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北村的历史名人

本欢

本焕法师,丹霞山别川寺住持,广州光孝寺住持,仁化CPPCC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主席,1907年9月出生于湖北新洲县。

1929年,年仅22岁的他看破红尘,在本县弘治出家,在湖北洪山宝通寺受戒为僧。之后周游列国:1930住江苏扬州高民寺,后走马上任,1937在山西五台山碧山寺任监,1938住上海在扶塞吉学经,1942闭关五台山西天寺三年,坐禅。同年6月11从湖北到广东曲江南华寺念经,6月1949至6月1958任南华寺住持。

65438-0955年当选广东省政协委员,还参加了全国佛教协会,当选理事。

1980年,应佛家要求,本焕法师前往丹霞山别川寺担任住持。为了支持他尽快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仁化县人民政府还到别川寺遗址进行了探视,并提供了宗教活动场所。

自从本焕法师主持别川寺后,他就收到了他在美国的哥哥——纽约光明寺方丈寿野法师的礼物来建寺。后来,他写信给海内外弟子,为修建和修复寺庙筹集资金,金额达90多万港元。接着,他又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的华侨和僧尼,在佛教信众的赞助下,筹集了40多万元。

尽管年事已高,本桓大师还是长途跋涉,想尽办法到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等著名佛寺参观学习,到福建瓷厂购买特种建材,到湖南招聘能工巧匠。在仁化县人民政府的统筹、支持和帮助下,经过3年多的努力,耗资220多万元,使大雄宝殿、三庙、天王殿、钟楼、鼓楼、斋堂、季翔厨僧院等具有清代建筑特色的宏伟大殿在老爷峰下、天然岩石前拔地而起。自此,丹霞山的别川寺更加出名,寺梁周围香烟缭绕,佛家诵经声达到顶峰。

本桓大师重修禅寺的消息不胫而走,万里传布。络绎不绝的弟子前来皈依,远在港澳的佛教徒也纷纷前来皈依,更有游客前来寺庙朝拜。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广东省省长叶选平等领导同志专程来到丹霞山别川寺拜会本焕法师,热情赞扬了本焕法师重建别川寺的功绩,并分别赠送了题词的诗词。

1986年5月,广东省佛教协会聘请本焕法师为广州光孝寺方丈,但他对丹霞山的佛教仍十分关心。他说,在有生之年,他会继续行善积德,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邓朱三

邓出生于1902,中国镇新大门村人,中共党员。1925加入农会,就读于北江农业陆军学校,毕业后担任第五区农会执行委员。1925至1927年仁人农民运动期间,任农民自卫军团长。他打土豪分田积极坚决,打土豪勇敢机智。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仁化县支部决定派邓等人率五区140余名农民自卫军,与曲江、乐昌的农民自卫军会合,北上支援武汉革命政府,讨伐蒋介石。后来因为汪精卫倒向蒋介石,武汉国民政府造反,邓率领农民军回来了。同年6月,和蔡、梁占儒率领农军攻入仁化监狱,解救了80多名农会干部和革命群众。不幸的是,他们被捕了。6月29日在仁化县城南较场被国民党党部击毙。

李永茂和李崇茂

《仁化县志》记载,唐末佛教居士游丹霞山,但无组织。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佛家法云从山麓爬上来,看到金石岩气势磅礴,美不胜收,便能保持安静,叹道:“半辈子活在梦中,如今觉得空虚!”。于是100多人聚集在丹霞山下层的金石岩建庙,并开始在中上层运作。但是丹霞山的大规模开发是从李永茂和李崇茂两兄弟开始的。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沈嘉变了,消失了。他的接班人,江西乾州(今赣州)巡抚李永茂,忠怒,辱清。清顺治二年(1645),出赣州,过梅岭,来丹避乱。李永茂的弟弟李崇茂曾在《丹霞山的故事》一文中说:“伯子(按作者对其弟李永茂的尊称)勇武可嘉,乐此不疲。这是顺治三年。晚上,我加入了苏山的六祖堂......我与哲人谈:是山,危而固,是岩脚屋,是柴火,是泉眼可画,也是奥地遁世。”于是李花了一百多两黄金,从仁化县汞工刘、刘松涛兄弟手中买下丹霞山,将先父葬在丹霞山对面的大理山南麓。他带着弟弟崇茂和两个儿子以及亲戚的杖子,砍柴修门,凿石阶,搭木梯造屋,隐居山中侍奉母亲。

