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镇的历史沿革

自唐代武德建镇以来,临江已有65,438+0,37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是军事、道路、政府部门所在地,明代被列为全国33个工商税收重镇之一。临江历史上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历史上被称为“四地之乡”。以药材、木业、酿酒业闻名。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临江的城镇建设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据史料记载,老城区共有10个城门,城区分为9个广场,6个厢,30条街,31条巷。盛传“城内三万户,城外八千烟”。繁荣的经济伴随着灿烂的文化,吸引了许多学者前来讲学交友。至今,镇上仍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化景观,其中以大观楼最为著名,被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据清同治《清江县志》记载,临江在古代属于“扬州西南”。“春秋属吴,越国属越,战国属楚。秦废封建,建县,属九江郡。临江,原名,南朝梁初(约公元510年)以武平人侯孝礼命名。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谭笑为镇。南唐圣元二年(公元938年),谭笑镇升为清江县,高安的建安乡、修德乡被划入,冀州新县的崇学乡归清江县管辖,直隶镇的南军不划归贵州,是我们治理谭笑的时候了。宋春华三年(公元992年),建立临江军,以谭笑为军事统治地。此后,他逐渐用临江取代了谭笑的旧名。江边还有一块蜿蜒如龙的石头,有几尺长,也叫石龙城。元十四年(公元1227年),全国各州、各军改为路,临江军改为临江路,统治临江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临江路改为临江府,临江为府所在地。明朝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在临江设立湖西支。清宣彤三年(1911),废除政府建制。从宋朝到清朝末年,临江作为军、路、府所在地长达920年,道部所在地达108。到1950,清江县迁至樟树镇,临江为1013清江县的辖市。1988年,清江县撤县设市,临江镇隶属樟树市。至今临江镇经历了13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