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状况分析
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类型
我省荒漠化从成因类型上可分为水蚀、风蚀和盐碱化;从形态类型上可分为石漠化、土壤沙化、砾石沙化、沙化、盐碱化。水蚀就是水土流失。是造成石漠化、土壤沙化、沙砾沙化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丘陵地区和黄土分布区。它涉及面广,危害大。风蚀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平原的沙土区和黄土分布区。这个地区的流沙和沙尘暴的危害也相当严重。盐渍化主要发生在黄河冲积平原的低洼易涝区和古决口的扇缘区,其危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减轻。根据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将水蚀荒漠化分为9类;根据沙地的土质、微地貌和植被情况,将风蚀沙化分为四类;根据盐碱化程度,盐碱化可分为两类。详见表10.5.1。
2.河南省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状况
(1)土壤侵蚀
建国初期,我省水土流失面积为6120000 hm2。据1985遥感调查,全国土壤侵蚀模数658万hm2,超过500 t/a.km2,占全省的40%。其中中度以上侵蚀(≥3000t/a . km2)面积140万hm2,占丘陵面积的27%。全省丘陵地区每年流失土壤236 Mt,相当于20 cm熟土层耕地97000 hm2。根据1999发布的《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我省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97000hm2,剩余水土流失面积3463000hm2。由于毁林和绿化,每年增加水土流失面积16000 hm2,全省年流失土壤120 Mt,相当损失耕地24000 hm2。N.P.K养分流失相当于标准肥料1 Mt根据本次遥感调查,因水土流失而发生土地退化的丘陵地区有363.4万hm2(≥500t/(a·km2)),占2 . 5万hm2以上丘陵地区的58.3%。其中中度侵蚀(≥3000t/a . km2)和有沙化趋势的面积332.3万hm2,占2°以上丘陵面积的53.3%。全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
表10.5.1河南省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状况分析表(遥感调查)
A.黄土地区
我省黄土地区总面积为1656000 hm2。其中,有96 . 2万hm2黄土覆盖水土流失强烈的山、丘、梁、岬,占黄土面积的58%。黄土地区是我省“水土流失最大的地区”,土壤侵蚀模数超过5000 t/a.km2
B.不良区域
劣质地是指植被稀少、岩石胶结和持水能力差的低山、丘陵或梯田地区。从中生代到第三纪,地层通常由泥岩、页岩和砂砾岩组成,这是一个容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如遇暴雨,可与表土混合形成非常有害的泥石流。典型地区包括济源西南部的袁绍至小浪底库区、卢氏盆地、灵宝朱阳盆地和鹤壁台地。
C.裸岩山区
按水土流失由重到轻的程度,大致分为松鸡山、太行山-吴王山、小山、熊耳山、外房山、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其中,豫中、豫北山区水土流失最严重,豫西、豫南次之。豫北和豫西山区被植被破坏的河谷往往是泥石流的源头。值得注意的是,豫南大别山区也因茶叶、板栗、油桐等经济林地的开发,成为严重水土流失的新源头。此外,矿业开发区,尤其是铝土矿、黄金、煤炭开发区,也属于恶性水土流失区。
D.坡耕地
根据这次遥感调查,我省坡度在2°以上的耕地有244.8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0.438+08%。坡耕地分布面积398.2万hm2,占2级以上土地面积的24.03%,是我省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也是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的直接受害者。其中,2 ~ 6度坡耕地99万hm2,占40.04%;6 ~ 15的坡耕地有79.3万hm2,占32.4%;有53.9万hm2的坡耕地有15 ~ 25,占22.0%;25°以上坡耕地125000 hm2,占5.1%。需要指出的是,我省6°以上的坡耕地有很大比例是梯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侵蚀强度。但梯田建设不规范,依然是缓坡耕地,减缓了自然坡度。改造这些梯田的任务依然艰巨。
