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写字母
扩展:从一到十的大写字母如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百。这十个字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音义一致,二是音同义。有些词之所以变成大写数字,完全是因为“借用”。
第一个案例
第一,对《说文》的解读是“一心一意,从壶吉音。”意思是一心一意,团结一致。见《孟子·公孙丑》:“志在必得,气在必得。”意思是单身。又见《汉书·董仲舒传》:“后士统一,而为儒之领袖。”这意味着团结。
第二,古汉语中“二”字大写。它具有非特异性和不一致性的含义。如“两颗心”、“两个部长”、“两个副手”。
第三,在古代汉语中,“三”是用大写字母写的。见《左传·尹公元》:“前王之制,多只是参国之一。”在这里,“参与”其实就是“参加”的意思。意思是“三”。
吴,中国古代“五”的大写字母。见《李周下关雎子》:“加入行列”。郑玄注:“军法中,百人为卒,五人为友”。《管子·李政》:“五家五口”。现在一般指军队,比如:入伍和退役。
齐,古代汉语中“七”的大写字母。纯,木的名字。见《山海经·Xi·山景》:“只是一座山,许多树”。碧园派:“齐应一杠”。按“漆树”。音同“七”,采之。
第二种情况
四、原意是解剖尸体。见《礼记·特祭》:“臭、蛮横、结疤、祭祀,非神明所喜,主公只是自重。”郑玄注:“待肉如食”。后来又转化为购物狂和放纵的意思。与“四”无关,成为“四”字的大写,属于纯粹的“借用”。
陆地,陆地和登陆。“陆”字成为“六”字的大写,也属于“借”。原意不是说排第六,而是在诗歌的“朗朗上口”声中有这个音。
见《汉书·急章》卷三《巴巴巴》,颜师古注:“无齿为,齿为巴,引五谷聚。”巴,农具之名。又见《淮南子说荀琳》:“故解不如此”。这里的“巴”字包括用手分开。“八”字两边分开,就成了“八”的大字母。
九、见《诗·汪锋·山同麻》:“我慕九”。九、它是一种淡黑色的如玉般美丽的石头。与“九”本无关。但“九”字由“王、九”两个字组成,其与“九”谐音,作为“九”的大写字母。
捡,原意是捡,见《史记·孔子世家》:“屠不拾遗”。《说文》也说:“接,接,从手一起唱”。用于拾取的装置。因其谐音而被称为“十”。
目前大写数字主要用于合同小写金额后写大写或小写后写大写,以及支票的日期和金额,以及其他需要谨慎和重视的地方。这是因为小写数字容易修改和变化,大写数字可以避免这个缺点。大写方块字的数字之间没有转换的余地,一般都是这个目的。
例如,在会计领域:
(1)中文大写金额应标有“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应紧接在“人民币”字样后填写,不得留空。若大写金额数前未印“人民币”字样,应加“人民币”字样。
(2)汇票的签发日期必须用中文大写。在填写月份和日期时,如果月份是一、二、十,日期是一至九和一、二、三,应在其前面加零;如果是11日到19日,前面要加“一”。比如:2月12,应该写成0.2个月12天;65438+10月20日,应该写成010月020日。如果汇票的签发日期是用小写字母书写的,银行将不予接受。资本化日期未按要求填写的,银行可以受理;但由此造成的损失由出票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