同年冬,明成祖朱复明失败,壮烈牺牲。李永茂立即赶赴粤西,与巡抚丁魁初、兵部侍郎曲世贞一起,建立桂王朱友郎,建立南明政权,改国号为“李咏”,进行反清复明。朱由朗在文渊阁拜他为大学生,他以父亲的葬礼作为遗言。后来,专职入朱读书,不参与政务。很快,他看到南明派系林立,相互冲突,无法力挽狂澜,难以收拾江山。在极度失望之下,他写了《忆丹霞山居图》三七法。其中有“严阵南飞哀故国,洛溪盼恨街亭”“三岩秋旧,我耻闲泛浮萍”“孤臣逼昏泪,部署野浮萍峡边”。李崇茂在《丹霞山传》中说,后来“苍梧同时驾,志终而止”,王夫之《李咏实录》说他“入仁化山,死于忧郁症”。

李永茂的弟弟李崇茂(字建湖),明朝礼部尚书。崇祯皇帝殉难后,跟随哥哥隐居丹霞山,伺机清剿复明。看到复明无望后,他继承了哥哥的遗志,决心经营丹霞山。第一,在山顶的云岩、雪岩、虹桥之下,修筑了许多围墙,以加固沿基的岩石。然后他挖井从泉水中取水,并建造亭子。他还从东田方坑购买和租赁了30块石头,用作六祖堂的香火。经过他的努力开发,整座山初具规模,原本默默无闻的丹霞山也开始繁盛起来。

清朝顺治八年,李崇茂带领两个侄子帮助祖先在河南邓州安葬灵柩,随后独自回到丹霞山隐居。他曾经去广州海民寺拜一个自然和尚为师,发了财。顺治十八年,把丹霞山的房子给了师兄,让他继续开发丹霞山。罗桂求在康熙元年(1662)来到丹霞山,刻意开辟道场。

可以说法云居士是金石岩建安的始祖;李氏兄弟是丹霞山的祖先。如今,石是开辟丹霞山道场的始祖。

黄美林

黄美林出生于1876,又名黄德安。他出生在仁化县石塘镇黄武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共党员。他曾是第五区农民协会的执行委员。1925年春,黄梅林在石塘井底乡组织农民协会,向农民广泛宣传革命真理,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28年,国民党调集了四个团的正规军和地方反动势力,在飞机和大炮的配合下,大规模围攻石塘寨。黄梅林、李在基带领农会军民奋起抗争。他们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他们坚守石塘寨八个月,写下了农民武装斗争的光辉一页。1928 165438+10月11、黄梅林率农会军民突围石塘寨,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谭夫人

谭夫人(1910-1970),广东仁化人。1927年春,参加农民运动,加入广东农民自卫军,北上武汉参加南昌起义。1928 1加入工农革命军,在一师任班长。5月加入中国。不久,他担任了红四军士兵委员会的军官。参加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任红四军31团1营党委书记。1930任红十二军103团连政委。同年冬,任36师108团政委。65438年至0933年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同年秋加入红军学校。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任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65438年6月+10月,参加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 9月任红军陕甘支队二纵队十二大队政治部主任。1936年春,任红15军团78师政治部主任,不久任75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东征西讨。1937年初,任红十五军团73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344旅687团政治部主任、灵丘县县长、687团政委、344旅政治部主任、八路军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晋东南游击支队政委、 115师343旅政委,129师新编3旅政委,115师教导7旅政委。 1940年7月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领导部队参加开辟和发展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他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吉林军区舒兰军分区政委、右路兵团政委、东满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副政委、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副政委。他率领部队参加了多次解放东北的战斗,向中南进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政治委员,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三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军事法庭庭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云南革命委员会主任。19S6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70 12 18死亡。

谭福仁是仁化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以来,资历最深,级别最高的一个* * *了。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上井冈山始终跟随毛泽东同志革命,先后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一至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东征西征、平型关战役、抗日战争、东北解放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广东和万山列岛等战斗。在复杂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他英勇作战,屡立战功。

