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名人

里斯(?~ 208年前),楚上彩(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在百家争鸣中,李斯和韩非从荀子那里学习了帝王之术,后来成为法家的代表。

屈原(公元前340-278[1]),姓屈,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熊通之子屈先的后裔。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宋玉(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辞赋家。他的艺术成就很高,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辞作家。后人常称之为“屈曲”。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本名周,生卒年不详,与孟子差不多。战国时期,宋·郭猛(今河南商丘人,安徽蒙城人)在漆园做官。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称他和老子为“老子”。又被称为蒙古官、蒙古壮、蒙古老人。相传他隐居于南华山后,所以唐玄宗天宝初,便将庄周封为南华真人,并将自己的著作《庄子》称为《南华经》。

田雷(?-257年前),又名公孙启,战国时期生于秦国鄢县(今陕西省眉县长兴镇白家村),秦国名将,中国军事家、统帅。30多年来,拔了70多座城,消灭了几百万敌军。魏、赵、韩、楚等国都忌惮,有伊阙之战、长平之战等辉煌胜利。白因战功被封为,与王建、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曹刿是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人。据《春秋左传》记载,长勺之战爆发前,去见吕庄公,问他决定参战的依据。同意了鲁庄公提出的一些论点后,让他和他一起督战,带领鲁国军队打败了入侵的齐国军队。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杰出人物,是“百家”之一,是兵家的鼻祖,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教育家。他的本名是王旭,他自己的名字是鬼谷,在王禅被称为老祖。“鬼谷”之名来源于他的出生地或隐居地(河南省登封县鬼谷山)。因“鬼”与“鬼”两个字谐音相近,而“鬼”字更具传奇色彩,故称“鬼谷”。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建、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赢得了对齐国和魏国的战争。长平之战前期,他通过坚守成功抵抗了秦军。长平之战后击退燕国入侵,斩首燕国栗腹,使对方割地求和。晚年因为失意,去了魏国和楚国,死后葬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他和赵国大臣蔺相如之间有一段“负荆请罪”的故事,被传为美谈。据史料记载,廉颇食量惊人。当他老的时候,他仍然可以每顿饭吃一桶米和十公斤肉。所以宋代大诗人辛弃疾说:“廉颇老了,还能吃吗?”」

李信,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将军,帮助秦王灭六国。他是韩非将军李广的第五祖。

庞涓,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将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也是孙庞斗智故事的主角之一。相传我和孙膑受隐士鬼谷子崇拜。因为我们嫉妒孙膑的才华,怕他比自己强,所以我们设计把他腿的膝盖骨都砍了。魏齐之战后,孙膑在马岭(今河南范县西南)困住了庞涓。他智慧贫乏,叹息“被称为垂子成名”,自杀而死。史称马岭之战。

庄缇,庄号,战国楚人,楚庄王的后裔。他一生中有两件大事,一是反楚,二是入滇。

司马错,秦惠王时的将军,军事家。我和张仪有过争论,张仪主张先伐蜀,后伐韩。在316之前,它从石牛路出发,行程数千里,消灭了蜀国。秦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自南向东攻楚,逼楚让出汉北和地(今鄂西北)。

司马昭(生卒年不详),本名田。春秋时期的齐国将军和大夫。军事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

商鞅(约前390-338年)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魏王的后裔,姓公孙,名为魏阳,又名公孙阳,后名商鞅。秦十九年,秦治国,史称商鞅变法。

孙膑(?-316)之前,中国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本名不详,(另有故事说:本名孙膑),故取名孙膑,生于战国时期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部地区。曾经有人说他是孙武的后代,但是这个说法后来被推翻了。战国时期,他被任命为军师,帮助齐国打赢了桂陵和马陵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