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当我老的时候
当教练行驶在慕尼黑郊外的高速公路上时,我看着奔驰和宝马飞驰而过,眼前的风景渐渐熟悉。虽然去过欧洲很多次,但并没有初来乍到时的同伴们那么兴奋和好奇,一想到这条精心挑选的游览路线,还是有点向往。希望此行能带来一些惊喜。毕竟这条线路汇集了欧洲很多名胜古迹,风景优美。
抵达-慕尼黑郊外的夜晚
天快黑了,我们的大旅行车驶过城市边缘,向郊区驶去,最后停在一栋简陋的二层小楼前。好像这是一个小村庄,几十栋德式的房子,一家一院。整个街区非常安静干净。我们住的乡村旅馆非常新,非常舒适。简单收拾了一下,因为时差的原因,睡不着,就和同伴出去散步了。
走在寂静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知名的花香,夜色中依稀辨认出路边盛开的各种花朵。此时正值欧洲的春天,我在一个美丽的季节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城市。我忍不住舒服地伸了个懒腰。我抬头一看,只见北斗七星挂在我头顶,一闪一闪的。
第二天很早就醒了,即使同伴出国了,我也忘不了“晨练”,就穿上宽松的衣服跑了出去。这个村庄的边缘是一片绿色的农田。我们在田埂间的田埂上慢跑,想着想着,逗着。我们在家不做早操,跑到德国乡下去跑步。不过,早上这里的空气真的很好。昨晚依稀可见的房屋和院落,现在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各种颜色的郁金香、玫瑰和水仙花,带着清晨的露珠,在每个庭院里静静地绽放。我忍不住拿出相机,把这些美丽的花朵拍进镜头。
德国南部
汽车之都的一瞥
告别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斯图加特,德国西南部重镇,巴伐利亚州首府,也被称为“汽车之都”。它是著名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公司的故乡,也是保时捷跑车的总部。斯图加特这个名字来源于德语单词“斯图加特”,这里在古代曾是王公贵族的马场。然而,这个曾经的赛马场已经发展成为欧洲经济最发达、人均产值最高的大城市之一。由于许多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如IBM)都将其德国总部设在这里,斯图加特成为德国人均收入最高、失业率最低的城市之一。据说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放假的时候来这里打工。
可惜因为是劳动节,奔驰博物馆没开门,我们只是远远的看了下外观,就去老城中心逛了逛。市中心的老宫殿是斯图加特古建筑的代表,但在二战中却成了一片废墟。现在它在战后重建,现在是巴伐利亚州博物馆。走进旧宫文艺复兴时期的内院,一座高大的青铜骑士雕像静静地矗立着。离旧宫不远就是席勒广场,据说是当年的马场。广场中央是德国伟大作家席勒的雕像。16世纪初,符腾堡的弗里德里希公爵委托当时著名的建筑师海因里希·席克哈特完成了席勒广场的设计和建设。现在这个广场是斯图加特战后唯一重建的广场。
席勒广场旁边是皇宫广场,对面是法国色彩浓厚的新皇宫,现在是州政府办公室所在地。皇宫广场上矗立着禧年纪念碑,纪念威廉一世皇帝统治25周年。这是当地居民聚会和放松的好地方。因为劳动节,我们正好赶上德国左翼党在广场一侧举行露天集会。我们只听到扩音器里传来慷慨激昂的讲话,不知道说什么。但这丝毫不影响在广场上休息玩耍的市民。老人在阳光下遛狗,母亲带着孩子,追逐嬉闹的孩子,与激情的聚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世纪的城镇不愿回归。
在德国旅游,你不仅可以欣赏它的风景,还可以参观古老的城堡,而旅程中的一个重要站就是罗滕堡,德国旅游经典“浪漫之路”和“城堡之路”在这里擦肩而过,交汇。美丽的陶贝尔河环绕着这个小镇,它也是德国所有城市中保存中世纪风格最完整的地区。
欧洲五月初的阳光已经非常灼热。当我绕过古城墙,走在城市的鹅卵石街道上时,强烈的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路边没有树,我们尽量走在房子的阴影里。街道两旁是完好无损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建筑:褐色的屋顶,鹅黄色的外墙,都因为重建而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就像童话里的世界在各种花草的掩映下。这里的每一座教堂、长廊、喷泉、雕像都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街道两旁各具特色的商店招牌和橱窗吸引着我驻足停留。当然,我手里的相机也很忙。市中心的市政厅,是13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但是我更喜欢旁边的玩具熊店,但是价格真的高的惊人。让我们和门口的标志熊合影。太可爱了!
