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曾祖父是一个庄园主,也是内战时期南方联盟军队的上校。战后,我经营银行铁路,写小说。
他的父亲经营一家马车店和一家金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加拿大空军服役。
战后,我在一所大学学习了一年。
1925年,我在新奥尔良遇到了著名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帮助下,我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1926),写的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年轻人的痛苦和幻灭。
第二本小说名为《蚊子》(1927),讲的是上世纪20年代患了“时代病”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
这两本小说没有引起注意。
1929年,威廉·福克纳的第三部小说《萨托·里斯》出版了。
这是第一部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的小说,描述了南方贵族地主有害的精神遗产对后代的负面影响。
这部小说叫《站在门槛上》,从中可以看出福克纳日后重要作品中会出现的主题、主旨、意境和艺术手法。
福克纳声称,从那时起,他发现自己“在家乡作为一枚邮票的小地方是值得写的,但恐怕永远写不完。”
他写了19篇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大部分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为故事发生地,人们称他的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这个世系主要讲述了本县和杰弗逊镇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几个家庭几代人的故事。从美国独立前一直到二战后,出现了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中交替出现。
这部小说中的故事彼此之间有一些联系。每本书既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也是整个“谱系”的组成部分。
福克纳写第一部作品时,似乎对约克帕塔法县的所有人和事都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1929出版的《声音与疯狂》是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本书的书名来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台词:
“人生就像* * *讲的故事,充满了疯狂的声音,毫无意义。”
这部小说描述了杰斐逊镇著名的康普生家族的衰落及其成员的经历和精神状态。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四个角色分别讲述故事。
1部分是“班吉的一部分”,通过康普生的小儿子班吉的眼睛来反映周围的世界。
带着朦胧的意识流,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在失去妹妹凯蒂的照顾后所感受到的悲伤。
第二部分是“昆廷的部分”。
昆汀是班吉的哥哥,也是哈佛的学生。
小说继续通过凯蒂的真实生活、他的记忆、思维、谈话和潜意识活动来描述他。
昆汀对妹妹凯蒂的感情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
凯蒂因生活放荡,被丈夫抛弃,使他遭受沉重打击,精神崩溃,最后投河自尽。
第三部分是“杰森的部分”。
凯蒂和昆汀的弟弟杰森是唯物主义者。
因为凯蒂阻止他在银行谋得一个职位,他恨凯蒂和她的私生女昆汀。
作者通过杰森的长篇独白,生动地刻画了这一人物自私、卑微的精神状态。
第四部分是“迪尔茜的部分”,发生在1928年复活节。
康普生一家发现17岁的小昆汀和一个流浪艺人私奔了。
康普生一家的自私,生活中缺乏爱,挫折和失败,与基督临死时对门徒的警告“你们要彼此相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一部分,作者通过对黑人少女迪尔茜的描写,补充了小说中不清楚的情节。
前三个叙述者要么是* * *,要么是濒临崩溃的人,要么是偏执狂;迪尔茜可以说是书中唯一健康的力量。
她的忠诚、耐心、坚韧、善良与前三位叙述者的精神状态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通过她体现了“人性复活”的信念。
在《喧哗与疯狂》中,福克纳不仅描绘了一个南方地主家庭的衰败,也描绘了南方传统价值观的破产。
凯蒂的堕落意味着南方道德法规的失败。
班吉根本没有思考能力。
昆廷失去了行动能力。
杰森只看到钱,他干脆抛弃了旧的价值标准。
从1929到1936,福克纳的创造力最为旺盛。除了《声与狂》,他还写了《我弥留之际》(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
《我弥留之际》的背景并不复杂。
安斯·本德伦在弥留之际承诺将妻子埃迪的遗体运回杰斐逊安葬。
埃迪去世后,家人帮忙将棺材运回老家,途中遇到各种磨难。
尸体发臭,一个儿子想放火烧棺材,被送进疯人院。
另一个儿子被大车碾压,防止棺材落水。
经过六天的艰苦跋涉,我终于到达了杰斐逊。
