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吃一百道菜?西瓜视频带你了解清朝皇帝的冷知识。
但是作为九五至尊,就吃而言,皇帝肯定和老百姓有很大的不同。人吃了就叫吃,皇帝不一样。用文学的方式叫“用餐”。那么清朝的皇帝们有哪些冷门的小技巧呢?下面就跟随西瓜视频创作者“后宫冷阿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餐还是四餐?或者想吃就吃?谁让人家是皇帝呢。NONONO,就算是皇帝,说到“吃”也要守规矩,一天只能吃两顿饭。这个规定不仅是对皇帝,对三宫六院的嫔妃也是如此。
清朝的皇帝严格按照祖制的规定,每天早上5点起床,上班。他们直到9点才吃第一顿饭,然后下午3点帝国厨房就送来了当天的第二顿饭。
那么有的读者可能会问,一天两顿,清朝皇帝不会饿吗?
当然不是。因为虽然皇帝们每天都遵循两餐制,但是除了早餐和晚餐,零食和水果总是有的,两餐制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原因。清朝初期,很多偏远地区的人还吃不饱饭(其实每个世代都有这个问题)。作为一国之君,自然要以身作则,提倡节俭。康熙曾经说过,他一天只吃两顿饭,有时候在外面打仗的时候只吃一顿饭,以此来鼓励和告诫臣民不要浪费钱财。
既然是皇帝,各方面的排场都不小。即使是吃饭这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体现出皇族的尊严。虽然规定了餐数不能超过,但是每一餐的“谱”已经足够了。
所谓的“打”,就是每一道菜叫什么名字,主厨是谁,都要在盘子的边上标注清楚。清代标准御膳每餐120菜,三大桌,还有主食、点心、水果等。当然,这是在节日或宴会等更正式的场合才会使用的标准。
一般来说,清朝皇帝的一顿饭包括八道主菜、四道配菜和各种稀饭小吃,共计20多种,但远不如传闻中的100多道菜。毕竟皇帝不吃猪。谁能一次吃这么多?恐怕100多道菜还没吃完就死了,所以广为流传的“一次一百道菜”只是一种夸张,只用来体现皇室的奢华。
首先我们排除康熙。为什么?一个天天讲节俭的工作狂,忙的时候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他吃饭能追求什么?
纵观清朝276年的历史,最有闲、最爱玩、最喜欢吃喝玩乐的* * *除了慈禧,就剩乾隆皇帝了,绝对是个吃货。这位历史上的“完美老人”,在祖父康熙和父亲雍正的努力下,将清朝推向了盛世。
既然家国之事安排妥当,自然要安排好自己的嘴。历史上乾隆很喜欢吃火锅。《宫女笔记》中提到,从农历十月十五开始,每餐都有什锦锅和涮羊肉。乾隆五十四年(1789),乾隆皇帝吃了200多个火锅...(石军觉得这个产品没有火锅可能会死...)
此外,甘龙多次南巡,其中除了与江南的年轻漂亮的小姐和姐妹们玩得开心外,吃也是亮点。据说满汉全席的各种菜肴是甘龙下江南时逐渐形成的。
众所周知,人越吃越香,胃口越大。但是到了清朝皇帝,我就是爱一个人吃饭,自己吃,不跟别人同桌。
在之前火的电视剧《颜夕宫的故事》中,有给乾隆吃饭的场景:乾隆想和他最喜欢的皇后夫差一起吃饭,但是夫差劝阻了他,说祖制规定后妃不能和皇帝一起吃饭。
当然,这并不是说皇帝小气。毕竟作为皇室中一国之主,一家之主,自然要承担主人的尊严。有些架子要抬还是要抬。
清朝的皇帝吃饭的时候,一般都是一个人在一张特制的桌子前吃饭。除了随行的太监,还有人站在附近听欣赏,比如喜欢的大臣、皇后、王子。皇帝高兴或者不想吃的话(大部分时候吃不完,至少有20多道菜),就会赏赐食物,但是拿到食物的人只能站在另一张桌子前吃。
关于清朝皇帝,“一日三餐不能超过”,并不是说每道菜不能超过三口,这也是清朝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皇帝喜欢什么食物,不喜欢什么食物,别人不可能知道。一个是防止有人从中图谋邪恶,通过皇帝的饮食喜好下毒。如果一道菜被皇帝吃了三遍,那么陪饭的老太监就会喊“撤”,这道菜十天半月都不会出现在皇帝面前。
其次,是防止妃嫔大臣借机邀宠,以他们的口腹之欲腐蚀皇帝。曾经齐桓公宠信大厨怡雅,导致齐国大乱,前明穆宗贪吃水果派,导致很多宦官赚得盆满钵满,导致宫中腐败盛行。
因此,清朝的统治者吸取了前人的教训,拒绝在饮食规则上让步。他们吃饭的时候连想吃什么都不直接说。全凭陪餐太监的眼力。在法庭上,这叫“陪饭不劝饭,饭不过三口”。
好了,跟你说了这么多,相信你对清朝皇帝的吃饭问题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奢华、细致、规矩多,是这些帝王家日常饮食的真实写照。
但是,即使你是天子,在每年最重要的年终时节,清朝的皇帝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准备饺子,但与普通人在元旦吃一顿美味的饺子不同,他们在元旦吃的只是素馅。为什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打开西瓜视频,搜索“后宫冷阿姨”,看看她给我们做了什么样的回答吧~
除了探究清代皇帝的饮食,后宫寒姨还为我们准备了新颖有趣的关于清代寒的知识,比如《清朝最美的公主单恋溥仪》、《最惨的哥哥的一生》、《清朝12皇帝的白月光》等。看西瓜视频不仅能增长见识和见识,还能点燃你对历史的好奇心。我们来看看冷阿姨这些有趣的视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