因为罗腾堡建在山上,路是上山的,加上30度的高温,走了一段路就有点喘不过气来了。这么匆忙的去参观一座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城,实在是太可惜了。适合在这里多呆几天,细细寻访过去的辉煌印记,品味历史的古韵。在回来的路上,我注意到一张显示罗滕贝格全貌的地图。虽然我们只参观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座“陶贝尔河上的明珠”的繁荣和古典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旅行车启动了,中世纪的古城墙渐渐从视线中消失,但最浪漫的德国城市罗滕贝格却在我的记忆中变得清晰起来:古老的街道,橱窗里的雪奶球,巧克力外墙图案……
对金融中心的粗略参观
离开中世纪小镇罗滕堡后,我们去了德国第五大城市法兰克福。虽然我们在之前的欧洲之旅中多次在这里换机,也听说过很多关于眼见为实这个欧洲金融中心的事情。我们的旅行自然是从老城区开始的。导游首先带我们去了罗马广场,这是法兰克福唯一还保留着中世纪街道外观的广场。广场旁边的建筑包括市政厅、凯瑟多姆、罗默大厅和圣尼古拉斯老教堂。在广场的中央,有一座正义女神的雕像,带着便携式天平。帝国大教堂,建于13世纪,有一座95米高的哥特式塔楼,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就是在这里当选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是在这里加冕的。
离老广场不远就是歌德故居,德国大作家歌德的故居。这座橙色的五层建筑是歌德的出生地,被二战的战火摧毁,重建成博物馆。据说歌德在这里完成了《浮士德》、《青春维持的烦恼》等名著的初稿。
离市中心不远是一条主要的河流。站在横跨河流的艾斯纳斯泰格大桥上,看着河水缓缓流动,如今“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已经成为欧洲重要的金融和工业中心,德国10座摩天大楼中有8座在这里。
我们酒店紧邻法兰克福火车站,距离美因河只有不到十分钟的路程。晚上,我们漫步到一家河边餐馆。我们几个人点了这里的特色苹果酒和啤酒,一边喝一边欣赏对岸的夜景。说实话,酒的味道很不错,服务员的态度也比较客气和耐心。所以我们高兴的时候,走的时候付的小费比平时多。但是回酒店我就没那么开心了,因为酒店就在路边,靠近轻轨和公交车站,整夜都是汽车驶过的隆隆声。早上大家都在抱怨没睡好。
游莱茵河。
虽然前一天晚上我们没有休息好,但是第二天早上当我们走近莱茵河畔美丽的小镇圣戈亚尔时,每个人都兴奋起来,因为浪漫的莱茵河之旅将从这里开始。游轮还没到,我们先在镇上逛了逛。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建在山坡上的德国小镇。街上有很多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我被其中一家吸引了,因为门口站着一只棕熊,这也是一家卖泰迪熊的店。说起泰迪熊,德国是正宗的“熊的故乡”,这家店的logo显示,他们卖的是德国最著名的泰迪熊制造公司(Stafford)
我们终于起航了,早点来真好。整艘船上只有一群游客,大家都去了船顶,抢占最佳位置欣赏风景。从圣果阿到博帕德的旅程是莱茵河之旅的精华。春天,两岸林木葱郁,红顶白墙的雅致小楼点缀其中。微风吹过,莱茵河波光粼粼。在欣赏这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我把几个著名的城堡在河顶上的美丽影像囊括其中:莱茵城堡、卡茨、毛斯特姆等。船慢慢地走着。我时不时闭上眼睛,感受河面上的微风,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最后,船停在了莱茵河U形弯处的Bopard码头,据说这里有莱茵河沿岸最好的河边长廊。
漫步大学城
在去海德堡的路上,听导游说,这座城市在二战的空袭中幸存下来,是因为美国空军很多高级将领都是从这里毕业的,所以特意把她从空袭地图上抹去了。好在海德堡大学成立于1386,但却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自16世纪以来,海德堡成为德国艺术、文化和宗教改革的中心,许多世界知名的学者和哲学家都毕业于此。
