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公是怎么来吟咏沈阳的?
清末民初的许多诗人,如陈梦雷、苗润龙等,都十分关注沈阳城市文化,并有意识地选择沈阳风景名胜。钱公来就是其中很热心的一个。他在《三海》一书中,还选了《盛京八景》,用诗吟诵。
钱公来的《盛京八景》和苗润龙的《盛京八景》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钱公游览的八个景点中没有“天竺排青”、“惠山晴雪”、“花园观莲”,但增加了“太清仙境”、“故宫春晓”、“古塔昏啼”等。他的诗《太清仙境》写道-
权利把红尘说得太清楚,神仙的境界总是清楚的。
葛公知道自己还有多少墨水,依然在月下嗅着,吹着管笙。
太清宫,位于沈阳城西顺城街,又名太清林,是东北最大的道观。这里的原址是一个水泡泡。康熙二年春,沈阳大旱,很多井都干涸了。刮风的时候,满城都是黄土。盛京将军乌库扎邀请本溪铁砂山道士郭守真到沈阳求雨。郭守真来求神不久,沈阳下起了阵雨,盛京的官民都感激涕零。为了不让郭道士继续在沈阳生活,武酷杂将军下令将盛京西门外的水泡填平,并修建了一座名为“三堂”的道观。三座教堂分别供奉道教老子、儒教孔子和佛教释迦牟尼。最开始是一个后代的私人寺庙,建筑比较简单。乾隆四十四年(1779)改建扩建,改名太清宫。因为道教认为世间有三个阶段:玉清,上清,太清。拥有物质和人类后,进入太清宫阶段,故名太清宫。
太清宫老君殿
太清宫方丈葛月潭。
太清宫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道教特色。庭院四进,有102个厅堂。一进院落,就进入正北的相关皇帝殿,殿内塑有关羽像;第二,庭院正北有一座老先生殿,殿内塑有一尊老子像;三晋院正北,有玉皇阁,内有玉帝像。
清末同治十三年(1874),葛月潭在太清宫龙门派第十九代传道士张土宣的调教下,住进了太清宫。光绪年间,他到北京白云观挂单,成为“知己”,结识了京城众多名流学者,并以书画家周为师学习书画,以花竹石为主,勤勤恳恳,日臻造诣。
葛月潭舒炼
光绪三十一年(1905),太清宫黄愚阁失火,潘彦泰被革职下狱。葛月潭被选为监所,民国三年(1914)被道士选为住持,成为龙门正宗的第二十代戒律师。此时他的书画在辽沈和北京都颇有名气。他画的牡丹、梅花、竹子、兰花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画上的诗词多为尚雅贞、Xi君、苗润龙等几位翰林学士所绘。诗画结合,意境古雅。
作为一个道士,葛月潭关心社会,关心教育。民国五年(1916),在沈阳举行蔡锷、黄兴追悼会,葛月潭题写挽联:“双国士无国士,人无完人”,为世人传颂。早在光绪年间,他就用字画在太清宫创办崔彤小学,筹款自助,招收贫困儿童免费入学。民国十九年(1930),辽西发生水灾,灾民背井离乡。当他得知后,他睡不好觉。他没日没夜地伏案作画并举办慈善展览,收到几千美元,全部用于救灾。
1935年,葛月潭八十一。自封九九翁,太清宫坐羽。病榻上,狱友邢震澈和普通弟子刘华伟展开宣纸。他画了一朵兰花,题目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仙女。尘埃已去,满天皆是。”下篇:“月亮湖是最后一笔。”次年,太清宫将其灵骨运至东北名山千山,葬于葛公塔,成为千山一大景观。
从太清宫几百年的演变来看,这座道观能在沈阳城人民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绝非偶然。
作者钱公来是辛亥革命时期沈阳著名的革命家。字惠生,号西固。辽宁黑山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参加朱发起的孟边光复军起义。1912武昌起义后,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辽西公使”,回辽宁活动。1922年,作为奉天神学院教授,参加高崇敏组织的祁鸣学会,与宁武、杜重远、阎宝航等合编《祁鸣荀刊》,发表文学作品,传播进步思想。不久,他加入了国民革命军。1931“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组织东北人民抗日救国会,任常务委员,回到家乡辽宁组织抗日义勇军,进行武装抗日斗争。65438年至0936年,成为迁居北平的东北大学教授,开始研究家乡辽宁的文化。三海故事是他关注辽宁文化的结晶。