这部小说在艺术表现上做了大胆的尝试。
全书共分59节,每一节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或“意识流”,共有15个人物。
每一节都描述了一些与这次跋涉相关的场景。
这些人物使用的语言都是南方农民生动的口语,只是每个人的语气不一样。
小说通过人物的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对他人的观察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比一般的第三人称写作更加深入细致。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关于种族问题的小说。
该书描述了一个被社会抛弃的孤独的人是如何被嘲弄和虐待,最后悲惨地死去的,这表明了福克纳反对种族偏见和宗教偏见的态度。
这部小说的主角是J.C .克里斯默(他的前缀和耶稣基督的一样),从小就被送到托儿所。
他5岁的时候,偶然看到一个女卫生员的隐私。女的怕他揭发,就跟院长说他是黑白混血儿,被踢出托儿所。
以后白人社会不接受他,认为他是黑人;黑人对他也很怀疑,怕他是白人派来的特务。
他失去了自己的“身份”,一系列悲剧事件的发生,最终促使他杀死了自己心爱的白人女子,并自愿接受了白人在星期五(耶稣受难日)对他的私刑。
与这条线索同时的是莉娜·格罗夫的故事。
她是阿拉巴马农村的一个女孩。她爱上了爱人,怀孕后被抛弃。她走到杰斐逊去找她的爱人,却遇到了拜伦·邦奇。
拜伦设法把她安顿下来,找人给她接生,给她找了个情人。
作者认为,像莉娜、拜伦这样没有被“文明”污染的“原始人”,是有真正的人性的。
作者“回归自然”、唾弃资本主义文明的思想在后期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押沙龙,押沙龙》是一部复杂艰深的小说,描写了庄园主塞得潘一家的沉浮。
托马斯·塞德潘(Thomas Cedpan)于19世纪初来到杰斐逊镇,带领20名奴隶开垦荒地,建造豪宅。
之后,她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亨利儿子的朋友查尔斯,其实是托马斯与一名混血女子所生的儿子。他爱上了亨利的妹妹朱迪思并订婚了。
托马斯害怕混血,极力反对,并唆使亨利杀死查尔斯,随后亨利逃走消失。
托马斯后来和穷白人沃尔什·琼斯的孙女朱莉同居,不知什么原因被沃尔什·琼斯杀害。
亨利在外流浪,在腐朽的年纪悄悄回家,病重。
不久,豪宅起火,被夷为平地,全家被烧死。
福克纳通过托马斯家庭的风风雨雨,写出了一个有罪的庄园主的“当代报纸”,也写出了庄园社会不可避免的命运。
在艺术手法上,《押沙龙,押沙龙》颇具特色。
作者安排罗莎小姐和康普生讲述托马斯·塞德潘的故事。让昆廷带领读者分析故事中的问题,使叙事出现多层次。
作者不仅刻画了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也刻画了叙述者的面貌。三个人的经历和性格不同,语言和叙事方式也不同。
而且作者并不是一览无余地讲述故事,而是让读者去调查真相,去辨别真伪。
所有这些使这部小说有一种神秘的气氛和梦幻般的光辉。
福克纳后期最重要的作品是《村庄》(1940)、《小镇》(195)和《公馆》(1959)。
这三部小说都是关于弗莱姆·斯诺·普斯和他周围的人,主题和情节连贯,因此统称为“史努比三部曲”。
其中《村庄》最为重要,在风格上,恰好与《押沙龙,押沙龙》形成对比。
《押沙龙,押沙龙》结构严谨,故事阴郁,伊丽莎白时代英语的庄重。
另一方面,《村庄》是一个结构松散的喜剧故事,由许多集组成,使用现代美国南方的口语。
弗莱姆·斯努普斯(Flem Snoops)是福克纳精心塑造的人物,他于1902年来到杰斐逊镇附近的威尔·万纳杂货店当店员,并逐渐接管店里的账目。
然后他放高利贷,开了一家铁匠铺,娶了威尔·万纳怀孕的女儿尤拉,成了富翁。
后来,他把抓到的一群野马当作假马卖给当地居民,把一块地伪装成地窖高价卖出,然后动身去了杰斐逊。
弗莱姆·斯努普斯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福克纳对这场战斗极为蔑视。
福克纳笔下的地主也做了很多坏事,但他认为他们都是感情的奴隶,这是“* * *”驱使的。
弗莱姆·斯诺·普斯绝对冷酷无情。
他从不违法,像电脑一样冷静准确地执行计划。
福克纳不从正面描写他,也不描写他的内心活动,而是用其他人物来衬托他。
首先,他的妻子尤拉是“上帝之爱”和“情欲”的化身,恰好与冷酷无情的弗莱姆是两个极端。
作为对比,还有休斯顿,为了心爱的女人吃了很多苦,婚后却被公牛踢死。
另一个对称的图形是貂皮Snoops。
休斯顿的公牛入侵了明克的领地。一怒之下,他杀了休斯顿,毁了他的尸体。
福克纳认为自己是被“* * *”支配的,这至少证明了他还有人性。
第三个角色是拉博夫,他追求欧拉失败,差点犯罪,最后失望而归。
第四个角色霍克也是感情的奴隶。为了保护欧拉,他打退了一群纠缠欧拉的人,打断了他的胳膊。
尤拉自告奋勇表示感谢,霍克又折断了他的胳膊。
第五个角色是Ike Snoops,他爱上了一头牛,并从休斯顿偷走了它。
以上五个故事,有的很残酷,有的表现了重病,但都是痴情人的故事。
弗莱姆看到了他们的弱点,从他们身上榨取财富。
相比之下,Flem更可怕。
结构上,村子分为四个部分,一头写弗莱姆,中间写这些“情感奴隶”,生动多彩。
《小镇》是三部曲的第二部。
作者的意图是把弗莱姆和欧拉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放到更广阔的社会中,看看他们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什么影响。
