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故事50字。

元旦的故事

公元前5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经从游牧转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密切相关。古埃及人从长期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所以每次都在竹竿上记录这个时间,由此得知两次泛滥时间的间隔约为365天;同时还发现,今天尼罗河涨潮来到开罗附近时,正好是太阳和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时间。因此,古埃及人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就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汉语中是一个复合词,元的意思是开始或第一。丹是一个象形文字,意思是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中国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上就有“担”的象形文字。

人们把每年阳历的1日称为“元旦”。为什么?

原来,在汉语中,“元”是开始,即第一;“旦”的意思是一天或早晨,这两个词合起来表示新年的第一天。但这不是一开始就固定的。

元旦的起源

在历法中,人们习惯把地球绕太阳的1周期称为1年。但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导致各种历法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中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一些朝代改变了元旦的日期,但原则上每年的第一天仍被视为元旦。比如夏朝把正月初一当作元旦,商朝却当作元旦,周朝是11,秦朝是1。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一直没有改变。

1911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历,于是将农历的元旦改为“春节”,并将公历的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时,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将每年公历1定为元旦。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以65438+10月1为元旦,因为他们大多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历。然而,一些国家和民族因其当地的历法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季节气候而有不同的元旦日期,这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更具民族性。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的传统新年。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元旦是一个复合词。拆解来说,元的意思是第一个或者开始,丹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在中国,“元旦”这个名字指的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把农历的第一个月作为元,第一天作为旦。据《史记》记载,在夏朝,正月初一被视为元旦。在周朝,十一月的第一天是元旦。秦把十月的第一天作为新年。辛亥革命后,中国把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65438+10月1称为新年,而不是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采用公元纪年法,才正式将公历1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始祖埃及历把天狼星随太阳升起的那一天视为元旦;阿富汗视春分为元旦;犹太人视秋分为元旦;然而,寒冷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并不固定。他们把第一场雨视为新年。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尤利乌斯·恺撒制定了儒略历,一开始他就把冬季的至日作为元旦。然而,人们坚持以朔日为元旦,所以他们延长到10天之后的冬季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