,太子就名正言顺的成为下一任皇帝,但不是朱迪身边的人。王子在朱高炽的地位长期不稳定,他随时可能被取代。
原因和历史上很多案例一样,父亲偏心的时候,不喜欢老大,喜欢小的,比如历史上的刘邦,袁绍等人。
按说,以朱迪的个性,他就是不喜欢改变。问题太多了。但是朱迪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皇帝是有原因的。他知道,王位的人选不是由个人喜好决定的,必须选择最合适的。
虽然不喜欢,但他更喜欢朱。毕竟,朱和一样,精通军事,也擅长行军打仗。大哥朱高炽是个胖子,身体不好。他走路都要别人扶着,这些更不好。朱迪对朱高炽有什么看法,他是如何感到不舒服的?他认为他和神武一样聪明。继承人怎么会这么胖?
朱高炽和朱迪的性格不同。朱高炽待人非常和蔼,甚至慷慨,他遇到的每个人都很愉快。如果被禁足,他会“骂三句不放一个屁”,这让朱迪更加反感朱高炽。
然而,朱高炽是长子,在明朝的规则是建立一个长办公室。现在朱高炽是长子,是太子,朝中大臣,尤其是文官,都坚定地支持朱高炽。况且朱迪和朱元璋都是会打仗的人物,大臣们在这两个人手下工作太难了。现在朱高炽显然是一个慷慨的国王,所以它当然必须得到支持。
更有甚者,朱迪以“清君侧,平国难”为名打仗,打出的旗号是他的奸臣蒙蔽了他,改变了朱元璋的很多政策。现在朱迪谋反成功了,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统,他必须遵守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其中一条就是要堂堂正正,昂首挺胸,所以朱迪很难下定决心取代朱高炽。
而且历史上的教训太多了,远的是赵武灵王,最后弄得父子兄弟自相残杀,还有三国时期的袁绍,刘表,都被抛弃搞得一塌糊涂,连好不容易打下的根基都没了。而且朱迪在王位上的地位本身就不太正确。如果我们浪费了时间,犯了年轻的,再出错就不符合我们自己的利益了。
更重要的是,尽管朱高炽有各种缺点,但他是一个真正的内政大师。别的不说,在“靖南之战”中,因为朱高炽把内务和给养管理得井井有条,朱迪才得以放心在前线作战。否则,在北平三年也看不到那个地方。
对于朱迪来说,外敌已经被自己和父亲打败了,暂时还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威胁到明朝。对于一个统一的王朝来说,一个皇帝打仗不是必须的,能不能治理好国家,能不能稳定地治理国家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朱和之间有太多的差别。此外,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也是英明君主的典范。如果皇位交给朱高炽,至少可以保证最后两代人的顺利交接,而且朱迪确实喜欢朱瞻基这个亲孙子。而朱则不具备这个条件。虽然朱能打仗,但治理国家需要的不是打仗,而是正常统筹国内事务。再说,朱并没有像那样的儿子。
自古以来,皇位的顺利交接都是皇帝必须考虑的事情。太容易引起动乱,因为这不符合当时明朝的利益。在国家利益面前,朱迪的个人偏好也必须退步。
最终,朱迪放弃了轻松储存的计划。后来,朱迪在军中病逝,朱高炽于1424年9月7日正式登基为帝。历史会告诉朱迪,他选择朱高炽是正确的,开启“仁政”的是朱高炽,朱高炽没有辜负朱迪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