进入杰斐逊镇后,弗莱姆利用欧拉的美貌爬上银行副董事长的位置,然后逼死欧拉。
《豪宅》的主线是水貂史努比的复仇。
明克杀了休斯顿,被判20年监禁。他对他的堂兄弗莱姆没有挺身而出救他怀恨在心。
为了防止他出狱,弗莱姆设下陷阱,引诱他假扮成女人逃跑。结果,他加重了罪行,延长了20年刑期。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监狱生活后,明克立即来到杰斐逊城,杀死了弗莱姆。
故事的另一条主线围绕着弗莱姆的女儿琳达。
琳达离开杰斐逊去了纽约,成了一名进步人士。1936去西班牙支持* * *和* * *在丈夫去世后回到美国。
她是党员,被联邦调查局调查过。
明克杀弗莱姆的时候琳达在场。她对父亲没有感情,所以是明克的帮凶。
福克纳在《豪宅》的序言中写道,经过34年的写作,他终于明白了“人心及其复杂性”。
福克纳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可怜的罪人,他们一定有各种弱点。
虽然他仍然视弗莱姆为最坏的反派,但他在村里对弗莱姆的强烈仇恨,在公馆里已经被另一种情绪所取代。
弗莱姆在即将被貂杀死的时候,对一切都无动于衷,仿佛对生活感到厌倦。
另一方面,作者并不把貂视为复仇。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在和命运抗争,和逆境抗争,和另一个让他这样的人贫穷痛苦的阶层抗争。用书中的语言来说,他就是“他们”。
“史努比三部曲”表明福克纳能够驾驭时代的广阔图景,作品充满气象。
寓言(1954)是福克纳晚年的一部重要小说,其主题是反帝战争。
书中的主人公为了和平而被杀,却像基督一样“复活”,他的精神仍在指引着人们前进。
福克纳还写了许多中篇小说和短篇故事,包括许多重要作品。
如老头(1939)、熊(1942)。
这位老人曾写道,密西西比河发了洪水,狱方派一名囚犯划船去救树上的一名孕妇和屋顶上的一名男子。
犯人把孕妇带到船上,船被洪水冲走了。
他与洪水和鳄鱼搏斗,最后帮助孕妇爬上一座小山分娩。
几周后,他让他的母亲和儿子起死回生,但监狱当局因他逾期未归而延长了他的刑期。
《熊》是福克纳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写的是少年艾克·麦卡斯林通过打猎,从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混血儿萨姆·法泽斯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体会到了原始森林是最纯粹的,甚至他的对手熊也是高贵的。
自由、勇气、智慧和繁衍与大森林紧密相连。
作为文明社会的象征,他爷爷传下来的大庄园是罪恶的,书上写满了奴隶的血泪。
为了保持良心清白,放弃遗产,艾克决定成为像耶稣之父约瑟那样自力更生的木匠。
福克纳在西方文坛被誉为“现代经典作家”。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等小说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描写了近200年来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各种人物地位的沉浮和精神面貌的变化。
他是美国“南方文学”学派的主要代表。
他作品中所反映出的种植园世家子弟的精神苦恼,正是现代西方国家许多知识分子普遍困惑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祖先遗留下来的罪恶的历史包袱,如何保持自己的良心纯洁,从哪里获得精神出路等等。
福克纳对传统和唯物主义的怀疑和否定激起了他们* * *的声音,他们认为福克纳表现了“时代精神”。
福克纳在英国、美国和欧洲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文学界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福克纳的创作引起如此多的关注,不无道理。在许多方面,他是一个独特的作家。
从反映的题材来看,福克纳创造了一套“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这部小说规模强大,人物多,时间长。它生动地描述了近200年来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各阶层人物地位的起伏,各类人物精神面貌的变化。
从表达人的精神状态来看,福克纳对南方种植园主家庭流浪儿童精神压抑的反复描写,反映了现代西方许多知识分子普遍压抑的一些问题。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福克纳也有很多独到之处。
他尝试各种“多角度”的手法,增加作品的层次和真实感;他用“时序倒置”的手法来突出历史与现实的因果关系。
此外,他还采用了“对位结构”和“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段,企图使自己的作品像万花筒一样复杂、凌乱、引人入胜。
在语言风格上,他想打破常规,试图通过晦涩、朦胧、冗长、生硬的风格来达到特殊的效果。
从65438年到0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Fuckner是美国最受批评和研究的作家之一。
1951获得国家图书奖,1955和1963两次获得普利策奖。
此后,他被国务院派往国外从事文化交流。
1962于7月6日在家乡牛津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