谭福人早年参加革命,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培养了许多优秀品质。在工作上,他认真负责,勤奋积极。往往白天开会,晚上批阅文件,直到深夜,甚至通宵。在1967期间,他在担任中央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办公室主任时,由于情况复杂,学习班分散,他感到很累。在此期间,他做了大量保护老同志的工作。

谭夫人的勤劳、朴实、诚实、正直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0年,云南生产了第一批黑白电视机,工厂决定给省核心组成员每人1台。谭家当时没有电视机,但谭夫人责令工作人员将安装好的电视机退回。“九大”期间,昆明烟厂给大会发了一盒特制的云烟。中央政府不接受,带回昆明。有人主张把这盒烟分给一些领导同志,但谭福仁坚持要把烟还给卷烟厂。像这样诚实正直的例子数不胜数。

谭夫人为人正直,心胸开阔,光明磊落。他的一生是清白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陈,10岁,2006年被拐卖到东塘江头村叶姓大地主家当丫鬟。19岁时,叶以300元卖给安钢地主谭做小老婆。从小就被地主压迫欺负。

1925年秋,东唐农民运动兴起。她冲破封建枷锁,率先加入鞍钢农会和农民自卫队。在农会的领导下,她和朱到各个乡村宣传革命,动员妇女向神权、族权、夫权挑战。

1927年,广州“4·15”事件后,白色恐怖笼罩仁化。陈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给农会送资料的危险掩护同志转移。同年65438+2月,加入中国。1928年2月,鞍钢发动土地革命。她带领妇女锄地分田,没收地主的粮食分给农民。在华阳寨之战中,她像个基佬一样毫无畏惧地冲进了战场。敌人放火烧了村子,她和其他农业部队一起机智地扑灭了大火,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为仁化农民的武装斗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同年3月,她在卓溪山游击区负责后勤补给,在筹粮途中不幸被捕。敌人以给X官做老婆,保他富贵为诱饵,劝他投降。陈不为所动,怒斥道:“瞎了你的狗眼,要我投降,简直是做梦。我第二年还是你的死敌!”敌人折磨她,她一滴眼泪都没流,气得敌人无可奈何。最后,敌人残忍地剥光了她的衣服,用铁丝扎穿了她的乳房,并把她拖到东塘示众。敌人对她说:“你惭愧吗?”她大义凛然地骂:“畜生,真不要脸。你以为你们这些畜生能活几天?”到了刑场,她淡定地整理了一下头发,面对曾经战斗过的卓溪山游击区,握紧拳头大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万岁* *!农民万岁!这位23岁的女工带着死亡感壮烈牺牲。

谭伯仓

谭伯沧,宋代宋真宗天禧二年进士。后来拜刑部尚书,娶了唐朝宰相张九龄的孙女为妻。他有八个儿子。谭伯仓在三省巡抚时由江西前州(今赣州)迁至仁化平山里(今山北村前1 km)。死后葬于东塘何复村大岭山长冲埂。

谭死后,他的八个儿子分成四派,分别定居在广东省的仁化、龙门、从化、始兴四县。随着时间的推移,谭伯仓的后裔已遍布世界五大洲,国外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古巴、巴拿马、印度、缅甸、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日本、中东、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湖南两省,其次是湖北、江西、山东、江苏、浙江、广西、四川、贵州、福建、云南、安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辽宁、台湾省、香港、澳门等省区;省内主要分布在仁化、开平、英德、佛冈、罗定、南海、惠来、东莞、阳江、花都、广宁、四会、清远、怀集等市县。全省谭姓近九成是谭伯仓的后代。目前,谭后裔繁衍到第37代,总人口近654.38+0万。

根据谭伯仓的家谱,从宋代到清代,谭伯仓的后代很多,包括朝廷官员、社会名流、单身汉和商人。近现代人才济济,海内外党政军要员,学者专家医生商人名流,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将谭福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委员、立法会议员谭耀宗先生。谭家世确实显赫,才华横溢,为世界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9马来西亚沙巴州商会会长谭带领13人在仁化县安岗镇山北村探亲寻祖。近年来,居住在海外的谭后裔纷纷来到山北村祭拜谭祠堂和祖坟。建在村口的谭氏宗祠,气派非凡,展现了谭氏家族人才辈出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