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南通北大,为什么历代不建都武汉?

九省通衢的武汉,虽然与北上广深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也算是一个相当富裕的大城市。是一个交通便利,经济文化繁荣的非常好的地方。而交通便利,文化经济发展良好的武汉,却没有被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统一王朝选为都城?

原因和武汉的“江湖”有关。

武汉有许多湖泊和水。全市约有160个湖泊,被称为“百湖之城”。长江和汉水在此交汇,所以武汉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自古就有。但武汉没有被历代王朝选为都城,也与“水”有关。

武汉不仅湖泊多,雨水也多。所以武汉存在比较大的“洪水”隐患。同时,四通八达的江湖使武汉交通便利,一度使武汉在古代战争中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所以武汉成为不同朝代的都城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这样看来,武汉确实有些“成也江湖,败也江湖”的意思。

1,武汉的前世说到武汉,是因为它水土丰饶,这片土地上的文明相对灿烂。根据考古成果,武汉的人类文明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8000年左右。

武汉的地方建制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那时候人们的概念里没有“武汉”,只有“沙县,江夏县”。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著名的黄鹤楼原为吴所建的瞭望塔,而武昌作为武汉三镇之一,因三国孙权建都鄂州而得名,取“以武兴市”之意。

后来明朝朱见深统治时期,汉水改道,嘉靖年间新汉水北岸诞生了汉水镇。这就是地理上“武汉三镇”的早期形成。

清末,汉口因《天津条约》的签订而成为通商口岸。光绪二十五年,汉水北部叫夏口厅,就是现在的汉口。汉阳即“汉阳县”,隶属汉口。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将辖有汉阳县的汉口与武昌、汉口并为三镇,定名为“武汉”,基本成型。

2、武汉“澄叶江湖”从以上武汉的前世我们可以知道,武汉三镇的最初形成都与“水”有关,武汉从古至今的发展,大多得益于“水”的馈赠。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可以知道,在中国古代,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就是水运,武汉自古以来就有大大小小上百个湖泊。汉水和长江除了浇灌这片土地,也把这片土地和外界连接起来。

换句话说,纵横交错的水路意味着武汉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观察武汉的“家史”,可以看到李白《五月梅花落江城》诗中的“江城”,是因为唐代的“武汉”。当时得益于唐朝的开放和多元文化的包容,江城(武汉)逐渐繁荣起来,成为经济文化集中的商业中心,这种“优势”一直保持至今。

明朝时期,武汉因水路、陆路四通八达,成为“楚地第一繁华”。

换句话说,武汉三镇纵横交错的“江湖”,让它自古以来就富可敌国。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武汉在江湖“进京之路”中迷失了。

3、武汉“败家江湖”武汉自古就是湖泊众多的地区,武汉夏季雨水非常充沛。这里,武汉自古以来也是“洪水”相对较多的地方。

在古籍中,武汉第一次有记载的洪水是在公元前185年,如下:

“夏天江河泛滥,难民有4000多人。”

从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元前的洪水使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

武汉很多详细的水灾记录,也可以在武汉地方志中找到。比如从明洪武二十三年开始,基本上每隔两三年就有以下记载:

“大雨滂沱,淹没了无数的人和动物”。

“连续下了几天的雨,鹿舍的人和动物都被淹了。”

“暴雨终日,河水泛滥,淹没了数千公顷的田地,淹死了人和动物。第二年,又发洪水。”

......

民国时期,武汉也发生了严重的水灾,有关记载如下:

“黄麻暴雨,山洪暴发,淹堤、淹田、淹灾,河水暴涨,长江水位达到27.86米,田地被淹,房屋倒塌。”

这场洪水给武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武汉三镇几乎都遭到了洪水的袭击。与此同时,民国时期局势动荡。当时武汉无论是救灾还是灾后恢复都做得不好。许多人在洪水中淹死,一些人在洪水后死于疾病。

武汉人,包括在武汉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对于武汉雨季的暴雨,甚至是几年一遇的“洪水”,大概都不会太陌生。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颜小二大概每隔几年就会在家“看海一次”,好几次门口的狗已经深到可以“去游泳”了。同时,每到雨季,地势相对较低的大型商场往往会准备“沙袋”,以应对雨季的“大水”。这一点,在武汉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应该都有体会。

说了这么多,再来说说历代没有正统王朝皇帝以武汉为都城的原因就简单多了。

换句话说,武汉虽然有钱,有江湖,交通发达,但是“雨”太多了。

本来陆地上就有很多“水”,雨季也有很多水落下。所以洪水自古以来就是武汉的问题。

试想一下,辽阔的王朝国家每隔几年就被淹一次,这还在吗?而且洪水过去后,如果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引发一些传染病。这对于医疗不发达的古代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对此,我们可以认为,武汉之所以难以被古代正统王朝的君王选为都城,主要是因为“泛滥”的问题。

4.另外,四通八达的水路利于交通,也容易腹背受敌。与此同时,武汉从唐朝开始因为交通便利而逐渐富裕起来。毕竟当时的武汉(唐代称江城)纵横交错,财富和文化可以通过“水路”在这里交汇。

但“条条大路通罗马”固然方便,但也意味着,如果把核心权力放在这个方便的“地方”,而核心权力又没有那么强大和受到威胁,就非常容易形成“两面受敌”的局面。毕竟“水路”自己人能走,“敌人”也能走。

所以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武汉之所以难以被历代正统君王定为都城,与其纵横交错的江湖有关。当然,这不是唯一的答案。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

参考资料:

武汉:百年洪水记忆,武汉地方志等。

注:本文为闫小二哲学著述原创独家发布,如有处理、抄袭等侵权行为,一经发现将追究责任。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它们被入侵并删除(两周内)。请喜欢这个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