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对中国道路的探索有哪些不同?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开放,中国社会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各阶级开始救国图存。
地主阶级:鸦片战争中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反抗,以及后来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都没能抵御外敌入侵,没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
农民阶级:他们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虽然极大地冲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但都遭到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民族资产阶级: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康有为发起的戊戌变法是短暂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随后的护国护法运动,都以失败告终,彻底宣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后来(1919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我们以中国* *为代表领导中国革命,其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共产党起初照搬苏联的经验:从最早的单纯依靠无产阶级到“三大”,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南昌起义后,我们从最早照搬苏联经验的“城市中心论”,到井冈山斗争后的“农村包围城市”。遵义会议彻底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指挥,结束了以王明、博古、李德为代表的共产国际“钦差大臣”的“左”倾错误思想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国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1945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总而言之,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