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的历史
北魏时期,云冈石窟的发掘始于文成帝和平初(460),历时60余年,至明帝郑光孝宗五年(524)。
此后,东魏、北齐、隋、唐初,平城改为云中县恒安镇。
?
辽金、辽兴宗、道宗时期,辽朝皇室对五洲山石窟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历时十年。
石窟前建有乐瞳、灵岩、鲸拜、振国、护国、天宫、崇福、桐梓、华岩、斗律十大寺,修复佛像1000余尊。
辽宝二年(1122),金兵攻陷大同,“庙被烧被抢,灵岩楼全被扫”(《大金西京重修华岩寺碑》)。
近代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云冈石窟主要洞窟及其前的木结构(5、6、7号窟)保存完好。
扩展数据:
云冈石窟的遗产价值;
云冈石窟造像雄伟壮观,内容丰富。它是公元5世纪中国石雕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按发掘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雕塑风格也各有特点。
早期的“谭瑶洞”雄伟壮观,有着浓郁淳朴的西部气息。
中期,石窟以精美的雕刻和华丽的装饰而闻名,呈现出北魏复杂瑰丽的艺术风格。
后期石窟规模虽小,但人物纤细俊秀,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典范,也是“骨瘦如柴,像清如画”的起源。
云冈石窟生动地记录了印度和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中国佛教造像逐渐世俗化和民族化的过程。
多种佛教艺术雕塑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