钱公来虽然参加革命活动较早,但擅长诗歌。他选《沈阳八景》时,每一幕都配了一首七绝。在这首《太清宫仙境》中,他摆脱了以往对一般山水的写生,而是以批判的口吻表达了对太清宫的认知和感受。文笔很有新意。诗中第一句的“力”字,很清楚地说明了诗人对现实和风景的认知。他认为太清宫是沈阳的一处风景名胜,但远非道教所倡导的“太清宫圣地”,还在红尘之中。所以,他是“对的”,把红尘说得太清楚了。第二句更进一步:“仙人之境,常明。”第三、四句,用笔一扭,竟写道:(太清宫不是真正的仙境),但这里值得人们去一游,因为这里有许多关内外著名书法家葛月潭留下的精美书画,你还可以在月下聆听太清宫特有的道乐。
“葛公”,即葛月潭。“墨”指的是葛月潭留下的书画。这里的“关胜”指的是道教音乐。清末民初,太清宫的道乐名噪一时。
《太清仙境》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是,诗人并没有神化太清宫道观,而是将其回归红尘,进一步指出其可爱之处,这是真实的。
钱公来:紫禁城里的肖春
钱公来写的另一首《沈阳八景》是《紫禁城里的春晓》,诗中云——
清朝争夺故宫泉知识的时候,萧瑟黄就住在玉流新。
妆亭里早已淹没了公主的笑容,几颗红杏点唇。
在这首短诗中,诗人完全脱离了清朝皇帝和朝臣对盛京皇宫的歌颂,而是以民国以后平民的视角来看待现在的紫禁城。第一句“清朝力争知道故宫的春天”,写的是现在,以前的清朝力争知道故宫的春天的景色。第二句写的是晨光里,前朝皇帝的府邸里,御柳吐绿。第三句,诗人有些同情地写道,当年埋在这深宫大院里的众多嫔妃的青春,也淹没了她们的欢笑,最后一句写道,今天紫禁城里开了几朵红杏,春光明媚。全诗描绘了紫禁城春天的景色,揭示了这一切美好都是在挣脱封建王朝的束缚后获得的,景色充满了深意。
钱公《沈阳八景》中的另外六个场景是——
塔湾夕阳照龙海饮川,龙头古塔年年坐。
回头看夕阳,剪影高耸在水下。
黄寺编钟禅林,戏台豪华,金碧辉煌寺为官。
多少和尚翻扇贝叶,钟鸣代鼓消磨时光。
流塘是避暑胜地,万泉河上清凉。
劫来战火,唱到黄昏哀痛国丧。
万泉渔溪柳暗花明,春日竹声绘声绘色。
请问柳荫垂钓者,青衣的酒客是谁?
古塔是一只微弱的乌鸦。古塔斜撑天顶,西风只能望鸦。
萧瑟枯柳外,一片寒林付画家。
傍晚,浑河渡沙鸣河两岸芦苇远航,渡河日落见牛羊。
谁教郭攀胡马,遥望湘馆悲。
民国初年,曾任沈阳故宫总经理的金良在《奉天碑考》中也有“奉天八景”的描写。金:老沈阳十景没有考,现在八景——
凤凰楼黎明破晓。登上凤凰塔,看黎明,看烟火,看泉水。
星亭阳光明媚,红彤彤的。魁星楼巍然屹立在城东,夕阳余晖,万里在望。
北陵的红叶。北陵枫柳多,西风黄叶,邱琳满山红。
天竺沈宋。东陵天柱山,千松环绕,岁月不褪色。
四平灯具市场。城内四平街,上元灯火通明,春城不眠。
万泉莲花船。万泉河开满荷花,画如织,采莲吟。
可以俯瞰西部公园。公园在西门外,夏夜纳凉,游人如织。
东塔春耕。东塔农场试验田,绿野春耕,别样风光。
与中国许多著名的古城一样,城市景点和景观的评选活动也随着城市的发展、繁荣和进步而不断变化和创新。沈阳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以更加有力、更加坚实的步伐,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民族骄傲的工业之都,迅速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世界大都市。铁西新区和浑南新区的开发建设,极大地扩大了沈阳的规模。浑河已经像巴黎的塞纳河、布达佩斯的多瑙河一样,成为沈阳的内陆河。河上的铁拉桥高耸入云,两岸公园众多,与贯穿沈阳南北的黄金走廊交织在一起,形成沈阳最壮丽的景观。当我和读者* * *,在沈阳的古甬路漫步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还想说一句话——
更加珍惜城市的文化和历史,这对城市的发展和未来都是必要的。
晚清魁星楼
对每个人来说,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