海德堡老城区的中心由Heiliggeist Kirche、城市广场和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骑士酒店”组成,主要是游客集中的地方。通往老城区的街道两旁有一些露天咖啡馆,很多像学生一样的年轻人三三两两地喝着咖啡聊天。沿河穿过老城区,可以到达著名的阿尔特桥。内卡河上的这座桥有两座宣礼塔,庄严、古朴、美丽。从桥上向远处的群山望去,可以看到建于公元13世纪的海德堡,矗立在2OO米高的葡萄田山上。据说花了400年才完成。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莱茵联邦的居住城市。向里卡河北岸望去,一条小路蜿蜒曲折。这就是著名的“哲学家之路”,因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经常走在这条路上,谈论深刻的问题而得名。据说这个地方是看日落的好地方。
在雨中参观“施瓦兹瓦尔德”。
顾名思义,“黑森林”应该是“黑”的,但并不是想象中的黑,而是深绿色的山林。这个季节是欧洲天气多变的季节。蒙蒙细雨让整个山湖区显得阴沉沉的。由于天气的影响,游客很少。我们下了车,走了近十分钟到了德国最大的人工湖DIDISEE边,登上了一艘游船。整个湖大约有两平方公里。只有我们的小船在阴风细雨中独自行驶,周围的森林一片寂静,湖边偶尔能看到一些。
回到岸上,我们去参观当地特产“布谷鸟钟”手工作坊。这就是钟的起源,在这里布谷鸟会跳出来报时。看了制作过程,挺复杂的,但我对这个“吵”的钟不感兴趣。我每小时都要打一次电话。多吵啊!然而,另一个当地特产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帽子”。这顶帽子在这里有很多含义。比如未婚女生戴的那种,上面盖着很多绒球,而已婚女性就没有这种装饰。于是我选择了一个戴着大红色绒球帽,穿着当地传统服饰的娃娃,给我的“娃娃”家庭增加了一个可爱的收藏。
因为山区气温比城市低,再加上下雨,寒意袭人,大家都冻得瑟瑟发抖,把衣领裹得紧紧的。幸运的是,我们的午餐被安排在湖边的一家餐厅。一进门,温暖的烛光立刻驱走了所有的寒意,我们坐在厚厚的苯和坚实的橡木的桌前,耳边是优雅的音乐,喝着醇香的咖啡,吃着这里的特色烤猪排,然后心情渐渐好了起来。
莱茵河瀑布
号称欧洲最大瀑布的莱茵瀑布,只是一个落差只有23米,宽150米的“大坝”。与我在中国看到的其他瀑布相比,它的气势要小得多,但对于一个小巧美丽的欧洲来说,它仍然是大自然的杰作。我们在这里待了20分钟,我从各个角度拍了很多这个“大坝”的照片,但是当我回去冲出去时,感觉真的很一般。
去瑞士
离开莱茵瀑布后,我们向瑞士进发,瑞士是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交界处。到达德里检查站大约花了一个小时。在等待通关的时候,我注意到德方有一个身材高挑、金发碧眼的“美女”警察,他很自豪地指示一辆车靠边,然后上去问话。我想被搜查的小伙子一定觉得被这么漂亮的女警察盘问很“幸运”。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幸运”。然而,我们的司机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烦,在检查站呆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出来。当他回到车上时,他看起来很不走运。一问才知道,去年在瑞士被发现违规,但他没交罚款。所以他这次查记录的时候把惩罚加倍了。这些欧洲国家的法律真的很严格,可见一斑。
车子已经进入瑞士,两边的景色开始呈现出与德国不同的景象:这里的道路没有德国的宽阔,道路两旁是起伏的山脉(瑞士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在这个季节,绿色的山坡上到处盛开着金黄色的油菜花,偶尔还能看到几头黑白相间的奶牛在悠闲地吃草。白色墙壁和灰色三角形屋顶的小房子矗立在山脚下。要不是屋内炊烟袅袅,我还真以为自己到了世外桃源。
风景如画的卢塞恩。
卢塞恩是一个小镇,你可以步行游览市内的主要景点。我们先去参观这里的“狮子碑”,其实是一个小公园。一只垂死的狮子被雕刻在绿树掩映下的一块巨石上,面对着一个绿色的湖泊。据说是为了纪念在1792巴黎大革命中为保护国王路易十六而牺牲的700多名瑞士雇佣兵而建造的。说到这里,就有必要提一下瑞士的历史。过去,瑞士非常贫穷,缺乏资源。为了谋生,瑞士男人不得不出去当雇佣兵。巴黎革命后,瑞士人意识到国家必须强大才能摆脱当雇佣兵的命运。所以勤劳的瑞士人发展了精密工业(制表业)、金融和旅游业,这些行业对能源的需求很低,也不是劳动密集型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瑞士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我研究着这个栩栩如生的雕塑,想到今天人们看到的美丽富饶的乡村也曾有过如此悲惨的过去,不仅感叹瑞士人民改变命运的努力。
卢塞恩的标志性建筑是带屋檐的卡佩尔木桥。这座廊桥精致独特,桥中间有一座水塔。据说以前有犯人被关在塔里,挺有意思的。桥檐横梁上有三角画。当我来到桥的另一边时,我打算把桥的全景拍下来。就在这时,多云的天空突然出现了一缕阳光,山上的云渐渐淡去,眼前出现了一座白色的山峰,仿佛近在咫尺。直到云再来,我才知道这是阿尔卑斯山著名的皮拉图斯2120米)雪山。壮观的景色令人终生难忘。我看着眼前的雪山看了很久。
