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的败笔:回顾苏宁30年的创业历程,谈谈苏宁为什么做不到JD.COM?
这两天有个大新闻,就是苏宁的老总,就是张。需要转让20%以上的股份。转会目标尚未公布,外界普遍猜测是南钢SASAC。
如果转让成功,Suning.cn将从江苏最大的民营企业变为国有控股企业。苏宁本身从民营转为国企,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对其老板张来说,将失去对苏宁的控制权。
你可能会问,苏宁不是挺好的吗?苏宁的门店无处不在。为什么老板要穷困潦倒才能卖股份?
原因很简单,名声在外,真的很难。苏宁的危机早在十年前就埋下了。
不过咱们先不谈10年前,咱们先谈30年前,也就是从张创办苏宁开始。
1990年,张以自有资金65438+万元在南京宁海路租了一套200平米的门面房,取名“苏宁电器”,专做空调。
那个时候,空调、电视等家用电器都是稀缺品。他们只要手里有货,就不愁卖不出去,普通人甚至要抢。
搭着时代的便车,张起初赚了不少钱。
到90年代末,苏宁已经成为中国空调销售领域的领导者。这是苏宁的第一个十年。
苏宁的第二个十年。也就是从2000年到2010年,苏宁真正做到冲锋陷阵是10年。
此时,苏宁赶上了中国消费的第二次红利。那就是家电消费大卖场。
像国美苏宁这样的家电卖场,因为客流量大,销量高,在面对厂家时有绝对的话语权。你可以掐住厂家的脖子,要求厂家降价。如果你不降价,你的货就不会出现在我的大卖场。因为这件事,国美老总黄光裕和董明珠也因为这件事产生了矛盾。
总之,当时的大卖场都很强势。苏宁当时也实现了更快的扩张。
2004年7月21日,苏宁在深交所上市。当日上涨100.24%,成为沪深股市第一高价股。
2008年,国美老板黄光裕锒铛入狱,国美从此一蹶不振,苏宁刚刚扶摇直上。稳坐家电销量第一。
10年,苏宁高歌猛进,一帆风顺。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线消费已经到来,苏宁的新对手JD.COM也是如此。
JD.COM以销售电子产品起家,但不同的是,JD.COM只在网上销售。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当两家面面相觑的时候,价格战爆发了。
2012,刘宣称“未来三年,京东。COM的家电会零毛利,保证比国美、苏宁便宜10%以上;苏宁直接回答:“苏宁的价格必然比京东低。COM的,而且差价会翻倍。".
一场血淋淋的价格战就此落下。最终,拥有更强互联网基因的JD.COM胜出。
不是苏宁不重视互联网。张很早就意识到互联网对零售业的重要性。
2005年,苏宁推出“苏宁网上商城”。
2009年,苏宁提出了“实体店与互联网业务联合推进”的战略,并将网上商城更名为“Suning.cn”。
张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线上线下并重。线上大力发展互联网,线下充分利用苏宁的门店资源。
就像苏宁的广告语“上街,上网,去苏宁”。
就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看起来这个策略挺好的,但是苏宁缺乏电商基因,流量获取成本高。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未能打开线上渠道。
后来苏宁和阿里结盟,阿里投资苏宁,占股19%,希望用阿里的电商基因改造苏宁。但阿里本身就缺乏流量,两个渴望流量的公司结合并没有给苏宁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另一方面,JD.COM已经抛开了苏宁的几个阵地,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而苏宁呢,已经走到了变卖股权求生存的地步,苏宁的结局真的很尴尬。
回过头来看,张在1990s抓住了前两次机会。比如1 10卖空调,第二个10是大卖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10的第三年,电商时代来了,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不是能力不行,是形势比人强。
一个人可以抓住一两个时代机遇,有所成就。
但你不可能跟得上所有的时代潮流,也不可能永远走在风口浪尖上。
还是那句话,只有时代企业,没有时代企业。
愿苏宁在他10的第四年,重新找到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