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阳镇的历史沿革

爱阳镇历史悠久,人文丰富。艾阳地处山区和交通连接点的交汇处,历来是守疆固土的战略要地。明朝在此设置镇朔关,成为辽东长城第一关。清朝在此立柳条边,烽火台连成一线。迄今为止,该网站仍然存在。1936年4月29日,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部队从爱阳北上时,遭到日伪汉奸邵部队追击,抗日联军在东新村大东沟发起伏击,敌人全部溃败。从1946,65438+10月,31到165438+10月,2、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在新开岭地区(郭芙与爱阳城交界处)歼灭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这是我军第一次歼灭一个整师,受到中央军委和中央军委的表扬。1986,10年6月,在战场旧址建起了一座新开岭战役白玉纪念碑,上书“人民英雄丰功伟绩永垂不朽”。陈云同志题词,小广金同志题词。是丹东市国防教育基地之一。爱阳镇山清水秀,风情独特。五里长坡位于镇北东北新村,山谷幽深,森林茂密,溪水清泉,100多种野生动物栖息其中,为山林注入了无限生机和灵性。可以开发建设一个森林公园,与东边的天华山、西边的普什河形成一道美丽的旅游景观。天桥沟,位于镇南徐佳村,这里绿意盎然,溪水潺潺,可用于开发建设旅游度假区。久负盛名的爱阳城关帝庙和东新玉皇顶,正逐渐被开发建设成两个充满神奇民俗文化崇拜的圣地。辛开陵战役纪念碑已成为辽东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围绕实现富民强镇的宏伟目标,以崭新的理念、扎实的作风、坚定的步伐,带领全镇人民艰苦奋斗,精心营造了整洁优美的自然环境、运转良好的设施环境、高效规范的制度环境、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走上了“环境兴镇、科技兴镇”之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镇党委先后被评为丹东市“先进党委”、“六好”党委,镇政府被评为辽宁省“文明单位”、“文明小城镇”、“综治先进单位”。2012年,爱阳镇制定了更加宏伟的目标:坚持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巩固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切实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小城镇建设和服务功能,把爱阳建设成为充满活力、文明富裕、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经济强镇。努力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7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503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招商引资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00元。着力加快和提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

1946年10月下旬,东北国民党军为实现其“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集中8个师向南满地区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全面进攻,企图摧毁南满解放区。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保卫南满解放区、南满两个纵队和广大地方武装,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采取内线歼敌、内外线密切配合的原则,抵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歼灭国民党军第52军第25师8900余人,其中被俘5800余人,是东北民主联军一次战役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首例。

5438年6月中旬+1946年10月,东北总剿司令杜制定了先南后北的南攻北守战略。他决心首先集中兵力消灭南满民主联军,企图把南满3、4压缩到丰城、安东地区予以歼灭。得手后北上,与北满主力决战,从而拉开了辛开岭战役的序幕。在这次战役中,杜集中了国军八个师的主力,兵分三路进攻民主联军的南满解放区。作战安排如下:右翼兵团“新六军(下辖第14师,新编第22师之一,隶属第207师)、第184师隶属第60军、第10保安支队)”从海城沿海公路(孤山)两侧对敌实施面对面攻击。中央兵团第52军(下辖第2师、第25师和第195师)隶属于第1、第6和第11保安支队(后又增加了第71军第91师)。“主力与右翼兵团衔接,本溪沿沈安铁路,经连山关,进攻丰城、安东。25师一部,从清河城到跑马集,迂回到山北,再沿沈安路以东地区前进,掩护主力侧后;另一个师和195师从新宾进攻桓仁、通化,牵制这一带的匪军,使主力会战更轻松。左翼兵团“隶属于60军182师之一的新一军30师”佯装从六合向土匪当面进攻,便于中央兵团作战,齐心协力收复通化。预备兵团(新组建的二十二师欠一团)位于海城附近,随着战局的进展,及时协调各兵团的作战。