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扬州的历史?
这个扬州虽然包含隋代以后的扬州(今扬州),但不能与隋代以后的繁华扬州城(今扬州)混为一谈。
春秋时称为“燕越”(周朝方国之一的建立后,被吴所灭,建吴都)。
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地。东晋南朝称南兖州,周朝称吴州。汉武帝时期,全国有十三个刺史部,包括扬州刺史部。东汉时,刺史设在溧阳(今安徽和县),末年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和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
三国时,魏、吴各设扬州,魏治寿春,吴治建邺(今江苏南京)。西晋灭吴后,仍在建(后改名建业,后改名建康,今属南靖)。
隋开帝九年,吴州改为扬州,但总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扬州由丹阳迁至江北,至此,历史上扬州和今天扬州的名称划分和地理位置基本统一。历史上繁华的扬州城,也就是今天扬州的老城区广陵区。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分为10路,扬州属淮南路。
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灵县。苏宗干元元年(758),广灵县重建为扬州。唐末,江淮大乱。公元902年,赵总在位第二年,淮南使杨行密在扬州被封为吴王。天佑十六年(919),杨威(杨行密次子闫隆)正式建立吴国,定都江都,改扬州为江都府,改武邑。
吴天佐三年(937),南唐灭吴,定都金陵(今南京),东都扬州。南唐宝大十五年(957),江都府在后周改为扬州。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全国十路,扬州属淮南路。唐太宗达道三年(997),全国分为15路,扬州属淮南路。宗申熙宁五年(1072),淮南路分东西两路,扬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后,广灵县从江都县分出,广灵、泰兴两县加为扬州。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设扬州为大都督。次年改为扬州路总督府,统辖高邮府和周振、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崇明区)五州,直接统辖江都、泰兴两县。
洪武元年,明太祖(1368)建都(后改南京),扬州府属之。二十三年,六合属应天府,崇明属苏州,扬州领3州7县,直辖江都、一真、泰兴三县,高邮领宝应、兴化两县,泰州领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
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扬州府隶属江苏省。咸丰三年(1853)四月,太平军攻陷扬州,改扬州府为扬州县,甘泉县为甘泉田县,历时八个多月。清末扬州府领高邮府、泰州及江都、甘泉、天长(滁州)、仪征、兴化、宝应、东台五县,俗称“杨霸属”。
扩展数据:
扬州的新年习俗
“老扬州人很重视拜年,尤其是家里晚辈过年都要给长辈拜年,甚至还有‘不来拜年,不认人脉’的习俗。”
除夕夜,扬州人必有安藤炒白叶(为了百事平安)、水芹菜(为了路路通)、红烧杂碎(为了全家福)、烤鲢鱼(为了吉祥如意)。那天晚上不要吃这条鱼),同时,要做好。不吃生的东西,不动刀剪,不扫地。扫地会扫走运气,破财。
在新年问候期间,亲戚和朋友相互拜访,互致问候,如祝贺新年、万事如意、健康长寿。扬州家家户户都会端上一桌盒饭,里面放着各种水果和茶叶,其中橘子是必不可少的。在扬州方言中,“橘”和“吉祥”的发音相近,扬州人借橘来表达对游客的祝福。老人顺手给了一个橘子,说:“新的一年,以大局(橘子)为重,祝好运!”
大年初一,扬州人要全家人在家吃汤圆。制作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四喜汤圆,用蔬菜、豆沙、麻糖、肉末四种馅料,让一切顺利,合家团圆。除夕夜,其他家庭中的老大会在屋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扔黄豆,以防火防灾,祈求来年家庭一切平安。
百度百科-扬州
人民网-探访扬州历史文化街区寻找“年味”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