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历史第二册期末必考知识点。

1.一年级历史第二册期末必考的知识点。

宽宏大量的繁荣时代

1.武则天即位后,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

2.武则天统治的措施:

(1)重用残暴的官员,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尊重旧族的长辈和大臣。

(2)将贞观宗室的记载改为姓氏的记载,并规定五等以上的官员均可纳入其中;

(3)武则天还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建立了科举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4)重视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5)设立北方朝廷,保护政府,巩固和发展边疆。

3.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有“贞观遗风”,继承了“贞观之治”,激发了“开元盛世”,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4.唐玄宗统治初期,年号为“开元”。由于重用人才,他大力整顿吏治,在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水运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5.唐代出现了新的农业工具——屈原犁,以及新的灌溉技术——敞车,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它提高了劳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6.在手工业方面,产品品种、生产规模和技术都超过前代。陶瓷工业在唐代有了重要的发展,其中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著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瑰宝。

2.初一历史第二册期末考试知识点。

1.618杨迪不惜耗费民力,滥用暴力残余,导致农民起义,隋朝灭亡。

2.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是唐高祖。

3.太宗的年号是贞观。被唐太宗比作“能知得失”的镜子的大臣是魏徵。

4.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我们总把这些措施称为“贞观新政”。

(1)经济上,服务制度的改革,对税收的忽视(减少人们服务的天数,规定可以用实物支付代替服务,使人身束缚逐渐放松。)

(2)政治上:能臣虚怀若谷,选拔人才,任用人才,完善制度(沿袭并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度。“三省”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其中,尚书省有六个部门。)

(3)法律方面:修改法律法规,编纂《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法典,过去对亚洲国家影响很大。)

(4)民族关系:与少数民族关系密切。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相对明朗,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内容:

(1)政治上:可教练虚心,选贤任能,完善制度。

(2)经济上:改革税制,忽视税收。

(3)法律上:修改法律以省刑。

意义: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3.初一历史第二册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隋朝的建立

1.隋朝的建立

581年,隋文帝(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经过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人民渴望统一。

(2)北方民族大融合与江南经济发展。

(3)隋朝大力治理,国力强盛;陈王朝的统治是腐败和软弱的。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的经济繁荣──皇帝统治

(1)表现:人口激增,耕地扩大,粮仓充裕。

(2)原因

(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②文帝大力发展生产;

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稳定,人民负担轻,经济繁荣发展。历史上称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第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业原因

隋文帝的统治为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经济基础。

(2)隋朝民族团结。

(3)基于上一代挖的几条古运河。

3.估价

(1)正:

(1)经济上,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2)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2)负面:但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开凿大运河也不能使隋朝灭亡。)总的来说,开凿大运河是隋朝对中国历史的一大贡献。

第三,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高祖是唐高祖。随后,叛乱分子和分裂势力被消灭,整个国家被平定。

2.即位:626年,李世民(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第三步规则

(1)能臣:唐太宗吸取了隋朝暴毙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能臣谦虚,善于从善如流。大臣魏徵敢于直言,提出了200多次抗议。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总理方和杜如晦。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厅制,明确中央机构的权限和决策程序;(2)制定减轻刑罚的法律;(3)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子报考,进士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核各级官员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动负担,鼓励农业生产的发展。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第四,开元的繁荣

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艺,治国有方。即位后,稳定政局,下大力气治理。

2.措施

(1)重用人才,出现了先贤姚崇、宋靖。

(2)整顿官僚作风,减少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重视文化教育,编纂修订经典。

动词 (verb的缩写)向唐朝派遣使节

1.含义:唐朝时,日本人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向中国派遣使节,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向唐朝派遣了十几个使节,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随行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将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送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安史之乱

1.背景:唐玄宗开元末年后,奉行享乐主义,任人唯亲,国家大事日益腐败。边塞将军安禄山出任我驻杨帆等三地公使,担负起保卫东北的重任,并逐步扩大势力。

2.爆发:755年,安禄山以朝廷出现官员为借口,与和平部、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在北方地区。从此,唐朝的国家局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中央权力的衰落,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周朝末年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定都开封,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继任者相继消灭了南方的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割据局面。

3.措施

(1)军事上,禁将被解除军权,掌控军队;控制兵力调动,使帝国将领有持兵之重,无权出兵;还经常更换军队将领,定期换人。

(2)政治上:①在中央政府中,采取划分事权的方法,削弱相对权力。设若干相当于副总理的人,与总理共商政事;设置多个机构,瓜分总理的军政财权。(2)在地方上,任命文官为各郡主官,每三年频繁调动轮换;在各州府设总判官,知道州府的权力。

(3)财政上,废除我们时代的收税权,设立转运使,地方税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空前加强中央集权,皇权大大加强。

4.一年级历史第二册期末必考知识点。

夏商周的兴衰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于建立了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出现。

2.“家是天下”的局面。国内和世界的形势都是从启蒙开始的。

齐继承父业,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公天下”的野心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构,制定了夏历。

4.首都废墟;二里头遗址;

5.死: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杀。

(2)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唐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殷,统治稳定。

3、灭族:周统治下的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伐周,双方均

木叶战争,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动动脑筋:为什么商汤灭夏,伐周?

(1)暴力政治激起民愤。

(2)商汤和周武王赢得了民心,暴君除外。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3)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濠江,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政局,巩固疆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和贡献大小,将族人和豪杰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2)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纳贡,服从他的指挥。被封印的人可以在自己的封地重新打包。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周代社会等级制度确立。

(西周的社会阶层:周→诸侯→卿大夫→士)

(5)缺点:诸侯国独立性大。当诸侯国强大时,就会威胁到周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纷争。

3.灭绝: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发生暴动。

公元前771年,在周幽王,西周被坎戎族所杀。

(四)建立东周王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

(1)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因为国君暴虐无情,统治不善,失去民心。

(2)从夏商朝的灭亡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助多,失道者助少。

天空之下,是王者之地吗?领导土地,是王者吗?

5.知识点一定要在一年级历史第二册结束的时候考。

一.南北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创始人:隋文帝隋文帝都城:长安。

2.隋朝统一

时间:589。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重视官办。

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稳定,人民负担轻,经济繁荣发展。历史上称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第三,隋代的大运河

1,以罗阳为中心,北至卓君,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挖掘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第四,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五、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

2.注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有才能、谦虚易教的人。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明朗,经济发展迅速,一派繁荣景象,国力逐渐强大。历法把当时的统治称为“贞节统治”。

6.武则天皇后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以政开元,治宏节”。

七、开元之治

唐玄宗的表演;

(1)任用人才(姚崇)(2)重视吏治(3)提倡节俭。

八。繁荣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耕作技术发展:苗木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代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具的改进:屈原犁和敞车。

2、手工业

(1)丝绸行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民族交流的中心,也是国际大都市。

九、科举制度的影响

1,完善了用人制度,让有才能的学者有机会到各级政府工作。

2.它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X.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藏族风俗习惯

①生活区域:青藏高原。

(2)生产:游牧,也有以农耕为生的。

(3)崇尚战功,以死为荣。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1)维护了和平,增进了友谊。

②双方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