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的古称。
2.先秦时期,台湾省叫瀛洲。
3.秦灭汉兴,称台湾省为“日本”。
4.三国时期,台湾省也叫益州。
5.隋唐至宋代,台湾省称为“柳丘”。
6.在元朝,台湾省也被称为“琉球”。
7.明朝初年,台湾省称为“董藩”;商船过海峡时,习惯上以台湾省北部的山脉为标志,以区分方向。因为山像鸡笼,所以又叫“鸡笼”。
8.明朝中叶,台湾省开始被称为“大宛”、“大人物”、“台湾人”。福建沿海人也称之为“埋冤”。因为在开发台湾省的过程中,很多大陆人在风暴中葬身鱼腹,或因水土不服而死于外地,以上四个名字因与闽南话“台湾省”读音相同,故取名为“埋冤”。
9.明朝万历年间,台湾省因地形如弓,海如台,故称“台湾省”。
10,1662 2月1日,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了占领台湾省38年的荷兰殖民者,次年改台湾省为“东都”。后来,他的儿子郑静把“杜东”改成了“东宁”
扩展数据:
台湾省与大陆有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台湾省与大陆相连。大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省海峡,台湾省岛与大陆分离。
台湾省的早期居民大多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大陆移民过来的。1971和1974年,在台南市左震区发现了台湾省最早的人类化石“左真人”。左震人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他们属于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他们在3万年前从大陆经福建迁徙到台湾省,是开发台湾省的最早开拓者。?
台湾省的早期居民中,有少数属于尼格里托的矮个子黑人和属于琉球的琅琊人。台湾省的早期居民是台湾省少数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台湾省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来的大将魏文和诸葛,率兵一万余人,船三十余艘,直抵益州(今台湾省)。这是中国大陆人利用先进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三国时丹阳太守沈详细记录了当时台湾省的生产生活情况,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台湾省的记述。
大陆与台湾省的交往在隋朝有所增加。杨迪曾三次派朱宽、陈陵等人去琉球(今台湾省)。从9世纪到10世纪,汉人开始在澎湖定居。
宋元时期,澎湖有相当数量的汉人。开埠后,汉人开始在台湾省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晋江郡(今福建省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把守。大陆与台湾省的接触越来越频繁。
元朝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省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员赴台宣旨,并在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路同安县(今福建厦门)。台湾省岛虽然没有直接并入,但却是中国中央政府在台湾省的第一个正式建制。
明初仍设澎湖巡检司,因海禁实施,于1387撤销,居民迁至漳州、泉州。1563年,考虑到沿海治安等因素,重新设立澎湖检查署。
自明朝以来,大陆和台湾省的人民一直保持着联系。永乐年间,郑和率船队驻台湾省。17世纪20年代,明末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民台湾省,极大地促进了台湾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当时福建人严思齐、郑志龙为反抗政府压迫,迁居台湾省,从事农耕和贸易,组织武装力量抵抗倭寇和荷兰人。
1628年闽南大旱,百姓无生计。郑志龙组织数万灾民定居台湾省,各地逐渐形成许多村落。台湾省从此进入大开发时期。
百度百科-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