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历史
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设师洋县(师洋所在城在今城关)和冀涛县(师洋所在城在师洋城南14.5公里),鹤城后国封于师洋县东北,均属巨鹿县。
文帝九年(前171年),废粮为侯国;神爵四年(前58年),位于故里后郭(老城位于县城东12.5公里处的黎城),属巨鹿县;西汉末年,国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年(公元9年),师洋县改名为鲁公县。
东汉时,师洋县、冀涛县恢复为冀州刺史巨鹿县,县治由巨鹿(今萍乡县)迁至冀涛。建安十七年(212),毕涛县改为冀州魏县,不久又归巨鹿县。
曹魏、黄初二年(221),冀涛郡仍为巨鹿郡;黄初七年(226),巨鹿县改为巨鹿郡;太和六年(232),国迁郡,郡治陶(今宁晋南)。
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师洋县废弃,并入冀涛县,隶属冀州巨鹿国。北魏时巨鹿县分为北巨鹿县和南巨鹿县,冀涛县属北巨鹿县,郡治冀涛县(今宁晋南),属鄞州。
永安二年(529)设县,杨故城(今城关)县治,属鄞州南巨鹿县。北齐时,废弃县,并入县,隶属赵县。
隋开帝六年(586),县改名为县,隶属赵州赵县。明成祖十六年(596年),广安郡(今宁晋、隆尧两县的一部分)设大陆郡,属赵州,郡南、北置鱼台村。赵州居滦州及冀涛属滦州考。大业二年(606),滦州废并赵州,冀涛郡归赵州。
废弃大陆县,并入襄城县(原广安县),襄城县改名大陆县。大业三年(607),赵州改昭君,毕涛县属昭君。
唐武德元年(618),昭君改赵州,属冀涛郡。武德四年,赵周之迁平吉,冀涛仍属之。天宝元年(742年),因“陶陶”与“应逃”谐音不吉利,改称宁晋县,有“太平盛世”之意,属昭君(赵州)管辖。五代设河北道,宁晋郡属河北道赵州。
北宋熙宁六年(1073),河北路分东西两路,赵州属河北西路,下辖宁晋郡。宣和元年(1119),赵州改为庆元府,宁晋郡属之。金天会七年(1129),庆元府改为赵州;天德三年(1151),赵州改名为沃州,宁晋郡属之。
蒙古初年,沃州改名赵州,为真道;唐太宗六年(1234),赵州废,设永安郡,属宁晋县。太宗七年(1235),永安郡废,改名赵州,属宁晋郡。元末明初,宁晋县曾更名为宁昌县。
明洪武二年(1369),宁晋县隶属直隶中书省赵州。后来中书省改都,路改府。宁晋是赵州的首府。清初,仍属赵州。雍正二年(1742),赵州升为赵州直隶州,宁晋县属之。嘉庆二十五年(1820),为避讳玄宗,宁晋改为宁晋。
民国二年(1913),改称“宁晋”,中型县,隶属直隶济南道,县政府改称县府。民国三年(1914),属大明路。民国十七年(1928),废除“道”行政建制,宁晋县直属河北省,县府改称县政府。民国二十五年(1936),宁晋县属河北省第十三巡察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国民党县政府南逃,宁晋县陷入无政府状态。日军占领县城,帮助当地士绅组成维持会(日军急于南下,没有驻扎)。
民国二十七年(1938)二月,八路军东进总队占领县城,解散维持会,地方士绅选举县长。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宁晋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进驻县城东莞,宁晋县隶属冀南四大特务机关;5438年6月+10月,县抗日政府退出县城,活动范围在孟村、薛庄、梁家庄一带,后转战北圈。
165438+10月,日军侵占县城,伪县府成立;65438+2月,国民党宁晋县政府(俗称流亡县政府或第二政府)重新成立,没有地址,在农村活动较多。
民国二十九年(1940)四月,宁南县位于宁津县南部,宁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宁晋县属冀中区第七区(隶属晋察冀边区),宁南县属晋安区第十一区(隶属晋冀鲁豫边区)。
民国三十年(1941),宁晋县、赵县、元氏县组成赵联合县,同里冀中七区在宁晋县;宁南县仍属晋安区第11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六月,赵盟县被撤销;宁晋县属于冀中六区,宁南县属于冀南四区;8月,宁津县、宁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称民主政府;9月,宁晋县解放,宁晋县民主政府迁至县城。5438年6月+10月,国民党宁晋县流亡政府成立。
民国三十五年(1946),七月,宁晋县改为冀中区第十一区;宁南县仍属冀南四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成立华北人民政府,随即撤销晋察冀、晋冀鲁豫地区,宁晋县、宁南县分别与冀中第十一区、冀南第四区划归华北行政区域。
民国三十八年(1949)八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5438年6月+10月,宁南县与宁晋县合并为宁晋县,隶属河北省邢台地区。
1958年4月,邢台地区撤销,宁晋县划归石家庄地区;65438+二月,新河县、赵县被废,并入宁晋县。1960年5月,石家庄地区撤销,宁晋县隶属石家庄市。1961 5月邢台地区恢复,宁晋县划归邢台地区;7月,宁晋县撤至赵县、新河县。
1970,邢台地区更名为邢台地区,宁晋县隶属于此。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成为邢台市辖区。2065438+2005年2月,宁津县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直管县(市)(行政区划隶属关系不变)
扩展数据
宁晋是太行山东麓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最高海拔米家庄36.5m,最低孟家庄24.4m,高差12438+0m。?
宁晋属东季风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高湿;秋高气爽,气温宜人;冬天寒冷干燥,少雨少雪。年平均总日照时数2538.1小时,年平均气温12.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449.1毫米,10月平均初霜冻日65438+21天,平均终霜冻日4月4日,平均无霜期日198天。
百度百科-宁锦程
百度百科-宁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