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历史地位

一.目的

杨迪开凿运河的政治目的是控制江南的广大地区,并将长江三角洲的丰富物资运往京都洛阳。然而,当他三次游览江都(南京)时,他乘坐一艘四层楼的龙舟,带领萧皇后和许多美女从首都洛阳顺流而下。

运河中的船只连接起来有200多英里;沿岸骑兵守卫,旌旗遮天;为龙舟划桨拉纤的都是年轻的宫女,轻轻摇曳,气喘吁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宫女们洗出来的粉溢出了运河,据说香味还残留了几个月。

第二,角色

在古代,坐船又快又装,往往比走旱路方便得多。船大,可以运送士兵、马匹、粮食、草料、煤炭和石头,大大加快了王朝的物流,方便了人们的迁徙。

拓宽人类活动空间,加强隋唐对南方的军事政治统治;大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在历史上起到了“半天赚钱,知道是走这条路”的巨大作用。

它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南北,也把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和南方鱼米桑茶村的文化带到了中原,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交流和中外的国际交往。大运河似乎也为鉴真东渡日本、凯尔波罗下西洋和郑和下西洋做了准备。

第三,地位

大运河作为中国水运的重要通道,历时1200多年。清中叶以后,山东东北的运河淤塞。道光五年(1825),江南的粮食、大米通过海路运到天津,再运到北京。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大运河逐渐废弃。至1949,山东境内河段及中运河已不能通航。李运河水位不稳,经常决堤成灾。

1949后,对李运河进行了综合整治,修建了船闸、水闸,并开辟了新的河道,将河湖分开。李运河南段开辟瓦浦至六圩港新水道,缩短了与江南运河的航程。运河也得到扩建和重建。为了方便徐州煤炭南运,微山湖西侧新建了一条水路。

江南运河最初是从镇江城入江的。因为河道窄而浅,所以从谏壁口改到江口,在那里修建了大型船闸控制水位。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在历史上起到了“半天赚钱,知道是这条路前进”的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

扩展数据

建设背景:

古代的河运有两种:自然河运和人工运河。天然的河流运输给人类带来了便利,既省力又经济。只要水力胜任,就可以借助水路到达其海岸的各个地方。

陆上运输虽然不受河流限制,可以随心所欲,但除了平地,到处都有运输困难。而且在运输量上,车和船差距很大,受力也相差很大。两者相比,河运自然有很大优势。

当然,天然河流的运输也有其缺点和不足,即河流依赖于地形的高地,河流有一定的流向和流程问题,离河远的地区不可能方便。就这样,出现了人工开凿运河来补充天然河流不足的方法。

百度百科-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