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独秀的几点思考——觉醒的时代
请假赶剧,一分钟不快进,经常暂停甚至重播,是很多人看《觉醒时代》的真实写照,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已经很多年没干这个了!
群像作品不好创作,尤其是人物形象生动的。觉醒时代做到了。别的不说,鲁迅只用了几分钟就创作出了《狂人日记》的片段,那种“冷眼相视”的凌厉劲头,以笔为刃,精雕细琢,字斟句酌,真能封神。
但这部剧的主角是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两个不了解详细历史的人是有分歧的。李大钊为国为民,革命末期被杀。与陈独秀晚年相比,他要高明和高大得多。至于陈独秀,我仔细想了想。历史课本上只提到了几个干字。新文化运动的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因故没有出席,然后批判右翼,之后就没有他的名字了。
感谢《觉醒的时代》,尽管有历史真实与艺术加工的争论,但它确实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陈独秀,以及愿意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陈氏家族。你知道,永远不做第一个行动者是最难的!
可能印象中关于陈独秀的记录太少了,所以看之前几集的时候,不太喜欢陈中扶,尤其是从陈延年的角度。我总觉得陈中扶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充满了傲慢,眼睛长在头顶,仰望着天空。但是越往下看,越打脸——好香——
视频网站有人专门剪辑了陈独秀哭的那一幕。这么说吧,陈独秀在我心中“本尊”的细节是:当时有学生因参加街头集会而被关押在狱中,经多方努力,当局同意释放,蔡元培亲自去接,但学生们表示宁愿坐穿监狱,以谭嗣同为榜样,唤醒民众。蔡元培在剧中是一个很温柔的人。无论如何对待人或事,大家都愿意给蔡公面子,尤其是他的头号粉丝辜鸿铭。但此时的蔡公对这群年轻人毫无办法。镜头转向了陈中扶,他含泪的微笑真的很神奇!
笑是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学生在民族大义面前敢为人先,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哭的是革命必须牺牲,胜利必须血腥。但是,这些人是这个国家目前最有希望、最有前途的一代。他们把自己的重要性留给了老师和学校,忘记了自己对家庭和父母的重要性,抛弃了自己对国家、人民和民族未来的重要性。他们不仅不知道,还引以为豪。这种所谓的执念,其实就是在做无谓的牺牲,哪里还有谭嗣同的“死得其所,快快快”!
至于那句台词,就更厉害了——
“我告诉你,你现在没有权利死。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需要你们去生活,去奋斗。”至于监狱大门最后“哐当——”的动作,真的很爽。
还有一个场景,陈独秀被大家安排在家里写作的时候(其实他多次触碰当局底线,上了逮捕名单),他很想出去看看。于是,他看到:以“科学民主、兼容并蓄”著称的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成了人间炼狱,教学楼成了关押学生的地方,许多狱警背着枪在巡逻、巡查哨所,几个亲戚隔着紧锁的门窗给孩子们递食物...鲁迅后来在《纪念刘和珍》中描述得更直白——我就是觉得我住的地方不是人住的地方。
陈独秀本人不怕坐牢。他有一句名言,“我们年轻人应该下定决心,出了研究室就进监狱,出了监狱就进研究室。监狱和研究实验室是民主的摇篮。”
他还能说服十几个想穿监狱底的学生离开监狱。然而,面对当局和政府的压力,学生往往被逮捕入狱,以至于当监狱人满为患,不得不借用北大等高等学府来控制时,陈独秀的眼、身、心都被刺痛,无助地蜷缩在红楼的一个小角落里。这不是他想看到的大北大,也不是他想看到的中国。
在觉醒时代之前,我对陈独秀了解不多,尤其是他在五四前后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奋斗历程。在《觉醒时代》之后,我仍然不知道完整的陈独秀,因为影视作品和历史真相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据史料记载,陈独秀的晚景极其凄凉。他被开除后,突然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一样黯淡无光,以至于后来的人很容易忘记他的丰功伟绩,只盯着他的错误不放,不放,不原谅。在《觉醒的时代》所涉及的时间线中,这的确是陈独秀身上的一个亮点时刻。即使是微妙的,边吃花生边和编辑同事聊《新青年》也充满了戏剧性。
一直很好奇《觉醒时代》作为一部影视作品,最后一集会怎么写。尤其最重要的一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五四运动的总指挥。我们怎样才能结束他的故事呢?看到最后一幕,不得不为创作团队点赞!
邓中夏发来了闫念和乔念去法国留学的消息。陈独秀得知陈乔年还翻译了《国际歌》,邓中夏说,父子终于是同一战壕的队友了。这一幕,陈独秀泪流满面,但终究控制不住。然后他拿着《国际歌》的手稿,一个人向森林深处走去,只给屏幕前的观众留下了一个帅气而孤独的身影...(真相是父子和解失败,在这里被美化了)
革命形势还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即将进入一个新时期。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知识分子的狂欢。他们第一个醒来,试着醒来,拯救沉睡的中国人。这种从精英到普通人的普及,是最温柔的方式。这需要很多年,普及了一两代教育才有可能,但当时的中国等不及了!在《巴黎和约》的插曲中,陆征祥和顾维钧到处都在争斗。“弱国无外交”的悲哀还要持续多少年?
再者,知识分子的身份注定了“陈独秀”居多,他们过于理想化,有时容易陷入照本宣科、脱离自身实际的误区。“陈独秀人”有野资本,有铮铮傲骨,可以做文化革新者,思想领袖,但他们真的有足够的能力带领全中国人民找到自己的革命颠覆者之路吗?好像少了点什么,但是这个试错的过程在以后很珍贵!
据说后来* * *不止一次向他发出邀请,要他去延安,是对陈独秀已有贡献的认可和肯定,但他谢绝了。陈独秀说:“熟人都走了或去世了,现在对这个组织也不熟悉了。”的确,作为先行者,不被理解的陈独秀背负了太多的争议,牺牲了太多。当他的孩子被杀时,他让他的白发人送黑发人;曾经因为《新青年》而聚在一起的知心朋友,后来相继分崩离析;最了解他的李大钊也被送上了绞架...这位早期革命的缔造者早已失去了“南陈蓓李,会建党”的激情,岁月给了他太多的磨砺。幸运的是,他努力创建的政党仍在曲折中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主流。有一批新的优秀青年很好地握着指挥棒,陈独秀对此很放心。
作为后代,我们知道历史进程,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性。过去因为狭隘,我们对陈独秀那些人真的很苛刻!感谢觉醒的时代让陈独秀等人走进我们的视野,陈父子充满了忠诚。历史的功过虽然留给后人去评说,但那些为国立功、为民造福的人,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
好了,我要去读陈独秀全传了。如果我不知道真相,我就没有发言权...
仲父先生,我希望你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