河南省退耕还林还草情况见表10.5.2。
(2)土地荒漠化和河流淤积
A.土地荒漠化。土壤荒漠化、石漠化和沙砾荒漠化是土壤侵蚀的直接后果。其中,土壤荒漠化主要发生在黄土覆盖的低山丘陵和黄土梁、岬角分布区;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太行山、松鸡山、外国山东北部和地貌较差的地区。沙砾荒漠化以太行山东麓和南麓的洪水冲积扇和冰碛为主。沙漠化程度与土壤侵蚀强度呈正相关。
B.水库和河流的淤积。水土流失的另一个直接危害是水库和河流的淤积。黄河年输沙量1600 Mt,淤积在120 Mt的河南段,金梦以下河段年淤积高度3 ~ 10cm,使黄河形成高槽低滩的二级悬河。黄河在该省的主要支流伊洛河和沁河的河床也有65,438+0.8米的平均淤积高度..淮河支流流沙河河床已淤积0.9 ~ 2.25米..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中,黄河三门峡水库1960至1983段的泥沙为5541 Mm3,占总库容的一半;陆浑、白沙、宝山、昭平台四座水库淤积101 Mm3(一座大型水库相当损失);宿鸭湖、鸭河口、丹江等大型水库也有严重淤积,降低了库容,威胁水库安全使用。全省30万个塘坝淤积高度普遍大于1 m,淮河流域25.8万个塘坝年淤积2276万m3,其中庐山300个塘坝已淤积达115,占总数的38.3%。
表10.5.2河南省退耕还林还草情况表(遥感调查)
3.风蚀和荒漠化
风蚀沙化主要发生在黄河冲积平原,尤其是黄河故道区、现代决口扇和黄河泛滥区。荒漠化类型可分为活动沙丘沙地(沙荒地)、半固定沙丘沙地和平坦沙地三种类型。中粗砂起伏沙丘地多分布在老黄河遗迹和决口扇顶部,如、滑县、内黄的汉宋决口扇,兰考、商丘的明清决口扇,清代中牟的决口扇,新郑、尉氏的史前决口扇。以细砂和粉砂为主的平坦沙地,多分布在上述地带的外缘或下游地区。河南人民为治理沙尘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到80年代初,大部分沙丘已建成新郑大枣、内黄大枣、全敏葡萄等林场和水果基地,平沙农耕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农田林网。20世纪80年代以来,沙区林场和平原区农田网遭到严重破坏,林网覆盖率比70年代中期高峰期下降了2.75个百分点,相当于毁林45.6万hm2。砍伐森林导致风蚀和荒漠化的加剧。活动和半活动沙地面积达67700 hm2,沙漠化、沙尘暴天气剧增,是我省绿化史上的惨痛教训。
根据1985年遥感调查,我省沙地总面积为1742000 hm2,其中平坦沙地1550000 hm2,沙丘地138000 hm2,流动和半固定沙地荒地52000 hm2。根据1999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资料,我省现有沙化土地66.8万hm2,其中流动半流动沙丘4.09万hm2。毁林开垦沙地2.68万hm2。本次遥感调查,我省受荒漠化威胁的土地总面积为1859000 hm2,其中活动和半活动沙丘沙地45.7万hm2,占平原面积的4.60%。加强沙区绿化、防风固沙仍是21世纪我省生态建设的艰巨任务。
4.盐化
我省盐碱化地区也主要在黄河冲积平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现代和古代黄河背河洼地、决口扇下的缓坡和扇缘、扇间洼地、渠边和河边排水不畅的洼地。其土质主要为亚砂土和亚粘土,按土壤学分类属潮土。微台地盐渍化土壤一般分布在决口扇的斜坡和洼地。土壤中的主要盐分是氯化物和硫酸盐,表土含盐量为0.2% ~ 2%或更高。碱性土壤多分布在浅洼地及其边缘地带,俗称“老碱泡”土壤中主要盐分为碳酸盐和碳酸氢盐,表土含盐量为0.1% ~ 0.5%。其含盐量低于盐渍土,但可置换钠含量高且呈碱性,pH值可达8.5 ~ 9.5或更高。高蒸发强度和高地下水位是盐渍化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我省盐渍土分布区年降水量不足700 mm,但年蒸发量1800 ~ 2200 mm,相差3倍。在地下水位埋深小于3 m的低洼地区,持续的强烈蒸发会造成表层土壤盐渍化。表层土壤盐渍化程度一般雨季轻,冬春季重。
