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是什么时候变成陆地的?

20世纪全球人口急剧增加,经济空前繁荣,土地资源和能源消耗加速,环境质量迅速下降,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出路是什么?许多国家把目光投向了茫茫大海。“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开发渤海将是天津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

渤海盆地历经沧桑。

从太空望渤海,犹如和平鸽展翅飞向天津。渤海被辽东半岛、辽河平原、燕山东部、华北平原和山东半岛所环绕,东部只有胶辽海峡与黄海相连。渤海南北长550公里,东西宽346公里,海岸线长3700公里,水域面积1.3亿亩。它是一个半封闭的内海。因为是中国最北的海,所以古代称为“北海”。也是中国沿海三大经济区之一的渤海经济区的地理中心。

渤海盆地在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开始形成。华北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地壳被拉伸变薄,分成了几个块体。一些地块上升为山地高原,如燕山、太行山、胶东和山西。有些地块沉入裂谷盆地,如渤海、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山区河流冲刷下来的沉积物沉积在盆地中,形成了厚度达几千米的新生代地层,渤海中部最厚,达10千米。

渤海盆地是一个内陆封闭盆地,长期未与外海相连。直到250万-500万年前,强烈的地壳运动使辽东和胶东地块断开,形成海峡和长岛链,渤海与外海相连。12000年前到250万年前的大冰期,全球海平面急剧下降130米,渤海和黄海都变成了陆地。长期以来,渤海盆地曾被黄沙覆盖。直到1.2万年前,冰河期结束,气温回升,海平面上升,渤海又恢复了碧波。海岸线一度到达宝坻、武清、静海。那时候的天津还是一个汪洋。

在宝坻和宁河周围的土壤中挖出了许多鲸鱼和海豚的化石。几千年前鲸豚在天津游弋的景象,现代人很难想象,但它确实存在过。

近几千年来,渤海逐渐后退,到宋朝的海岸线到咸水贩卖区,到明朝的海岸线到塘沽区。用“沧桑”来形容渤海最合适不过了。

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渤海盆地厚厚的第三系地层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渤海地区多个油田的探明石油储量约占全国的一半。渤海是华北地区地热流值最高的地区,高温热水未被勘探开发,至今不明。渤海还有丰富的化工原料。20世纪初,中国第一家现代化工企业李咏碱厂就坐落在渤海之滨。毫不夸张地说,渤海和天津是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渤海为沿海相关港口提供了航运便利,渤海的溺谷为建设深水港提供了可能。它还为海产养殖提供了空间和生物资源。例如,小豆蟹是极好的蛋白质饲料。渤海海底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淡水和热水资源,未来可为人工岛和海上平台提供优质饮用水和供暖。

独特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历史的变迁为渤海留下了大量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渤海东部的长岛链以及每年都会出现的海市蜃楼和龙吸水现象是自然奇观,在其他地区非常罕见。北戴河花岗岩峭壁和海滩美丽而宁静。天津-黄骅贝壳堤古海岸遗迹国内外罕见。

传说秦始皇为了求仙,向往大海,曾经到过北戴河。三国时期曹操的诗《碣石在东,观沧海》就是佐证。庙岛有唐代李世民东征、宋代八仙渡海的遗迹和传说。

大文豪韩愈的故乡也在渤海之滨。山海关和老龙头是万里长城的起点,孟姜女、刘伯温、戚继光、严嵩等与长城有关的历史人物都曾留下过它们的足迹。李鸿章、袁世凯、梁启超等历史人物都与天津关系密切。李大钊,中国* * *产党创始人之一,出生于渤海。毛主席在渤海上写下的一句名言,现在就镌刻在北戴河岸边巨大的花岗岩碣石上。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

开发渤海

爱护渤海

渤海浅,一般10到30米,北皇城岛附近最深点50到70米。浅水使风浪小,适合建造人工岛等海上施工设施,前景广阔。但是渤海也有弱点,至少有三大问题。

首先是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沿海地区未经环保处理的工农业废水最终注入渤海,使渤海成为藏污纳垢之海,而渤海是一个半封闭的内海,只有一条狭窄的海峡与外界沟通,自净能力差,污染物基本较多。环境检测数据显示,我国海洋污染最严重的是渤海。因此,在开发利用渤海时,必须特别注意环境保护,恢复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是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问题。根据国家海洋局的海平面公报,渤海的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50年后将上升0.1米,天文潮汐和大型偏东风叠加时将产生风暴潮,形成海啸。

第三是地震问题。渤海是华北地区地壳最薄、地热流值最高、构造运动能量最大的地方。华北地区最大的活动断裂郯庐断裂从南到北贯穿渤海,华北地区地震最频繁的地方就在这里。1888和1969两次7.5级大地震的分布位置非常接近,相隔86549。

这些都是天灾人祸,在渤海开发项目中要充分重视,避免损失。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建设和发展的原则,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正视这些问题,并着手解决它们。开发渤海将极大地促进渤海的研究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