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朝代里,战争非常频繁。阵亡士兵的尸体呢?
一旦发生战争,必然会有伤亡。伤员往往可以得到救治,然后活着离开,甚至继续战斗,但死人就比较麻烦了。
在最早的古代社会,死于战争的人极有可能成为胜利者的战利品。有的部落直接吃掉敌人的尸体,有的选择把敌人的尸体做成令人恐惧的产品,然后起到威慑作用,而最常见的就是就地掩埋,甚至连墓碑都没有。
这三种情况都反映在我们熟悉的历史中。
被吃掉的尸体。
南北朝时,侯景发动叛乱一年未果,身被人分。明朝李自成,在洛阳打败斧王后,把斧王和鹿炖成一锅福禄宴;清朝的徐锡麟在起义失败后被俘。清朝的官员芮城杀了他,让秦冰吃了他的心。
被侮辱的身体。
东周历史上记载,楚人打败晋国,把晋军将士的尸体做成“京观”。隋朝与朝鲜的持久战中,大量唐人战死沙场,也被拍成了北京景。直到唐太宗时期,高句丽的北京观才被破坏。
另一种说法是,死者的头颅可能成为敌人的玩具或货币。秦人与六国作战。立功往往是在头上。有人喜欢把踢敌人的头当成足球,最早的足球可能就是这么个意思。
到了近代,虽然战争的激烈程度有所增加,但并没有出现过去残尸虐杀的现象。大部分都是就地掩埋,或者烧成灰烬再掩埋散落。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尸体腐败导致的细菌滋生和流行病。
不过也是就地掩埋,有一定的区别。
比如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经常把敌人的尸体集中掩埋。我们自己人的尸体,往往需要约束,清洗,用白布包裹,掩埋。当时有一个老太太,负责给牺牲的战士擦脸,同时哭。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杀了几十万解放军战士,让苏皖白布成了紧俏物资。
针对敌方将领的尸体,我们一贯的做法是就地收敛后掩埋,在无线电上告知位置,然后要求国军自行收敛。其中最著名的是处理张、、和黄的尸体。
1,张的尸体在哪里?
张死于3月1947日下午。这时候,解放军已经拿着冲锋枪冲进了张的指挥所。张举手投降,却被一个对张有深仇大恨的士兵给突然发飙了。因此,张的尸体被检查后,他专门买了楠木棺下葬。当时张的军装太寒酸了,我军还特意给他换了一身解放军军装。后来,人民解放军通过广播通知张埋葬的确切地点。人民解放军撤退后,国军取回张的遗体,安葬在南京。
后来张的儿子以台商身份回大陆,他并不了解这段基本历史。他坚持说他的父亲被埋在农夫的羊圈下面。还在固执地拆老乡的羊圈,一度闹出大新闻。看来读书还是很重要的。
2.胡宗南为什么不接受刘戡的遗体?
宜川之战,刘戡增援宜川。结果在瓦子街被解放军包围了。在最后一刻,刘戡用手榴弹炸死了自己。彭先生被的硬汉气质所折服,特意向他广播了收敛后国军的埋葬位置。但胡宗南不敢派人去收刘戡的尸体,因为他怕解放会设下埋伏。胡宗南明显是君子腹有小人心。最终,胡宗南屈服于刘戡家人的哭闹,让家人自行北上收尸,这件事就此了结。
3.黄葬在哪里?
黄团是淮海战役中最难打的团。战后,黄被杨安葬在一棵大树下。杨有幸回去告诉了黄的妻子刘碧云。在刘碧云的坚持下,国民党派了十几个人潜入解放区偷运黄的尸体。从碾庄到蚌埠,的遗体被黄用担架一路抬回来。最后给国军指路的老人奖励100元。
这是在战场上处理尸体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