卢塞恩也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奥黛丽·赫本的藏身之处。她的高贵、纯洁和自然美是独一无二的。现在我终于可以理解奥黛丽在这里定居的原因了。一方面是宁静纯净的小镇,另一方面是巍峨的雪山,清澈的湖泊(四大森林湖泊),几只雪白的天鹅在湖面上游弋,宛如画面中的仙境,奥黛丽的到来想必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些许灵气。
这座城市的另一个著名特征是,它是瑞士钟表中心,劳力士和欧米茄的总部所在地。市中心的钟表店挤满了亚洲人,尤其是中国游客。近几年欧洲经济不景气,支撑这些昂贵奢侈品行业生存的基本都是亚洲游客,所以钟表店专门安排了会说中文的服务员。但我是个例外,因为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欣赏这里的湖光山色。购物只是旅行的附属品,更何况是我买不起的名表。
经过一个有着美丽尖塔的Hofkirche后,我沿着旧街区漫步,有时会在一些卖当地手工艺品的小店停下来选择一两件有趣的纪念品(我发现了一个可爱的牛铃),就这样在这个小镇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
宁静的乡村之夜
晚上,我们来到山脚下一个安静的村庄,体验了瑞士的家庭旅馆住宿。酒店是一栋二层小楼。房子里的设施很简单,但是很整洁。虽然山区的夜晚有些冷,但初来乍到的大家的兴奋依然没有结束。大家三三两两的走出来,夜晚的小村庄顿时热闹起来。
在朦胧的月光下,我们向村子的最高点——白色教堂进发。这次旅行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乡镇,发现了一个共同点:无论大小,最高的建筑一定是教堂,尖尖的钟楼尖顶就像路标,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另一个乡镇/村庄。我在礼拜堂走了一圈,天色越来越暗。在回来的路上,我经过了一个墓地。虽然觉得有点“月黑风高”,但还是忍不住好奇,鼓足勇气进去了。睡在这里的应该是这个村子的居民。我注意到墓碑上的出生和死亡日期大多数都超过了90岁,有些人已经活了100多年。我想阿尔卑斯山清新的空气,山里淳朴的生活方式,应该就是瑞士人长寿的奥秘吧。
高山雪山之旅
雄伟的阿尔卑斯山有五分之一在瑞士。如果你去瑞士旅游,没有雪山就不能称之为瑞士,而这次旅行我们要去的是瑞士中部著名的铁力士山。清晨天空下着小雨,我把能穿的衣服都穿上了,但是在雪山脚下,一股寒意袭来,我立刻感受到了冬天的气息,好冷!
铁力克斯雪山海拔3020米,沿途有三个缆车通往山顶,尤其是第三个360°旋转缆车的设计非常独特。随着缆车缓缓上升,地面上所有的景色都在缩小,远处的雪山越来越清晰。乘坐“旋转缆车”时,这个可以容纳20多人的环形吊车启动。这个时候,我窗外的风景好像在动。仔细一看,发现脚下的“地板”是可以旋转的。讽刺的是,缆车玻璃上有一层浓雾。为了欣赏窗外的美景,游客一进缆车就把自己这边的玻璃擦干净。因为是阴天,山上的雾又大又浓,窗外什么都没有,有些遗憾。
终于到了山顶,我迫不及待地冲向观景台。谁知一阵冷风卷着雪花,四周白雪皑皑,10米内的人和物只能在浓雾中依稀辨认,我的心顿时凉了下来。著名的雪山原来是这样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外面零下的低温迫使我待了不到十分钟就跑了进去。但很快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冰川石窟冰洞,铁力雪山中的永恒冰洞。这里像个迷宫。安装在通道两侧的照明装置用各种颜色的光打在冰上。整个洞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只是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好奇地四处张望。突然,一声巨雷响起,电闪雷鸣,周围的灯光暗了下来。这些音效真实的再现了当年冰川探险者的环境,但是周围一个人都没有,挺毛骨悚然的,吓得我想逃。
转够了就饿了。来到这里的咖啡馆,我点了一杯特克斯咖啡(就是咖啡上飘着一簇奶油,象征着雪山的顶峰),靠窗坐下,一般欣赏着窗外雪山的美景,啜饮着浓浓的咖啡。真的很舒服!
塔利斯雪山也是瑞士著名的滑雪胜地。虽然现在不是滑雪季节,但在下山的缆车上,我看到一两个滑雪者在雪道上,轻盈地在我们脚下蹦蹦跳跳。这里滑雪不额外收费,和我们一样买缆车票就行。(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