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起义中有丹寨的将军吗?
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1735 ~ 1736),贵州古州(今榕江)九股河一带的苗族农民,不堪忍受清官和土司的剥削和压迫,在包利等苗族人的领导下,发动了反抗征粮送夫的起义。雍正十三年二月,包利号召“苗王诞生”议古州八美、高标、寨壕等苗寨起义,散布鸡毛炭信,与清江(今剑河)、太公(今台江)苗人联手围攻汀城,毁营汛期。骚乱迅速蔓延到黔东、黔东南,丹江(今雷山)、八寨(今丹寨)、黄平、凯里等地的苗族相继响应。起义农民增加到40多万人,先后攻克凯里、崇安江(今黄平)、雁门寺、黄平、余庆县、太公、清江。同年6月,清政府调集哈盛远、东方等领导的湘桂滇黔川七省数万兵力镇压。7月,刑部尚书张昭被任命为福鼎景区大臣,并抽调河北、河南、浙江等省的官兵作为后援。起义军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继续进攻清军。乾隆皇帝即位后,任命张广泗为贵州巡抚兼七省总督,主管镇压,发动大举进攻。乾隆元年,起义军被围困在牛马箐(今雷公山),因起义首领相继被俘或牺牲,起义失败。
甘嘉时期的苗族起义
乾隆六十年正月,贵州松桃、湖南永绥(今花垣)、凤凰、赣州(今吉首)等地的苗族农民,在石、石、吴八月、吴半夫(本名吴天半)等领导下,为反抗政府、地主、高利贷的剥削和压迫,举行了起义。起义中的苗族人提出了“驱逐客民(指满汉地主、官员),收回土地”的口号,呼吁“贫民随我来,大官不饶我”。各地苗、汉、土家人民奋起响应,起义力量迅速发展到黔东北、湘西、川东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
同年二、三月,清政府派遣云贵总督、四川总督兼两广总督傅康安、湖广总督傅宁率领七省十余万军队,以不同方式进行镇压。起义军以“敌有一万兵,我有一万山,他们来我走,他们走我来”的战术四处出击。八月,吴在赣州狗拜岩之战中,消灭了阜宁率领的六千多人,阜宁才幸免。吴半辈子在凤凰堂大燕窝河,挡了傅康安半年。八月,起义军拥立吴为苗王,为将军。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采取了压制和抚慰的措施。九月,吴半生被奸细抓获。12月,吴因出卖汉奸于8月被俘。嘉庆元年(1796)六月,石被汉奸诱至敖溪,被俘。随着起义领袖相继被杀,起义军开始节节败退。9月,清政府任命埃尔登保接替军中相继牺牲的傅康安、贺麟为总司令,并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到了十二月,叛军的最后一个据点石龙村失守,邓死在桂鱼坡,起义失败。
苗同时在西安起义。
咸丰五年(1855),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贵州苗族农民以苗族农民领袖张秀梅为首,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清起义。张秀梅、鲍达芳等人聚集在台湾张弓梅里,发誓要在三月十五日袭击台湾的宫廷城,杀害国家官员,从而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攻占了黔东南大部分抗洪城堡,经过三年战斗,先后攻占凯里、施秉、清江、太公、黄平、古州、都匀等州县。咸丰七年二月,清军在都匀附近的丁家堡大败,逼得贵州府尹孝自杀。次年,张秀梅领导的起义军控制了黔东南苗族聚居的大部分地区,设立官职,开垦荒地,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这一时期,贵定的苗族农民在潘明杰兄弟的带领下,也揭竿而起,多次进攻龙里、贵定、桂阳等城镇,不断进攻清军。九年八月,起义军攻陷瓮安县,十年一月,攻陷平岳州(今福泉)。同年,黔西北苗族农民在陶新春的带领下,以云南赫章、毕节、镇雄三县交界处为根据地,配合太平天国曾光义攻打大顶府城,包围毕节县城。同治二年(1863),严大武带着指导的苗民军和太平军包围贵阳。严大武率部进入安顺、大定,以清军为中心展开战斗。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集中力量镇压起义。同治五年,湖南巡抚李派、李引湘军两万入黔,包坦荡、九大白领兵抵抗。清政府改派Xi保田,而不是在围剿中表现不佳的陈昭。从此,苗族农民起义转入了艰苦奋斗时期。七年,清政府在湘、川、黔三省集中兵力,Xi保田、唐炯、张文德率三路围攻起义军。十一年夏,九大白、鲍达芳、陶新春等起义领袖相继牺牲,张秀梅、严大武、高鹤、杨大六等相继被俘。至此,持续了18年的贵州苗族起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