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宦官帝国?依据是什么?

至于宦官或者宦官集团,我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宦官不能算是官员,至少不是我们正常意义上的官员。

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李周和韩曙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

《礼记·礼记》记载:

“宫内守卫,也是人道。”

《后汉书》记载:

“太监知道怎么用太监,调别人也不复杂。”

几乎所有的周朝王室及其下属诸侯国都设置了宦官制度。到了秦汉时期,宦官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力量,影响着重要的政治事务,甚至政权和皇帝的更迭。说到这个阶段,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大太监赵高。他的故事或多或少能反映出那个时代宦官的地位和权力。

从此,宦官问题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蛀虫和毒瘤。历代能处理好这个问题的皇帝不多,甚至很少。

历史上,宦官最专制的时期主要有三个:

一、东汉中后期;

二、晚唐;

第三,明朝中后期。

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下明朝时期失控的宦官问题。

明朝的宦官不像东汉和晚唐那样骄横跋扈,甚至把皇帝的废死都控制在手中。想想看,这有多可怕,一个国家不是皇帝说了算,而是太监说了算。皇帝说话不好听,做错了事,很可能会丢了性命。

不过个人认为,危害最大的还是明朝的宦官,远胜汉唐。因为明朝的宦官危害的时间最长,持续的时间最长。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其实非常重视对宦官集团的防范和制约。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朱元璋专门铸造了一块铁板,挂在宫门,以警示宦官和官员。铁板上刻着:“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首。”

在他的打压下,宦官集团彻底消失,地位达到了历史的谷底,或者说根本不是“集团”二字。

但是,朱元璋的后代一个也不如一个。自永乐皇帝以来,宦官逐渐掌权,并被朱迪委以重任。因为,在夺取皇位的“靖南之战”中,当时的燕王朱迪通过与受压迫的宦官勾结,掌握了的准确信息和动向。之后围攻南京,与宫中宦官合作,攻入皇宫,登上皇帝宝座。

后来永乐皇帝时期,宦官群体开始形成并逐渐壮大,甚至代表大明王朝的“七下西洋”壮举也是由宦官完成的。

朱迪重视宦官群体,但他只停留在被信任的宦官身上。当我到达朱瞻基,我的孙子玄宗,局势恶化不可逆转。因为!这货居然开始系统地安排太监读书,这是个大问题,也是个隐患。有句老话叫“太监不可怕,就怕太监有文化。”

他在宫中设置了专门的“内书堂”,相当于太监职业学校。从宫中招募十岁左右的年轻宦官,以大宦官(李思简炳弼)为校长,甚至安排国子监的大学士来教这些宦官。什么“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等等,可谓门类齐全,涵盖面很广。

结果这些宦官利用闲暇时间一个个上进,在万里之外真的是野心勃勃,前途无量。识字之后,宦官更厉害了,因为“明而古,识字,诡诈。”

到了朱祁镇,明英宗,这货跟太监们很亲近,因为他们年轻时被打压太多。他上台后,开始给宦官王振典当兵的权利,有意思。明成祖以前,虽然纵容宦官集团,但也没有夸张到宦官统一兵家的程度。我们的朱祁镇同学,他第一次做了。后来,朱祁镇作为皇帝,带着宦官出山,美其名曰“御驾亲征”。结果被蒙古人困住,活捉,爆发了“土木堡之变”,动摇了明朝的根基。

明宪宗朱见深年间,他将人事管理权交给宦官知望。许多朝臣想要获得晋升的机会,他们必须首先经过知望的道路。只要一开口,朱皇帝肯定会答应的,不管此人的能力和品行如何。从此,知望成了大明的“组织部长”。

到了朱厚照,这货是个只对女人感兴趣的骚儿子,既荒唐又任性。从小到大,我只和太监刘瑾有过亲密关系,就像朱祁镇和王镇的关系一样。刘瑾当上皇帝后,利用皇帝的昏庸和信任,逐渐掌握了明朝的大权。

太监刘瑾有一个核心集团叫“八虎”,这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名字。刘瑾依靠皇帝和自己的力量,消灭了以谢迁、刘简为首的朝臣,连阳明学大师王守仁也受到排挤。从此朝中文武大臣开始看刘瑾的脸色行事,他成了朝野中有实权的人。

至此,明朝宦官的权力达到了顶峰。至于魏忠贤日后的独断专行,不过是这些前辈的延伸和拓展罢了。真的是一代比一代强。没有最强的太监,只有更强的太监!

两百多年来,宦官熙熙攘攘,你来我往,活跃在大明朝廷。虽然也有郑和这样的好太监,但大部分都是恶太监,甚至还有一个“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历史上有名的太监。

结果明朝成了中国历史上宦官最厉害的时代,我之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大明朱家也要拍电视剧《太监的美好时代》。明朝被打上了“太监帝国”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