我省土壤盐渍化程度与面积和灌溉情况密切相关。建国初期,我省盐碱地24万公顷,1.957年33万公顷。由于“大跃进”时期,1961年增加到870000 hm2。采取灌溉控制措施后,到1974调查时,减少到27万hm2。20世纪80年代初,盐渍化土壤总面积为72.2万hm2,其中重度盐渍化土壤29.7万hm2,盐碱地2万hm2。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持续干旱和井灌的大力发展,地下水位迅速下降。豫北已形成8500 km2的大型降落漏斗,地下水位普遍深于4 m,中心水位埋深约20 m..豫东商丘地区地下水位也降到了4 m以下,埋深6 m以上的漏斗面积约2500 km2,占整个面积的1/4。因此,盐碱化的一个基本因素减弱了。此外,引黄淤地灌溉使大面积的原生盐渍土受到盐分的冲刷,被一层或几层粘稠的淤泥覆盖,盐分分离也降低了盐渍化程度。因此,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省盐渍土面积大幅减少。90年代初还有180000 hm2,1997就是126000 hm2。但需要指出的是,减量不等于根治。我省仍有40.5万公顷土地轻度盐渍化或有盐渍化倾向。一旦在气象水文灌溉条件下,地下水位上升到3 m以上,仍有可能再次发生盐碱化。因此,这些地区被指定为“潜在盐渍化地区”。一些不当的工矿行为也会导致盐碱化。如叶县盐田开发区次生盐渍化面积已达13.5 km2..
综上所述,全省土地退化总面积为857.4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51.76%。其中,水蚀成因6310000 hm2;;风蚀和盐碱化的成因分别为1859000 hm2和405000 hm2。全省有沙化趋势的土地568.7万hm2,占国土面积的34.32%。其中,水蚀成因3590000 hm2,风蚀沙化1859000 hm2,严重盐渍化倾向238000 hm2。全省沙化趋势严重的地区,包括水土流失5000 t/a km2以上的丘陵、活动半固定沙丘和盐渍化趋势严重的地区,共1902500 hm2,占国土面积的11.48%。湿地退化将在下文中具体描述,尚未包括在土地退化领域。
5.湿地退化
《国际湿地公约》规定:“湿地是指长期或暂时静止或流动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或淡水、微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域”。在陆地上,湿地具有许多重要功能,如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土地复垦、降解环境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被誉为“地球之肾”。我省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汇处,湿地的生态调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尤为重要,湿地是大量珍稀鸟类的栖息地。然而,建国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自然湿地不断萎缩。20世纪末,湿地面积只有20世纪中叶的一半。建国初期,估计湿地面积近1.50万hm2。遥感调查时为65,438+0,376,5438+0,300 hm2。65,438+0,989 ~ 65,438+0,993期间湿地面积(水体加沼泽)为65,438+0,654,338。虽然这些调查的划分标准存在差异(如滩涂权属),但湿地面积持续萎缩是不争的事实。湿地萎缩的主要因素有:
A.河流径流量减少,滩区干涸;湿地植被枯萎或被开垦。典型地区在黄河滩地。
B.由于排水或垃圾填埋,城市内外的湿地已经萎缩或消失。典型地区如郑州、开封、商丘及豫东部分县。
C.由于干旱、地表水流入量减少、排水和开垦以及地下水开采,沼泽湿地正在缩小。典型地区如老黄河湿地、黄河背河洼地、淮河湖泊平原湿地等。
d .人工湿地中水库的面积增加,而小坑和池塘的面积减少。长期修建的大中型水库因淤积面积减少(三门峡、陆浑、白龟山、宿鸭湖等。).
在现有的665197 hm2湿地中,因人类活动仍在退化的湿地面积达466803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70%。可见,我省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如表10.5.3所示。
表10.5.3河南省湿地利用现状及受威胁情况统计表
(转引自林等《河南湿地》)
河南省土地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
河南省土地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
河南省土地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
河南省土地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